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2012年《文藝研究》雜志
[Abstract]:"Literary and Art Studies" is a large comprehensive monthly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magazine 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Arts and Art, the cultural directo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magazine has long devoted itself to the study of the basic theories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science. Search for the basic law of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all categories of literature and art (literature, opera, music, dance, quyi, film and television, painting, sculpture, building)
【分類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本刊聲明[J];文藝研究;2011年08期
2 ;本刊聲明[J];文藝研究;2011年09期
3 ;本刊聲明[J];文藝研究;2011年02期
4 賁立人;“對仗”漫說[J];閱讀與寫作;1998年05期
5 ;論摘[J];美術(shù)觀察;2010年10期
6 ;《文藝研究》一九九四年總目錄[J];文藝研究;1994年06期
7 云峰;少數(shù)民族文藝研究 充滿活力的新興學科[J];民族團結(jié);2000年02期
8 馬建輝;;“意識形態(tài)”概念在我國文論語境中的意義遷延[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劉建國;;文學的意識形態(tài)性和審美意識形態(tài)辨析[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10 邵大箴;;祝賀與感謝[J];文藝研究;2009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丁國旗;;馬克思主義文藝學中國化的理論思考[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2 李應龍;;當代文藝學的基本問題[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一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6年年會論文集[C];1996年
3 張偉;;文藝理論研究中的知識論前提反思與生存本體論建構(gòu)[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張偉;;文藝理論研究中知識論前提的反思與生存本體論的建構(gòu)[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shè)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張偉;;文藝理論研究中知識論前提反思與生存本體論建構(gòu)[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shù)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6 王一川;;從啟蒙思想者到素養(yǎng)教育者——改革開放30年文藝理論的三次轉(zhuǎn)向[A];改革開放30年中國文學與文學批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陳定家;;從“生產(chǎn)論”視角看“審美意識形態(tài)”說[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8 楊伯特;;近30年文學理論的“他者化”及其產(chǎn)生的問題[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9 毛慶其;譚志圖;;論社會主義文藝學學科建設(shè)[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文化部副部長 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院長 王文章;紀念《文藝研究》創(chuàng)刊三十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致詞[N];中國文化報;2009年
2 石鳳珍;反思與發(fā)展[N];光明日報;2009年
3 方寧 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編審 文藝研究雜志社社長、主編;從欄目看《文藝研究》的學術(shù)空間[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記者 陳香;強化理論建設(shè)是當務之急[N];中華讀書報;2008年
5 整理者 王昌忠;厘清文學性的概念[N];社會科學報;2006年
6 余三定;2005年文學批評的“批評”[N];文藝報;2006年
7 何志鈞;數(shù)字化時代的文藝學建構(gòu)[N];文藝報;2006年
8 蔣曉麗;一種高蹈而空疏的文藝批評[N];文藝報;2006年
9 何雁;被引用率不是判斷學術(shù)論文質(zhì)量的惟一標準[N];文藝報;2006年
10 崔志遠;發(fā)現(xiàn)精神的“眼睛”[N];文藝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諾;歐美生態(tài)批評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嚴波;大眾文化:重建中國文藝學的新思路[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郭富平;1990年代以來文學本質(zhì)界說范式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8年
3 王元兵;近30年“文藝美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葉木桂;文藝人類學方法論[D];蘭州大學;2007年
5 蔣文;生態(tài)危機中的文化反思[D];四川大學;2007年
6 胡丹;重審“文學是審美意識形態(tài)”[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7 趙,
本文編號:23724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372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