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的救贖與人倫的皈依——《茶花女》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之比較研究
[Abstract]:There are obvious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novels in theme, plot and characters.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th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 two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mand's sincere and fanatical love has the meaning of soul redemption in Margaret. "Camellias" is a carol of love. Du Shi-niang 's arrangement of marriage is based on the strong desire of a dusty woman to convert to human relations. Du Shiniang's anger and treasure box embodies the powerful power of Chinese ethic-based cultural tradition.
【作者單位】: 貴州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
【分類號】:I0-03;I106.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仲生;歷史追蹤中的雙重啟示——試論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識[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2 高岸起;論意志在實踐中的作用[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3 蔡岳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反思與對策[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4 徐曉霞;尼采悲劇學說演繹過程和酒神精神實質(zhì)[J];長春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5 高政利,彭燕;國企改制:職工安置路徑最優(yōu)選擇的思考[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5年01期
6 程戈;小說境遇的歷史嬗變與小說家的身份訴求[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7 張邦衛(wèi),李勝清;直面文學的式微——現(xiàn)代傳播媒介與文學詩性空間萎縮的內(nèi)在關系之審視[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喬立恭;人文學科還是理化技術——關于教育技術學哲學基礎的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9 焦淑軍;馬克思“兩種尺度”理論中的和諧思想[J];東疆學刊;2005年02期
10 鄒元江;關于俄國形式主義形式與陌生化問題的再檢討[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駱冬青;二十世紀中國政治美學與文藝美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毓紅;歷時與共時:《文心雕龍》與《詩學》體裁理論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3 胡曉薇;道與藝——《莊子》的哲學、美學思想與文學藝術[D];復旦大學;2003年
4 李炳全;人性彰顯和人文精神的回歸與復興[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宗成河;早期尼采的政治哲學[D];復旦大學;2004年
6 程金海;當代西方對話美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7 吳文安;文學翻譯中的美學效果比較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8 王俊;于“無”深處的歷史深淵[D];浙江大學;2005年
9 范玉吉;試論西方美學史上趣味理論的變遷[D];復旦大學;2005年
10 盛莉;《太平廣記》仙類小說類目及其編纂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國慶;作家與寫作[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2 張勝利;論文學的宇宙境界[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3 岳友熙;人類精神的諾亞方舟[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王俊玲;匍匐在十字架下的悲劇愛情[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范曉明;尋求心靈的自由[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劉三秀;論審美超越性[D];廈門大學;2001年
7 羅梅;九十年代中國詩歌的探索[D];四川大學;2002年
8 王海燕;啟蒙立場中的生命關懷[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9 肖鋒;論敘事作為修辭[D];重慶師范大學;2003年
10 肖智立;勃朗特姐妹小說創(chuàng)作異同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宮玉靜;齊子萍;;同途殊歸:陳白露與瑪格麗特形象之比較[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本報記者 毛莉;中國三大劇院競相邁開國際化步伐[N];中國文化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翟群;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實現(xiàn)既定目標[N];中國文化報;2008年
3 本報實習記者 成長;陳年老酒更飄香[N];中國文化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李紅艷;北京與世界同步欣賞一流演出[N];北京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黎宏河;藝術講堂:深圳保利的公益實踐[N];中國文化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朱又可;市長也不能占你的座位[N];南方周末;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邵會;《茶花女》漢譯本比較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馮永玲;從巴黎到中國[D];蘇州大學;2008年
3 陳劍平;對《紅樓夢》和《茶花女》中兩位另類女主人公命運的思考[D];外交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23712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37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