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胡風文藝思想
發(fā)布時間:2020-12-13 11:29
胡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詩人、文學翻譯家,文學編輯家。現代文學史乃至現代中國史上不可回避的一個人物。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胡風居于一個特殊性的地位,不論是從他的現實主義的文學理論,還是從他所堅持的知識分子的精神傳統(tǒng)來看,胡風文學思想與理論都直接反映著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與文化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本文試從胡風文藝思想的研究現狀、胡風文藝思想的來源、胡風文藝思想的形成以及發(fā)展、胡風文藝思想的基本內涵以及胡風文藝思想在現時代的價值及意義五個方面,對胡風文藝思想進行全面闡釋。第一章,主要對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關于胡風文藝理論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分析,其中研究的焦點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關于胡風文藝思想主體性特征的思考、關于胡風文藝思想與中國文學史關系的研究、關于胡風文藝思想的比較研究以及從思想的角度對胡風文藝思想的研究。第二章,在對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恩格斯文藝思想的基本觀點以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內核研究的基礎上,指出胡風文藝思想的哲學基礎以及其產生的背景。第三章,闡述了五四革命文藝傳統(tǒng)、左翼文藝思潮、國際革命文藝傳統(tǒng)對胡風文藝思想的影響,以及胡風自身的歷史境遇與文化性格特...
【文章來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陜西省
【文章頁數】: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胡風文藝思想研究現狀、目的與方法
1.1 胡風文藝思想的研究現狀
1.1.1 關于胡風文藝思想主體性特征的思考
1.1.2 關于胡風文藝思想與中國文學史關系的研究
1.1.3 關于胡風文藝思想的比較研究
1.1.4 從思想的角度對胡風文藝思想的研究
1.2 本文研究胡風文藝思想的目的及方法
2 胡風文藝思想的來源
2.1 馬克思恩格斯對文藝的基本觀點
2.1.1 文藝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是受社會存在決定和制約的
2.1.2 物質生產為藝術生產創(chuàng)造前提,藝術生產的發(fā)展與物質生產的發(fā)展存在不平衡性
2.1.3 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原則
2.2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組成及特點
2.2.1 經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革命實踐性
2.2.2 東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意識形態(tài)的本土化
2.2.3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社會文化批判
2.3 胡風文藝思想產生的背景
3 胡風文藝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
3.1 "五四革命文藝傳統(tǒng)"的影響
3.1.1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歷史背景
3.1.2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3.1.3 "五四"新文化運動對文學的影響
3.1.4 胡風文藝思想對"五四革命文藝傳統(tǒng)"的繼承
3.2 左翼文學思潮對胡風文藝思想的影響
3.2.1 "左翼"的基本內涵
3.2.2 左翼文學的內涵與外延
3.2.3 左翼文學思潮對胡風文藝思想的影響
3.3 "國際革命文藝傳統(tǒng)"對胡風文藝思想的影響
3.3.1 廚川白村的文藝理論對胡風的影響
3.3.2 柏格森生命哲學對胡風文藝思想的影響
3.4 胡風自身的性格特征
4 胡風文藝思想的基本內涵
4.1 關于文學的本質
4.1.1 文學是以語言為媒介的藝術
4.1.2 文學是以審美為導向的生存活動
4.1.3 文學是以審美為導向的生存體驗
4.1.4 文學的審美特性
4.2 關于創(chuàng)作過程
4.2.1 關于創(chuàng)作主體
4.2.2 關于創(chuàng)作客體
4.2.3 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主客體關系
4.3 關于文學的功能
4.3.1 文藝的認識功能
4.3.2 文藝的教育功能
4.3.3 文藝的審美功能
5 胡風文藝思想研究在現時代的價值及意義
6 結論
6.1 本論文的研究成果
6.2 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
6.3 本論文的不足之處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老舍之“謎”——兼說老舍與胡風[J]. 散木. 讀書文摘. 2008(11)
[2]胡風的文藝理論與黑格爾美學[J]. 羅偉文.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5)
[3]胡風與《文心雕龍》[J]. 徐宏勛. 社科縱橫. 2008(08)
[4]胡風文學的批評觀[J]. 趙嘯非. 文學教育(上). 2008(08)
[5]論胡風文藝思想的主體性特征[J]. 孔令元. 文學教育(下). 2008(06)
[6]胡風與魯迅: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的左翼理論資源[J]. 陳方競. 文史哲. 2008(02)
[7]從三個維度看胡風的主體性文藝思想[J]. 何世龍.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3)
[8]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交融化合——簡論胡風文藝思想中的兩種傾向[J]. 朱朝輝. 齊魯學刊. 2008(02)
[9]關于深化胡風文學批評研究的點滴思考[J]. 高文波. 語文學刊. 2008(04)
[10]重新認識胡風——與盧卡契比較[J]. 張紅霞. 南方論刊. 2008(01)
本文編號:2914477
【文章來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陜西省
【文章頁數】: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胡風文藝思想研究現狀、目的與方法
1.1 胡風文藝思想的研究現狀
1.1.1 關于胡風文藝思想主體性特征的思考
1.1.2 關于胡風文藝思想與中國文學史關系的研究
1.1.3 關于胡風文藝思想的比較研究
1.1.4 從思想的角度對胡風文藝思想的研究
1.2 本文研究胡風文藝思想的目的及方法
2 胡風文藝思想的來源
2.1 馬克思恩格斯對文藝的基本觀點
2.1.1 文藝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是受社會存在決定和制約的
2.1.2 物質生產為藝術生產創(chuàng)造前提,藝術生產的發(fā)展與物質生產的發(fā)展存在不平衡性
2.1.3 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原則
2.2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組成及特點
2.2.1 經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革命實踐性
2.2.2 東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意識形態(tài)的本土化
2.2.3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社會文化批判
2.3 胡風文藝思想產生的背景
3 胡風文藝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
3.1 "五四革命文藝傳統(tǒng)"的影響
3.1.1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歷史背景
3.1.2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3.1.3 "五四"新文化運動對文學的影響
3.1.4 胡風文藝思想對"五四革命文藝傳統(tǒng)"的繼承
3.2 左翼文學思潮對胡風文藝思想的影響
3.2.1 "左翼"的基本內涵
3.2.2 左翼文學的內涵與外延
3.2.3 左翼文學思潮對胡風文藝思想的影響
3.3 "國際革命文藝傳統(tǒng)"對胡風文藝思想的影響
3.3.1 廚川白村的文藝理論對胡風的影響
3.3.2 柏格森生命哲學對胡風文藝思想的影響
3.4 胡風自身的性格特征
4 胡風文藝思想的基本內涵
4.1 關于文學的本質
4.1.1 文學是以語言為媒介的藝術
4.1.2 文學是以審美為導向的生存活動
4.1.3 文學是以審美為導向的生存體驗
4.1.4 文學的審美特性
4.2 關于創(chuàng)作過程
4.2.1 關于創(chuàng)作主體
4.2.2 關于創(chuàng)作客體
4.2.3 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主客體關系
4.3 關于文學的功能
4.3.1 文藝的認識功能
4.3.2 文藝的教育功能
4.3.3 文藝的審美功能
5 胡風文藝思想研究在現時代的價值及意義
6 結論
6.1 本論文的研究成果
6.2 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
6.3 本論文的不足之處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老舍之“謎”——兼說老舍與胡風[J]. 散木. 讀書文摘. 2008(11)
[2]胡風的文藝理論與黑格爾美學[J]. 羅偉文.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5)
[3]胡風與《文心雕龍》[J]. 徐宏勛. 社科縱橫. 2008(08)
[4]胡風文學的批評觀[J]. 趙嘯非. 文學教育(上). 2008(08)
[5]論胡風文藝思想的主體性特征[J]. 孔令元. 文學教育(下). 2008(06)
[6]胡風與魯迅: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的左翼理論資源[J]. 陳方競. 文史哲. 2008(02)
[7]從三個維度看胡風的主體性文藝思想[J]. 何世龍.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3)
[8]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交融化合——簡論胡風文藝思想中的兩種傾向[J]. 朱朝輝. 齊魯學刊. 2008(02)
[9]關于深化胡風文學批評研究的點滴思考[J]. 高文波. 語文學刊. 2008(04)
[10]重新認識胡風——與盧卡契比較[J]. 張紅霞. 南方論刊. 2008(01)
本文編號:29144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914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