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音樂功能觀的人類學闡釋——兼論古代詩論相關(guān)內(nèi)涵
本文關(guān)鍵詞:《呂氏春秋》音樂功能觀的人類學闡釋——兼論古代詩論相關(guān)內(nèi)涵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呂氏春秋》詩樂功能 文化人類學
【摘要】:先秦文化典籍《呂氏春秋》的音樂功能論構(gòu)成了一個貫通于天地鬼神至社會人心的交感系統(tǒng),主要體現(xiàn)在敬天禮神、頌美帝德、通政移俗等層面,這一交感系統(tǒng)對作為儀式符號的音樂高度重視,具有深厚的人類學內(nèi)涵。中國古代"詩"、"樂"同源的基本性質(zhì),決定了古代的詩歌功能觀與《呂氏春秋》的音樂功能觀一樣,也具有相應的人類學內(nèi)涵。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文學院;湖北民族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關(guān)鍵詞】: 《呂氏春秋》詩樂功能 文化人類學
【基金】: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中國民間文學批評史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1XZW003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先秦時期的重要典籍《呂氏春秋》中關(guān)于音樂的論述,既被視為對先秦諸子百家音樂理論的集成與超越,也兼通中國古代的詩學思想!秴问洗呵铩分姓撘魳返膶F恼轮饕凇吨傧募o》和《季夏紀》中,分別是《大樂》、《侈樂》、《適音》、《古樂》、《音律》、《音初》、《制樂》、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良平;;“比”“興”與意象創(chuàng)造[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2 李穎;;合和之聲——中國古典音樂思想的文化探源[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3 褚春元;;西周初期青銅藝術(shù)和樂舞藝術(shù)風格論[J];北方論叢;2008年04期
4 馮燕;;《溪山琴況》中以儒家為主的“和”的審美理想[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06期
5 張承龍;林智群;;中國古代樂舞的社會學分析——從《葛天氏之樂》、《霓裳》談樂舞與社會和諧[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6 寸悟;;中國美學思想發(fā)生研究——西周審美思想論綱[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7 李江峰;;《漢書·藝文志》的詩觀念[J];圖書與情報;2006年06期
8 曲文;;《史記·李斯列傳》疑誤一則[J];才智;2010年05期
9 許勁松;;“詩言志”考辨[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11期
10 范麗琴;;“詩”字義源流考[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建新;楚辭意象之構(gòu)成考論[D];上海大學;2010年
2 林榮;《呂氏春秋》與百家合流[D];吉林大學;2010年
3 鄧勇(鄧曦澤);王霸:正義與秩序[D];武漢大學;2007年
4 張欣;先秦飲食審美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王偉;《呂氏春秋》體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小蘋;荀子傳經(jīng)考[D];浙江大學;2011年
8 榞莉丹;《考工記》兵器疏婭[D];復旦大學;2011年
9 郜同麟;宋前文獻引《春秋》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10 史卉;魏晉南北朝雜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佳輝;穿越時空的紅都弦聲[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2 李俊成;中國古代社會主體居民與國家權(quán)力運行的歷史分析[D];云南大學;2011年
3 梁允華;論漢代的酒風[D];鄭州大學;2011年
4 文劍鋒;儒家樂論與生命教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高小瑜;《呂氏春秋》藝術(shù)結(jié)構(gòu)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良;音樂形式和語言形式的統(tǒng)一對歌詞之法的影響[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1年
7 丁宏健;范蠡故里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8 苗純嬌;《關(guān)雎》、《東方之日》、《九m》的巫術(shù)咒語因素解讀[D];延邊大學;2011年
9 曾建華;《左傳》用詩淵源考辨[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高英;漢代銘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曦帆;;民族音樂學研究中的文化人類學視野[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2 趙宏偉;;西方音樂范疇中的“異文化觀”反思[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3 李靜;;試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談鋼琴教學中的風格把握[J];黃河之聲;2010年09期
4 川田順造,羅傳開;文化人類學與音樂[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0年03期
5 牛龍菲;蕭梅、韓鐘恩著《音樂文化人類學》讀后[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96年03期
6 王帥紅;;用文化人類學的視角解讀譚盾的音樂創(chuàng)作[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06期
7 葉正孩;;中國民族聲樂研究的文化人類學視野[J];黑河學刊;2010年05期
8 薛可;;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談如何理解西方鋼琴作品的點滴認識[J];大眾文藝;2010年07期
9 陳宇京;;文化人類學視閾中的土家族婚俗儀禮音樂[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10 馬方園;;文化中的音樂——我國20世紀兒童歌曲創(chuàng)作述評[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湯亞汀;海倫·邁爾斯;;民族音樂學最近二十年的方向[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shù)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5年
2 陳銘道;任也韻;;“平等、自由”的社會宣言——美國黑人靈歌[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shù)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5年
3 雷東霞;;從教育人類學的文化傳承視角看當代普通高校民族音樂鑒賞課[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毛雅琛;第四屆國際舞蹈文獻海陸學術(shù)研討會在韓國舉行[N];中國藝術(shù)報;2008年
2 孫樂;一段有音響樂譜的民間音樂歷史[N];音樂周報;2007年
3 錢康寧;再現(xiàn)滇云舞蹈的五彩畫卷[N];云南日報;2006年
4 覃承勤;談廣西民歌[N];廣西日報;2000年
5 劉曉真;從“鄉(xiāng)俗儀禮”到“民間藝術(shù)”[N];中國藝術(shù)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田耀農(nóng);陜北禮俗音樂的調(diào)查與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2年
2 王海榮;蒙古族好漢歌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娜妮;灌溪鎮(zhèn)喪葬儀式音樂及其樂班的調(diào)查與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6年
2 王東濤;魯中南嶧城及臺兒莊兩鼓樂班調(diào)查與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5年
3 任麗華;社會轉(zhuǎn)型期中國流行音樂及其文化心理蘊涵[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胡小琴;文化人類學視域下的巴渝民歌文化初探[D];重慶大學;2011年
5 黃尚茂;龍州布傣天琴藝術(shù)傳承與變遷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6 孟佳輝;穿越時空的紅都弦聲[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7 陳靜;方文山“中國風”詞作的形式和情感特點[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張蕾;科爾沁地區(qū)蒙古族安代音樂傳承與保護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9 施蕾;現(xiàn)代性的漂浮[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成成;文化人類學視野下的巍山彝族“打歌”[D];云南藝術(shù)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98226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982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