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文化”的音樂美學闡釋
本文關鍵詞:“禮樂文化”的音樂美學闡釋
【摘要】: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最鮮明的不同點,在于"樂感文化"與"罪感文化"的差異。"樂感文化"源于先秦的"禮樂文化",這種文化具有深厚的國家性、民族性。"中和美"是其本體審美特征,始終在穿透歷史,塑造著中國人的靈魂。
【作者單位】: 新鄉(xiāng)學院音樂系;
【關鍵詞】: 禮樂文化 音樂美學 國家性 樂感文化
【分類號】:J601
【正文快照】: 一、“禮樂之邦”話“禮樂”“禮樂文化”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禮樂文化”是以先秦儒家學說為代表,以“禮樂”觀為核心的美學思想,與之相對應的是“禮樂制度”;廣義“禮樂文化”是指,后世歷朝歷代以“中和”理念為核心,繼承與發(fā)展“禮樂”傳統(tǒng),所形成的藝術與美學的文化圈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家浚;莊周音樂美學思想述評[J];北方音樂;1983年04期
2 盧光;系統(tǒng)方法論與音樂美學[J];音樂研究;1986年02期
3 王世德;音樂美學的研究成果──讀《音樂美的哲學思考》一書有感[J];音樂探索;1996年02期
4 傅利民;略論孔子的音樂美學思想[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1997年01期
5 鄒其昌;音樂與人的生存——論修海林、羅小平的合著《音樂美學通論》的學理路向及其價值[J];人民音樂;2000年12期
6 李東帥;;試論音樂美學的特征[J];戲劇文學;2008年07期
7 胡東亮;;現(xiàn)代音樂作品的美學審視[J];大家;2011年12期
8 茅原;音樂美學哲學基礎的自我反思[J];中國音樂學;1987年02期
9 麗瑚;音樂學術參考資料之三十七 近期音樂美學論文索引[J];中國音樂;1991年02期
10 徐文武;一部關注美育的音樂美學著作──讀修海林、羅小平《音樂美學通論》有感[J];中國音樂;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斌;民樂聲聲迎賓客[N];寶雞日報;2010年
2 本報實習生 汪建根;梁雷用音樂對話[N];中國文化報;2000年
3 仲言;正確理解音樂的社會功能[N];人民日報;2001年
4 郭佳;中國音樂界四大假貨[N];中華新聞報;2001年
5 魏廷格;怎樣理解交響樂“肖七”[N];音樂周報;2003年
6 徐雪梅;原生態(tài)、新民樂打擂臺[N];北京日報;2004年
7 董玉華;打好音樂人才的素質根基[N];光明日報;2004年
8 楊紅;“音樂研究定位”研討會在港召開[N];音樂周報;2001年
9 戴定澄;海天秋月聞琴音[N];音樂周報;2004年
10 謝倫燦;音樂批評的反思與重建[N];文藝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劉莉;魏晉南北朝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曹貞華;西周至唐宮廷雅樂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3 李姝;中西音樂美學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趙仲明;西方音樂研究在中國(1980-2000)[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5 鄭長鈴;陳e捌洹獨質欏費芯縖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6 郭威;曲子的發(fā)生學意義[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7 高拂曉;期待與風格[D];中央音樂學院;2007年
8 賴錫中;高雄市傳統(tǒng)圣樂的機體發(fā)展及其文化特性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俊卿;論音樂美學在歌唱藝術中的作用[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柯曙光;漢墓樂懸及其禮樂文化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3 趙晶霞;從音樂美學的角度談音樂作品的存在方式[D];河北大學;2004年
4 楊成秀;孔子音樂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賀穎;卓菲婭·麗莎的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9年
6 蘇潔;“音樂美學”的學科觀念辨析[D];山東大學;2008年
7 劉莉;“體系即歷史”——達爾豪斯音樂美學治學觀蠡測[D];中央音樂學院;2008年
8 孫云;禮非樂不行 樂非禮不舉[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翟小兵;論《呂氏春秋》的音樂美學思想[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10 許鳳;舒曼標題性鋼琴套曲《童年情景》的分析與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9718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97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