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文藝美學話語體系構建與士階層文化權力擴張
[Abstract]:The enduring power of the gentry in the Middle Ancient period came from the strong cultural ability of the family. The habits and tendencies of the individual members shaped by the family consolidated and enhanced their cultural ability, which was embodied in literature, classics, ritual studies, metaphysics, and metaphysics. Art and other fields. In this process, the scholars constantly intruded into the new cultural field and quickly controlled the discourse power of the new cultural field through such strategies as naming, and the control of the discourse power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cultural leadership of the scholars. And squeeze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scholars into the new field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ower and culture of the Middle Ancient Scholars exert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iscourse of literature and art aesthetics, and to a great extent regulates the trend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aesthetics.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
【分類號】:J120.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厚實;郭彤;;宮體詩與花間詞文本生成背景比較解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2 王鑫義;曹魏淮河流域屯田述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3 洪增流,彭發(fā)勝;詩歌語言的維度:“Image”與意境的差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4 王海洋;;薛寶釵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評價[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安魯,張小明,王雯,李奔;秦至南北朝時期南北飲食文化的交流[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6 鳳文學;畫見大象,不為斬刻之形──郭熙關于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一個美學命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7 丁玲;韓拙《山水純全集》中“氣”的思想[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8 朱志榮;論宗白華美學思想的貢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9 王念東;氣韻與文氣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10 高飛;空白與意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巖;;推動我國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走出去的策略研究[A];首屆國際服務貿易論壇暨《國際貿易》創(chuàng)刊25周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維公;漢代學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姜劍云;太康文學研究[D];河北大學;2001年
3 嚴翅君;偉大的失敗的英雄——張謇與南通區(qū)域早期現(xiàn)代化[D];蘇州大學;2001年
4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權力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5 王人博;中國近代憲政思潮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李紅霞;唐代隱逸風尚與詩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7 孫澤學;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建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8 常為群;西晉詩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9 應星;從“討個說法”到“擺平理順”[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趙明;近代中國的自然權利觀[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敏;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實踐的當代啟示[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毛明;魏晉玄學“自然”概念的美學解讀[D];四川師范大學;2003年
3 張勝利;論文學的宇宙境界[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4 黃亞卓;陸機詩歌美學風格論[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5 常昭;《史記》士形象論[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6 葛偉;新詩史上的流星雨——論“小詩運動”[D];河南大學;2001年
7 李晚成;曹植思想與人格分期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8 童偉;論文學價值[D];揚州大學;2001年
9 劉水平;精英藝術:神的誕生與隱退[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10 范慶偉;民間意識與臧克家的前期詩作[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臧知非;“駁而霸”探微──荀子眼中的秦國政治評析[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天道;;論中國文藝美學之“體妙”說[J];天府新論;2011年05期
2 魏飴;;大學生文藝審美素質教育新論[J];武陵學刊;2011年04期
3 趙正陽;郭曉;;藝術語言研究——藝術研究的一個全新維度[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匡瑚宗;;社會主義文藝呼喚英雄形象[J];慶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柯漢琳;;文藝美學的學科建設問題(提要)[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羅中起;;藝術與審美之辯:關于文藝美學的反思(摘要)[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王德勝;;文藝美學:“雙重變革”與“集體轉向”[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姚文放;;文藝美學走向文化美學是否可能?[A];探尋美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2001—2006)紀念文集[C];2006年
5 高曉梅;;也議“神與物游”[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向榮;毛澤東文藝美學研究的新開拓[N];中國文化報;2011年
2 王汶成;全國文藝美學學科建設與發(fā)展研討會簡述[N];光明日報;2001年
3 姚文放;文藝美學的學科定位[N];光明日報;2001年
4 傅其林;不為人知的杰作[N];文藝報;2009年
5 李慶本;超越審美研究與文化研究[N];學習時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莫海藝;探究貴州原生態(tài)民族文藝特質之美[N];貴州民族報;2011年
7 魏飴;構建中國學派的文藝鑒賞美學[N];文藝報;2001年
8 演講人 於賢德;笑的奧秘[N];光明日報;2009年
9 古風;現(xiàn)代意境研究的學科建構[N];光明日報;2002年
10 王諾 程相占 王曉華;生態(tài)批評的跨學科思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孔建平;文藝美學的維度[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2 范希春;宋代中期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羅祖文;新時期美學創(chuàng)新的典范[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元兵;近30年“文藝美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2 劉振良;劉熙載文藝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劉桂霞;文藝美學園地的拓荒者[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4 尚憲鵬;新世紀中國大陸文藝美學學術史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趙,
本文編號:231901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319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