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學翻譯中的靈感思維
本文選題:文學翻譯 + 靈感思維 ; 參考:《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摘要】:文學翻譯作為藝術并非是對原文的復制和克隆,而是基于原文的再創(chuàng)造,它要求譯者綜合運用審美理念和翻譯思維。靈感思維作為藝術思維方式的最高境界是翻譯創(chuàng)造和譯者主體性的集中表征。但靈感思維在國內翻譯研究中一直受到遮蔽,從而導致對翻譯主體性的漠視。從文學靈感思維認識論、文學作品的特點和翻譯過程等三個方面探索靈感思維,將有助于拓展和深化對文學翻譯靈感思維的研究。
[Abstract]:Literary translation, as an art, is not the reproduction and clon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but is based on the re-crea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It requires the translator to apply aesthetic ideas and translation thinking comprehensively.The highest realm of inspirational thinking as an artistic way of thinking is the centralized representation of translation creation and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However, inspirational thinking has been obscured i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which leads to the disregard of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ion.Exploring inspiration thinking from three aspects: epistemology of literary inspiration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works and translation process will help to expand and deepen the study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inspiration thinking.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I04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蕓;淺析投稿動機與優(yōu)化控制[J];編輯學報;2002年03期
2 張恩普;《文賦》文學創(chuàng)作心理學探討[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 李人澍,朱華平;成礦系統(tǒng)的結構與聚礦功能[J];地學前緣;1999年01期
4 徐春根,周業(yè)昌;簡論非線性思維的兩種形式——靈感和直覺[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5 呂占華;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文藝觀[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6 張運橋;試論21世紀成人高等教育教學過程的特點[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7 賀天忠;“神思”是靈感來臨的文思——對《文心雕龍》“神思”的認識[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8 李亮學;論道德直覺[J];懷化師專學報;1997年03期
9 劉承波;從無序到有序——試以耗散結構論分析創(chuàng)新的機制[J];教育與現(xiàn)代化;2001年03期
10 張強強;;試論《文賦》在文論史上的貢獻[J];井岡山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于應機;;詞典翻譯與文學翻譯:本質與特點淺析[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斌;手球運動情境中直覺決策的實驗研究與運動直覺理論的初步建構[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2 黃富峰;論道德思維[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楊杰;運動決策的描述性范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4 朱華偉;高師奧林匹克數(shù)學課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5 白雪暉;生存矛盾與非理性主義轉向[D];吉林大學;2006年
6 柏永全;技術創(chuàng)新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探究[D];東北大學;2006年
7 陳愛釵;近現(xiàn)代閩籍翻譯家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8 陳志杰;文言在外漢翻譯中的適用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9 袁新;論“文學譯本是‘氣韻生動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楊雪;多元調和:張愛玲翻譯作品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斌華;創(chuàng)新教育與創(chuàng)新型教師的培養(yǎng)[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2 賴曉鵬;思維發(fā)生機理假說[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3 王忠;后現(xiàn)代主義視野中的創(chuàng)造力理論究[D];東南大學;2004年
4 劉勇;文化直覺對高中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劉潔;文學翻譯的文本闡釋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6年
6 張曉燕;漢英思維模式對語篇翻譯的影響及翻譯技巧[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6年
7 周紅;試論文化誤譯[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楊麗萍;從符號學視角探索語際翻譯[D];蘭州大學;2006年
9 宋萍;譯者心理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10 李淑俠;從語用學的視角看文學翻譯[D];西北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志超;瞿秋白的文學翻譯——紀念瞿秋白同志殉難四十五周年[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2 胡志揮;略談文學翻譯中的注釋[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0年06期
3 茅盾;談文學翻譯[J];俄羅斯文藝;1980年03期
4 冀剛;林紓和他的譯作[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5 李庚;;不能用簡單態(tài)度對待外國文化[J];讀書;1980年08期
6 王永生;;“竭力運輸些切實的精神的糧食”——學習魯迅關于文學翻譯問題的論述與實踐札記[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7 黃寶生;;錢鐘書先生的《舊文四篇》[J];讀書;1980年02期
8 雷納·舒爾特;浦立民;;西方國家文學翻譯的理論與現(xiàn)狀[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0年01期
9 安德列斯·羅斯曼;姜文彬;;歐洲翻譯工作者學院[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0年01期
10 黃治正 ,楊安侖;論情感思維——對于人類思維特別是藝術思維的一種設想[J];求索;198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方川;;關于靈感研究的歷史回顧及我見[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胡道立;;新聞攝影直覺思維淺探[A];圖文并重、兩翼齊飛——第四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90年
3 劉生生;;新聞攝影的瞬間沖擊力[A];新階段新路子——第六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95年
4 陸惠解;陳尚銘;;李白詩歌與靈感思維[A];中國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5 王淑英;苗華迅;;制圖教學與發(fā)展可持續(xù)創(chuàng)新能力[A];面向21世紀的圖學教育——第十二屆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暨第三屆制圖CAI課件演示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6 唐艷芳;;試論文學翻譯中的風格傳譯——兼評The stroy of an Hour兩種中譯本[A];華東地區(qū)第6屆(泉州)翻譯研討會文集[C];2001年
7 潘紅;;夾縫里的風景——論黃源深先生譯《簡愛》的審美特點[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8 王美珍;;用聲音塑造永恒——《永遠與莎士比亞在一起》錄制體會[A];2001年度廣播電視技術論文集[C];2001年
9 邱文生;;文化詞語翻譯的意象構建[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10 李O兔,
本文編號:174403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744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