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式調性聽覺發(fā)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08 03:00
本文關鍵詞:調式調性聽覺發(fā)展研究
【摘要】: 視唱練耳是專業(yè)音樂教育的重要基礎,聽覺訓練是視唱練耳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視唱練耳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調式調性的發(fā)展都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歷史、社會、哲學、美學及人文的淵源,它的發(fā)展是歷史的、思維的、美學的、個性的、人的發(fā)展。從教會調式的單聲部音樂,到文藝復興的調式和聲,到古典主義的調性,到浪漫派的調性擴張、到近現(xiàn)代的有調性、無調性十二音體系,它體現(xiàn)出了從對神的崇拜到對人的崇拜,到對個人的崇拜、到對個性的崇拜,最后到個性的解放,無一不是整個人類發(fā)展史的縮影。 本研究對9世紀到20世紀調式調性發(fā)展的脈絡進行梳理,進而對音樂在調式調性方面的聽覺方法進行研究和探索,對西方調式的變遷、調性的產生、形成、發(fā)展、瓦解以及調性確立方法幾方面進行歷史而系統(tǒng)的分析,根據(jù)各個時期音樂構成的特點,理論發(fā)展的成果,作曲家們各異的創(chuàng)作風格,探索出不同時期音樂作品所相應的合理、科學的聽覺訓練模式。 現(xiàn)代的視唱練耳教學方式強調讓學生把單音、音程、和弦的訓練淡化,而把這些技術問題放在實際作品中考察,讓學生感受同一個音程或和弦在不同的音樂作品中所具有的不同意義。本文列舉了不同音樂發(fā)展時期代表作曲家的典型作品,對其調式調性及和聲進行分析,音樂理論與實際作品相結合,讓學生在練習聽寫時用已經(jīng)掌握的音樂調式調性理論來指導實際聽辨,將二者統(tǒng)一起來,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音樂作品風格、體裁、曲式等其他音樂要素,對音樂的感知力得到綜合性的訓練,真正體現(xiàn)視唱練耳課對學生進行各方面音樂活動時給予的幫助,體現(xiàn)這門基礎學科重要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視唱練耳 調式 調性 聽覺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J624.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第一章 9—16 世紀調式調性的起源與聽覺分析10-14
- 第一節(jié) 多聲音樂的起源與發(fā)展10
- 第二節(jié) 文藝復興時期的調式理論10-12
- 第三節(jié) 文藝復興時期調式調性聽覺分析12-14
- 第二章 17—19 世紀調式調性的特征與聽覺分析14-36
- 第一節(jié) 大小調體系為基礎的功能和聲的出現(xiàn)14-17
- 一、巴洛克時期調式調性特征14
- 二、巴洛克時期調式調性聽覺分析14-17
- 第二節(jié) 大小調和聲規(guī)范的完全確立與和聲功能的擴充17-30
- 一、古典主義音樂時期調式調性特征及聽覺分析17-22
- 二、浪漫主義音樂時期調式調性特征及聽覺分析22-25
- 三、調式與調性的關系25-26
- 四、調性關系等級展現(xiàn)及發(fā)展26-30
- 第三節(jié)調性體系的擴張與瓦解30-36
- 一、浪漫晚期出現(xiàn)的調性閃爍30-34
- 二、實驗和聲與實驗調性34
- 三、調式交替的遞增和重疊34-36
- 第三章 20 世紀調式調性體系的發(fā)展與聽覺分析36-48
- 第一節(jié) 20 世紀調式調性體系36-42
- 一、古典調性擴張的途徑36-39
- 二、半音化的調式調性特征39-40
- 三、多調性、無調性、泛自然音主義40-42
- 第二節(jié) 20 世紀音樂聽覺分析與方法研究42-48
- 一、培養(yǎng)20 世紀音樂的聽覺模式43-45
- 二、主要的訓練方法45-48
- 結語48-50
- 一、調式調性聽覺的教學與應用48
- 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48-50
- 參考文獻50-52
- 附錄52-53
- 后記53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付強;“雙重樂感”理念下視唱練耳教學的初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5327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532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