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輸出與優(yōu)秀譯者及翻譯策略——以曹雪芹和莫言作品翻譯為例
本文關鍵詞:中國文學輸出與優(yōu)秀譯者及翻譯策略——以曹雪芹和莫言作品翻譯為例
【摘要】: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阻礙,主要源于社會文化、宗教信仰及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集中在文學語言翻譯上,則體現(xiàn)為不同語言文化間的不可譯性,這讓中國一些優(yōu)秀文學作品逡巡于國門之內。而霍克斯和葛浩文等國外優(yōu)秀的譯者,將《紅樓夢》等傳統(tǒng)文學名著進行翻譯并向世界進行傳播,幫助中國作家莫言登上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臺。因此,探究這些國外本土優(yōu)秀譯者及其翻譯策略,思考這些文學作品在國外的推介過程,有助于推動我國文學的輸出。
【作者單位】: 河南工業(yè)大學外語學院;
【關鍵詞】: 文學 譯者 語言文化 歸化
【基金】:2012年河南省科技計劃項目“河南省公共場所公示語語用翻譯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22400450085 2014年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蒯因的語言哲學理論對語言教學的啟示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4-9N589
【分類號】:H315.9;I046
【正文快照】: 目前,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當中還處于弱勢地位,這是因為大多數歐美國家在強勢的文化及意識形態(tài)影響下,雖然表面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文學較為好奇,但他們基于文化統(tǒng)治目的的本能排斥反應,對深層次交流仍較為拒絕。然而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本土翻譯家關注和精研了世界文化及文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溫偉;;莫言與福克納創(chuàng)作流變論[J];理論月刊;2007年02期
2 溫偉;;論莫言與?思{的死亡主題小說[J];名作欣賞;2007年10期
3 溫偉;;莫言與?思{小說的惡人形象比較[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4 溫偉;;莫言與福克納創(chuàng)作動因探析[J];理論界;2007年05期
5 溫偉;;“惡”的狂歡——莫言與福克納審惡小說探微[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6 許靜;;莫言與亨利·菲爾丁在人物塑造上的比較[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09年04期
7 溫偉;;故鄉(xiāng)世界的守望——論莫言與?思{的家園小說[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8 溫偉;;怨鄉(xiāng)·懷鄉(xiāng)·超越——論莫言與?思{的原鄉(xiāng)小說[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年04期
9 溫偉;朱賓忠;;莫言與福克納文學觀之比較[J];江漢論壇;2007年04期
10 靳新來;;生命的張揚與人性的透視——莫言《紅高梁》與芥川龍之介《竹林中》比較[J];濟寧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杭零;;中法文化年中的中國當代文學翻譯[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5.2)[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舒晉瑜;莫言:文學走出去是一個緩慢的過程[N];中華讀書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孫麗;大江健三郎與莫言、張藝謀的對話[N];檢察日報;2002年
3 本報特稿 新華社記者 于新超;莫言提出:關注文學創(chuàng)作的民間資源[N];遼寧日報;2001年
4 ;文學要尋求光明[N];文學報;2002年
5 ;記者手記:吃著年糕說文學[N];檢察日報;2002年
6 本報駐京記者 吳越;如何叫醒沉睡的“熊貓”?[N];文匯報;2009年
7 采寫 本報記者 黃瑋;放大歷史和文化的眼光[N];解放日報;2010年
8 立業(yè);文學藝術跟風欲何為?[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9 [日]大江健三郎 王中忱 譯;我如何領悟中國的近、現(xiàn)代文學[N];北京日報;2000年
10 肖鷹 清華大學哲學系;文學標準無中西[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璐;忠實與叛逆:葛浩文文學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2 鄢佳;布爾迪厄社會學視角下的譯者葛浩文翻譯慣習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濮麗雅;莫言作品在英語世界的譯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2 梁璐;論莫言《紅高粱》法譯本中原文風格的再現(xiàn)[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4年
3 鄧莉欣;莫言和米蘭·昆德拉作品中生命主題比較[D];遼寧大學;2012年
4 李騰;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在葛浩文英譯《豐乳肥臀》中的應用[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5 姜偉婧;精神的還鄉(xiāng)[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都云;從等值理論看莫言小說《檀香刑》的德語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7 楊珊珊;莫言《生死疲勞》英譯風格再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8 衛(wèi)立平;《天堂蒜薹之歌》英譯本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9 祝安利;《狗文三篇》翻譯實踐:漢語“重復”現(xiàn)象法譯策略探討[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3年
10 韓麗君;論作家之“膽”[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0469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04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