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文學的精神分析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21 17:58
【摘要】: 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樣,人們相信自己的眼睛勝過于自己的心靈,他們在紛繁復雜的生活現(xiàn)象中忽略了自己心靈的去處,從而產(chǎn)生了一股莫名的心靈的焦慮,并努力想把這種心靈的焦慮訴諸于創(chuàng)作。而精神分析學作為一種心理批評方法,正是從人的心靈深處出發(fā),努力挖掘存在于人的無意識深處的心靈的焦慮,思想的生命,把它們從沉睡中喚醒,也許把它們創(chuàng)造出來,達到一種心靈之間的最美精神對話,夢想一種心儀并發(fā)之外的邂逅。這也是本文試圖運用精神分析學的方法,所企求達到的一個目的。根據(jù)精神分析學派的發(fā)展脈落及其批評特征,本文大致從兩個方面進行著手分析:一,根據(jù)弗洛伊德、榮格的心理分析,重在解釋作品的內(nèi)在意義。如對張賢亮、王蒙、王安憶、劉恒、陳忠實等人的作品進行個案分析,試圖從戀母情結(jié)、生命悲劇意識、性意識等人類精神領(lǐng)域的命題入手,尋找作品的意義,更尋找人類生存的意義。二,根據(jù)阿德勒的“自卑”言論,探索史鐵生作品中的殘疾主題、自卑情結(jié),從中揭示了除了生存以外的生命意識:生命價值的平等和人格價值的平等。并力圖抽拔出史鐵生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也正是現(xiàn)代人在生存困境中的生存態(tài)度,而這正是我們每個人所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 除此之外,有感于新時期文學的多元性和復雜性,本文還嘗試將筆觸深入到更廣闊的精神領(lǐng)域里,既希望從感性上有力的把握新時期作家的創(chuàng)作,又能對當代人的精神處境進行一定的關(guān)照。精神分析學不是萬能的鑰匙,但它那“冰山”一角的亮光已然開啟了人類廣袤無限的集體無意識大門,一如當年弗洛伊德力圖從無意識角度去解釋作家進行文學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終極根源和最終推動力,這種努力和勇氣對于今天的后輩學者同樣具有一定的開拓意義和啟迪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I206.7
本文編號:2593717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I206.7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呂幼筠;試論王安憶小悅中的性別關(guān)系[J];廣東社會科學;1999年03期
2 雷鳴;從靈魂救贖到欲望高蹈——論三代女作家性愛書寫的內(nèi)涵及流變[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01期
3 雷鳴;悲憫與救贖:女性性別自我指認的吶喊——王安憶、鐵凝性愛小說合論[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4 萬孟群,李雪梅;悲憫與救贖:女性性別自我指認的吶喊——王安憶、鐵凝性愛小說合論[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陳亞亞;成如容易卻艱辛[D];復旦大學;2003年
2 呂穎;反思與建構(gòu)[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鄧利;論新時期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發(fā)展衍變的歷史軌跡[D];四川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徐麗馨;論王安憶九十年代中期的創(chuàng)作轉(zhuǎn)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姜淼;中韓90年代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意識比較論[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3 莊詒晶;性別·社會·文化[D];浙江大學;2008年
4 葛麗婭;王安憶九十年代的小說創(chuàng)作[D];鄭州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5937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59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