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學批判到文學性批判
[Abstract]:Literary criticism, as a familiar form, still plays a role. However, from the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we prefer literary criticism. This is not only because in the face of the rise of mass consumer culture, we need to improve the spiritual realm, but also because literary criticism is also the need to reflect the need of high literary value and the uniqueness and creativity of literature.
【作者單位】: 忻州師范學院中文系;
【分類號】:I0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淮南;對丹納藝術價值論的反思[J];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05期
2 萬書輝;;后經(jīng)典時代的文本生產(chǎn)策略[J];文藝理論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淮南;“后文學時代”的文學性問題[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霍省瑞;;馮夢龍矛盾思想及其表征探析[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劉佳;;歌德是天才還是庸才[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11期
4 王言鋒;;從閱讀期待心理的落空與補償談擬話本的衰落[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1期
5 趙玉萍;;論文學作品的想象藝術[J];名作欣賞;2009年20期
6 郁玉英;;透視當前關于文學經(jīng)典的理論研究[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謝永康;;文化與啟蒙——阿多諾的辯證文化觀念[J];求是學刊;2010年03期
8 黃力之;;資本主義文化精神史論[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9年02期
9 席學媛;幻滅的夢,迷惘的人——評《了不起的蓋茨比》[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10 劉淮南;文藝學問題及其學科建設——與曹衛(wèi)東商榷[J];文藝理論研究;2004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萬書輝;文化文本的互文性書寫:齊澤克對拉康理論的解釋[D];四川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保鋒;中國當代玄幻小說與文化思潮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2 劉艷艷;當代中國消費文化對文學及其審美傾向的影響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8年
3 蘇琴琴;網(wǎng)絡歌曲的文化分析[D];暨南大學;2008年
4 陳剛;重新講述和聆聽[D];四川大學;2007年
5 陳芬;“故事新編”:現(xiàn)當代文學經(jīng)典的當下命運[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趙憲章;超文性戲仿文體解讀[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03期
2 吳慶軍;拼貼與仿作——《尤利西斯》中的戲擬技法[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05期
3 萬書輝;;從靈韻到虛無:文學生產(chǎn)的范式轉換[J];社會科學輯刊;2006年02期
4 張會森;論隱喻[J];修辭學習;1994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紅巖;;色彩設計教學漫談[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2 黃麗娜;;文學形式研究中的兩種誤區(qū)[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2期
3 ;獅子的熱情[J];冶金企業(yè)文化;2010年01期
4 劉勇;李春雨;;郭沫若:多維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宗教文化情態(tài)[J];中國文學研究;2010年01期
5 李成;;《西廂記》戀愛心理描寫的辯證藝術特征[J];學術交流;2010年01期
6 楊娟;;從傳播學的角度看翻譯原則[J];信陽農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1期
7 歐陽建華;劉海萍;;職高學生如何提高寫作能力[J];科技資訊;2010年02期
8 劉霞;;多媒體環(huán)境下小學英語口語任務式教學[J];新西部;2010年01期
9 梁琪;;交際互動教學在高職英語語言能力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年01期
10 張雪萍;;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大學俄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研究實踐[J];現(xiàn)代交際;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偉紅;陳恒武;吳慶生;;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楊喜平;張玉軍;;淺談在物理化學教學過程中教材的處理技巧[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3 林崇英;肖灼珍;劉明潔;;人文護理在結腸途徑治療機聯(lián)合中藥灌腸治療肝功能衰竭中的應用[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全國第十四次肝膽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4 李雪梅;;國家教師基金“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 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民辦學校教師心理健康研究與對策[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申學峰;;生命型教師: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生命理念觀照[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6 全小燕;;探索利用本土資源創(chuàng)設環(huán)保、特色的幼兒園環(huán)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7 莫栩栩;;在自主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幼兒園活動教學的探索與實踐[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8 烏蘭圖雅;;淺談《通過玩教師自制的阿拉善蒙古族傳統(tǒng)棋牌使幼兒的多元素多元化能力、智力得到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年
9 曾萍;;淺談如何解決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年
10 張榮華;;淺談幼兒園人性化的管理[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三清山和土樓將申報2008年世界遺產(chǎn)[N];光明日報;2008年
2 王吉仁;發(fā)揮工會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N];工人日報;2008年
3 海南省省長助理、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 賈東軍;把科學發(fā)展觀貫徹落實到公安工作中[N];人民公安報;2008年
4 成彥;鹽城市中小學“四配套工程”順利通過省級驗收[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8年
5 成都傳媒集團兩會特別報道組記者 鐘蓓;更好地履行職責 更好地發(fā)揮作用[N];成都日報;2008年
6 河北省工商局局長 錢曉鐘;解放思想 開拓創(chuàng)新[N];中國工商報;2008年
7 天水飛機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總經(jīng)理 王佳生 黨委書記 胡宗杰;解放思想轉觀念 開拓創(chuàng)新謀發(fā)展[N];中國航空報;2008年
8 李佳邋本報記者 聶曉民;天津旅游集團變“要我干”為“我要干”[N];中國旅游報;2008年
9 劉凌 陶小愛;花炮產(chǎn)業(yè)有了“安全芯”[N];中國特產(chǎn)報;2008年
10 福建三明分行行長 吳曉明;搞好“三農”試點 須首先解決“人”的問題[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志;企業(yè)家創(chuàng)造性與創(chuàng)新行為和企業(yè)績效關系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周思中;清宮瓷胎畫琺瑯的藝術及歷史研究:1716-1789[D];清華大學;2006年
3 黃銘;懷特海的創(chuàng)造性哲學及其宗教文化意蘊[D];浙江大學;2005年
4 鄭濤;變壓器數(shù)字仿真和數(shù)字式主保護新原理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5年
5 夏德;面向大規(guī)模定制的供應鏈機理與運作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6 岳欣云;教師研究的反思與再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朱子健;基于先進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的智能稱重傳感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8 張學明;小鼠精原干細胞培養(yǎng)體系的優(yōu)化及體外基因轉移[D];吉林大學;2005年
9 陳福恩;同步器操作性能與壽命測試系統(tǒng)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10 沈仲衡;價值衡量法律思維方法論[D];吉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吉玉;中國企業(yè)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2 趙晶錦;保險業(yè)員工服務創(chuàng)新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殷道飛;從發(fā)明專利授權標準的演化看專利制度面臨的挑戰(zhàn)[D];蘇州大學;2009年
4 黃忠;試論芥川小說《羅生門》與《今昔物語集》[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周麗琴;主體性視野下傳統(tǒng)家庭教育理念的缺失及現(xiàn)代轉向[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6 劉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留存;人本主義教育的視角及對中學英語教學的啟迪[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8 武冰;高中生物教學中肯定教育對學生成績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9 柏林;高新技術企業(yè)科研團隊效能與創(chuàng)造力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10 王淑華;杜威教育哲學述評[D];湘潭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842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484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