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丁若鏞與顧炎武的“社會詩”之比較

發(fā)布時間:2018-08-06 08:07
【摘要】:丁若鏞文學在其本質(zhì)上可綜述為"匡濟一世",也就是對文學社會功能的強調(diào)。茶山與顧炎武雖然都強調(diào)文學的社會功能,而且堅持"社會詩"的創(chuàng)作,但在創(chuàng)作傾向上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顧炎武的社會詩著重表現(xiàn)了消沉的情緒和對社會的不滿。與此相比,茶山的社會詩強烈地表現(xiàn)出了仁愛精神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由此可以看出,茶山在批判性地接受顧炎武的同時,在漢詩創(chuàng)作上體現(xiàn)了獨特的社會參與意識。
[Abstract]:Ding Ruoyong's literature can be summarized as "Kuang Ji I" in essence, that is, emphasizing the social function of literature. Although both Chashan and Gu Yanwu emphasize the social function of literature and insist on the creation of "social poetry", they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creative tendency: gu Yanwu's social poems emphasize depressed mood and dissatisfaction with society. In contrast, the social poems of Chashan show a spirit of benevolence and a strong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us it can be seen that while accepting Gu Yanwu critically, Chashan embodies a unique sense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poetry.
【作者單位】: 煙臺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I106.2;I0-0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尚思;陳垣同志的學術(shù)貢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6期

2 郭紹虞;淺談清代詩話的學術(shù)性[J];文藝理論研究;1980年01期

3 王士菁;魯迅和章太炎[J];學術(shù)論壇;1980年01期

4 郝樹侯;;山西大學史話(一)[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5 袁伯誠;;評顧炎武的《文章繁簡》兼論古代文風[J];固原師專學報;1980年01期

6 白壽彝;;司馬遷寓論斷于序事[J];史學史研究;1980年01期

7 陳增杰;;《左傳》標點本商榷[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1980年02期

8 劉新啟;;娭李自成的革命綱領[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9 鄭思虞;;《毛詩》合音字[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10 薛季文;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二)[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The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and Researches of the Great Wall in China[A];長城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2 林瑞峰;;惠安縣正月初五重做春節(jié)[A];閩臺歲時節(jié)日風俗——福建省民俗學會第二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1年

3 舒邦新;;晉代及南朝史料中的黃鶴樓[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五屆年會暨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5年

4 孫關(guān)龍;;《詩經(jīng)》草木蟲鳥研究回顧——兼論《詩經(jīng)》草木蟲鳥文化[A];第四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張輝忠;;《詩經(jīng)》與星座星象說——從《詩經(jīng)》中的天文學知識談起[A];第四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6 劉學智;;明清實學淵源與特征辨析[A];“張載關(guān)學與實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7 寧新昌;;張載關(guān)學之實學意義[A];“張載關(guān)學與實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8 禹克坤;;《蜀道難》廣論[A];中國李白研究(一九九一年集)——中國首屆李白研究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1年

9 呂景琳;;明代自耕農(nóng)簡論[A];第五屆中國明史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暨中國明史學會第三屆年會論文集[C];1993年

10 李龍潛;;略論明代鈔關(guān)制度(提要)[A];第五屆中國明史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暨中國明史學會第三屆年會論文集[C];199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聞宇;貪官惡如虎[N];解放軍報;2000年

2 蔡仲德;四論王國維的死因[N];中華讀書報;2000年

3 劉家和;談史學的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1年

4 汪學群;清初儒學的“經(jīng)道合一”論[N];光明日報;2001年

5 李敬澤;黑的 消失的 存于記憶的海[N];文藝報;2001年

6 郭預衡;援庵先生與“亭林之學”[N];北京日報;2002年

7 俞敏;《說文》的命運與讀書風氣[N];中國教育報;2002年

8 陳曼娜;鐘敬文對文化分層理論的研究[N];光明日報;2002年

9 顧元;低薪制及其道德困境[N];人民法院報;2002年

10 記者廖翊;香港全國政協(xié)委員視察蘇州[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林存陽;清初三禮學[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王育林;試論清儒《黃帝內(nèi)經(jīng)》音韻訓詁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3 李浩賢;地方自治的主張與實踐[D];復旦大學;2004年

4 賴玉芹;博學鴻儒與清初學術(shù)轉(zhuǎn)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5 房秀麗;李二曲理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6 孫赫男;《左氏會箋》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蘇曉晗;船山易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8 張永忠;圣賢救世[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紅姣;王船山的歷史哲學[D];湘潭大學;2002年

2 孟慶荷;侯外廬對明清之際早期啟蒙思想的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3 燕朝西;邵晉涵的生平、著述及其史學成就[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4 戴葉;論明清之際實學思潮中的經(jīng)世思想[D];蘇州大學;2004年

5 王飛;黃生詩學思想初探[D];安徽大學;2004年

6 劉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社會治亂思想初探[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7 原彥平;清初關(guān)中儒學群體與南北學術(shù)交流[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李海兵;黃宗羲政治哲學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宋宜林;孫奇逢研究:歷史地位、理學思想、學術(shù)史建樹[D];山西大學;2005年

10 尉浩;中國早期啟蒙思想家“德”論之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216706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16706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79e7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