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藝術理論論文 >

還“陌生”以陌生:“陌生化”詩學對文學翻譯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18-08-12 20:10
【摘要】:俄國形式主義者針對日常語言使用的自動化傾向提出了"陌生化"的詩學主張,認為藝術的技巧在于使對象變得陌生,使形式變得困難,以此來增強藝術體驗的難度與時間長度。在形式主義者眼中,"陌生化"了的藝術形式具有特殊的美學價值。在文學翻譯實踐中,譯者應以"陌生化"詩學為指導,對傳統(tǒng)文學翻譯"重內容輕形式"的做法予以重新審視,以"陌生化"翻譯"陌生化",在譯文中忠實呈現原文的形式,使譯文形神兼具,做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Abstract]:Russian formalists put forward the poetic idea of "defamiliariz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tendency of automation in the use of everyday languages, arguing that the skill of art is to make objects strange and form difficul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rtistic experience of the difficulty and length of time. In the eyes of formalists, the defamiliarized art form has special aesthetic value. In the practice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defamiliarization" poetics, the translator should re-examine the practice of "emphasizing content over form" in traditional literary translation, "defamiliarization" in translation, and faithfully present the form of the original text in the translation. Make the translation both form and spirit, and achiev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form and content.
【作者單位】: 四川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
【分類號】:H315.9;I0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杜世洪;;從個案出發(fā)看“不可譯現象”的可譯潛勢[J];外語研究;2007年01期

2 王東風;譯家與作家的意識沖突:文學翻譯中的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J];中國翻譯;2001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曉光;;陳中見新,生中得熟——淺析陌生化手段在“聊齋形象”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J];蒲松齡研究;2008年01期

2 張智義;關于華茲華斯詩學遺產價值的再認識[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3 胡俐;黃春華;;淺析《印度之行》中的后殖民意識[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4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的歷史地位及當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5 饒曉紅;;昆丁:麥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繹——《喧嘩與騷動》的互文性解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6 饒曉紅;;“聲音”與“憤怒”——班吉的后結構主義解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張靜靜;;人類苦難與藝術困境——論阿多諾的“奧斯威辛”命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何春耕;中國倫理情節(jié)劇電影的情感化審美特征[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肖翠云;;從文學的政治性到文學的語言性——新時期文學批評去政治化策略之一[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梁文春;;從空間視域的角度解讀茨威格的小說《象棋的故事》[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學勇;;敘事學視閾中的魯迅闡釋[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戴冠青;;朱熹的民間想象與閩南民眾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戴冠青;;用審美心胸打造詩意人生——論《陳明玉吟稿》的美學價值[A];福建省詩詞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暨福建詩詞(第十七集)[C];2007年

4 米琳;;《看見月亮了嗎?》的后現代性解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吳榮蘭;;從無聲到有聲——論《喜福會》中華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6 戴方方;;《最藍的眼睛》的多文本敘事結構和多元敘述視角[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陳燁;;用精神分析批評解讀《小鎮(zhèn)畸人》[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高萬云;;文學語言的哲學思考[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9 王冬梅;;文學性與文學翻譯[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曹山柯;;從《白雪公主后傳》看后現代文學作品中的道德嬗變[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付明端;從傷痛到彌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佳;黑澤明作品的美學特質及其對當代中國電影的啟示[D];南開大學;2010年

5 董秀麗;20世紀90年代女性詩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高波;論現象學方法與概念對藝術審美本質研究的意義[D];山東大學;2010年

8 任相梅;張煒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賀彩虹;笑的解碼[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亭;土家族審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秀利;人類的生態(tài)危機[D];河北大學;2009年

2 季婧;理查德·羅蒂新實用主義真理觀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岳婷婷;從接受美學角度研究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孔德鑫;愛·摩·福斯特的“聯結”之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付瑩U,

本文編號:218022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18022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836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