傅玄思想及其作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04 00:33
魏晉時代的眾多文人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輝煌的足跡,千百年來為人們所稱道。傅玄正是魏晉時代的眾多文人之一,可惜的是他既沒能以名震當時,也不在后世廣為流傳的“三張、二陸、兩潘、一左”之列,然而也是一個研究魏晉文學不可越過的作家。本文將對傅玄的生平,思想,作品等方面進行論述。其中對其思想的體會和對傅玄作品的理解、闡述,將是文章討論的重點所在。對其思想,將在與其經(jīng)典著作《傅子》的緊密結合下,主要是分成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學等小方面來完成評述,并將主要以文學思想為主。對其作品,將其分為賦、詩、文等幾個大的類別,再在大類別下分小項逐個進行詳述。對賦將分為自然賦、社會人文賦、其它三個方面。傅玄的以“六言之祖”,“善兒女言”著稱,其詩歌部分為本文論述的關鍵點,先將其分類為樂府詩歌和非樂府詩歌兩部分,再細論樂府詩歌部分,并根據(jù)其內(nèi)容分為廟堂類、婦女樂府和其它三類分別論述,還將把對詩歌作品的傳承與接受情況之綜述作為詩歌部分的結尾。傅玄的人生道路與他的性格形成有這莫大的關系,而他的性格又與他的作品的傾向有直接的聯(lián)系。傅玄的《傅子》即是傅玄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中國思想史上漂亮的一筆。這部書雖然出現(xiàn)了散佚,但從現(xiàn)...
【文章來源】: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市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傅玄研究綜述
第一章 傅玄個人生平概述及相關問題
第二章 傅玄的思想
一 政治思想
二 經(jīng)濟思想
三 教育思想
四 哲學思想
五 文學思想
第三章 傅玄的文學創(chuàng)作
一 賦
二 詩歌
三 雜文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傅玄、張華對西晉寒門士人的影響[J]. 盧曉河.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6)
[2]傅玄家世生平考[J]. 王茂福. 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03)
[3]關于《傅子》四種輯本的優(yōu)劣得失[J]. 趙以武. 社科縱橫. 1997(01)
[4]“北地傅氏”的郡望所在[J]. 趙以武. 社科縱橫. 1995(05)
[5]《傅子》輯本考略[J]. 曹東方,陳見微.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5(05)
[6]傅玄是太康作家嗎?[J]. 魏明安.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1(02)
[7]傅玄論[J]. 趙光勇. 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79(02)
[8]甘肅文藝一九八○年總目錄[J]. 飛天. 1980 (12)
碩士論文
[1]傅玄詩歌研究[D]. 王家勝.山東大學 2006
[2]論博玄樂府的新變、影響及淵源[D]. 陳宏.吉林大學 2005
[3]傅玄文學研究[D]. 吳雪伶.鄭州大學 2004
[4]論傅玄及其詩歌[D]. 安朝輝.西北大學 2003
[5]傅玄詩賦研究[D]. 李艷.湖南師范大學 2003
[6]傅氏家風及傅玄傅咸個案研究[D]. 羅世琴.西北師范大學 2002
[7]傅玄與魏晉之際的詩風變革[D]. 田守勇.山東師范大學 2000
本文編號:2955791
【文章來源】: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市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傅玄研究綜述
第一章 傅玄個人生平概述及相關問題
第二章 傅玄的思想
一 政治思想
二 經(jīng)濟思想
三 教育思想
四 哲學思想
五 文學思想
第三章 傅玄的文學創(chuàng)作
一 賦
二 詩歌
三 雜文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傅玄、張華對西晉寒門士人的影響[J]. 盧曉河.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6)
[2]傅玄家世生平考[J]. 王茂福. 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03)
[3]關于《傅子》四種輯本的優(yōu)劣得失[J]. 趙以武. 社科縱橫. 1997(01)
[4]“北地傅氏”的郡望所在[J]. 趙以武. 社科縱橫. 1995(05)
[5]《傅子》輯本考略[J]. 曹東方,陳見微.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5(05)
[6]傅玄是太康作家嗎?[J]. 魏明安.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1(02)
[7]傅玄論[J]. 趙光勇. 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79(02)
[8]甘肅文藝一九八○年總目錄[J]. 飛天. 1980 (12)
碩士論文
[1]傅玄詩歌研究[D]. 王家勝.山東大學 2006
[2]論博玄樂府的新變、影響及淵源[D]. 陳宏.吉林大學 2005
[3]傅玄文學研究[D]. 吳雪伶.鄭州大學 2004
[4]論傅玄及其詩歌[D]. 安朝輝.西北大學 2003
[5]傅玄詩賦研究[D]. 李艷.湖南師范大學 2003
[6]傅氏家風及傅玄傅咸個案研究[D]. 羅世琴.西北師范大學 2002
[7]傅玄與魏晉之際的詩風變革[D]. 田守勇.山東師范大學 2000
本文編號:29557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95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