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流行歌曲的修辭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當代流行歌曲的修辭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嘗試以修辭學理論為主要指導思想,以修辭學闡釋為主要研究方法,對當代(尤指改革開放至今)在中國大陸形成廣泛影響的普通話流行歌曲的構成要素、生成機制、修辭策略和藝術手段等進行較為深入的探討,進而對流行歌曲的創(chuàng)作和鑒賞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啟示。 從古至今,流行歌曲的主體內容在不斷發(fā)生流變,但人性是其不變的主題。與流行歌曲內容的不斷演化發(fā)展相對應,歌詞創(chuàng)作的修辭手段也在逐步細化和豐富。歌曲修辭如何應時代不斷調整自身,如何隨著社會形態(tài)、社會觀念變化不斷走向精致和多元,是本文的中心話題。 本文分為緒論、流行歌曲的主體內容分析、流行歌曲的修辭分析、流行歌曲的主體內容和修辭流變、結論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緒論,主要內容是廓清“流行歌曲”的定義標準,以及進行在本文中應用修辭學理論的合理性與必要性的論證,并簡要介紹文章的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流行歌曲的主體內容分析。這一部分分為兩個小章節(jié),將流行歌曲的發(fā)展分為當代流行歌曲崛起之前和當代流行歌曲兩個階段,通過闡明流行歌曲與詩歌的同源性,證明在這兩個不同階段,“人性”一直是流行歌曲的中心話題。 第三部分:流行歌曲的修辭分析。本部分是對流行歌曲歌詞語言與修辭層面進行具體分析。首先將“共鳴”作為流行歌曲獨特的審美追求,對其在歌詞寫作中的表現(xiàn)加以描述;其次具體分析流行歌曲的語言特點,即游戲娛樂性、情感渲染性與詩性;流行歌曲歌詞的修辭規(guī)則,從語音層面、詞語層面、句法層面分別具體說明。對語音修辭的分析主要是研究歌詞在押韻、雙聲疊韻、疊音、襯字、節(jié)拍、拗口令與繞口令幾個方面采取的主要手段以及由此形成的易上口、優(yōu)美、歌唱性強等特點;詞語修辭則從歌詞寫作中對同義詞與反義詞、詞語語體、新詞與怪詞的運用入手,說明流行歌曲通過對詞語的選擇和安排,從而增強了歌曲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在句法方面,歌曲往往采用對詞性的靈活應用、對詞語的超常搭配以及句法成分的并列和縮略手段,使流行歌曲呈現(xiàn)出靈動優(yōu)美、含義雋永的特色,表現(xiàn)了極強的生命力和獨創(chuàng)性。 第四部分:流行歌曲的主題內容與修辭流變。這一部分將中國當代流行歌曲具體分為五個時期,即復蘇期(1978-1985)、第一個發(fā)展高潮期(1986-1988)、調整期(1989-1992)、第二個發(fā)展高潮期(1993-1996)、新的發(fā)展期(1997至今),根據(jù)每個階段流行歌曲的發(fā)展情況,論證隨著社會發(fā)展,歌曲內容的豐富,修辭手段也在不斷豐富與細化。 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結論。這一部分將對本文內容、研究結論以及意義進行簡要概括。
【關鍵詞】:中國當代流行歌曲 主體內容 修辭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J614.9;H15
【目錄】: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緒論12-21
- 1.1 本文選取"流行歌曲"的標準12-15
- 1.2 流行歌曲與修辭學15-21
- 1.2.1 流行歌曲研究的合理性與價值15-17
- 1.2.2 修辭學視角的合理性和必要性17-19
- 1.2.3 本文的研究思路19-21
- 第2章 流行歌曲的主體內容分析21-28
- 2.1 當代流行歌曲的前世今生21-25
- 2.1.1 流行歌曲與詩歌21-24
- 2.1.2 "人性"的歌唱價值24-25
- 2.2 人性—永恒的主題25-28
- 2.2.1 傳統(tǒng)"流行歌曲"的人性表現(xiàn)25-26
- 2.2.2 來自人性的力量——當代流行歌曲的崛起26-28
- 第3章 流行歌曲的修辭分析28-63
- 3.1 共鳴——流行歌曲獨特的審美追求28-30
- 3.2 流行歌曲求美的語言策略30-39
- 3.2.1 隱含接受者的審美反饋作用30-33
- 3.2.2 流行歌曲語言的特點33-39
- 3.2.2.1 語言的游戲娛樂性33-36
- 3.2.2.2 語言的情感渲染性36-37
- 3.2.2.3 語言的詩性37-39
- 3.3 流行歌曲歌詞的修辭規(guī)則39-63
- 3.3.1 語音修辭40-50
- 3.3.1.1 押韻40-42
- 3.3.1.2 雙聲疊韻、疊音詞42-45
- 3.3.1.3 襯字45-48
- 3.3.1.4 節(jié)拍48-50
- 3.3.1.5 拗口詞與繞口令50
- 3.3.2 詞語修辭50-56
- 3.3.2.1 同義詞與反義詞的運用51-53
- 3.3.2.2 詞語語體的運用53-55
- 3.3.2.3 怪詞、新詞的運用55-56
- 3.3.3 句法修辭56-63
- 3.3.3.1 詞性活用57-58
- 3.3.3.2 超常搭配58-59
- 3.3.3.3 句法成分的并列與縮略59-63
- 第4章 流行歌曲的主體內容與修辭流變63-92
- 4.1 復蘇期(1978-1985)63-70
- 4.2 第一個發(fā)展高潮期(1986-1988)70-74
- 4.3 調整期(1989-1992)74-78
- 4.4 第二個發(fā)展高潮期(1993-1996)78-83
- 4.5 新的發(fā)展期(1997至今)83-92
- 第5章 結語92-93
- 參考文獻93-94
- 致謝94-95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文章95-96
-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9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健;;當今少兒歌曲創(chuàng)作之現(xiàn)狀[J];劇影月報;2011年03期
2 劉丹;;辛亥百年紀叔同[J];大眾文藝;2011年16期
3 小菲;;王蓉寫真集[J];黃金時代(學生族);2005年03期
4 孫炯;;論歌曲創(chuàng)作的藝術表現(xiàn)力[J];黃河之聲;2011年12期
5 ;2011年度“中國少兒歌曲創(chuàng)作推廣計劃”優(yōu)秀少兒歌曲征集啟事[J];兒童音樂;2011年07期
6 劉科;;拓寬頌黨歌曲創(chuàng)作的思路[J];四川戲劇;2011年04期
7 宏峰;;唱響中國:主流歌曲唱紅[J];藝術評論;2011年07期
8 兔子;;艾薇兒的3張“珍藏版”專輯[J];黃金時代(學生族);2009年06期
9 蔡映朵;趙艤宸;;我是電子達人,我有11臺電腦!——創(chuàng)作歌手胡彥斌專訪[J];消費電子;2011年09期
10 本刊編輯部;;編讀往來:致作者與讀者[J];歌曲;2011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吟詩與歌曲創(chuàng)作[A];吟誦經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2 樊鳴雷;;如何創(chuàng)作行業(yè)歌曲[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3 施王偉;;談現(xiàn)代歌曲創(chuàng)作的走向[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4 小民;;試論“情”在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位置[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5 賈允常;;群眾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幾個問題[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6 徐鍾東;張樹禮;;誰來為工人歌曲創(chuàng)作的貧乏買單[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7 郝向明;;少兒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民族特色[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8 蔚鶇;牟學農;;在歌聲中崛起、在歌聲中前進——衢州市業(yè)余歌曲創(chuàng)作群體侃談[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9 牟學農;;打出我們的“拳頭產品”——衢州市業(yè)余歌曲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戰(zhàn)略研究[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10 楊成秀;;沈心工與白話文——兼論我國近代白話體歌曲創(chuàng)作的初始階段[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曉虎 劉佳婧 萬文;誰點了少兒歌曲創(chuàng)作的“死穴”[N];中國改革報;2005年
2 牟丹;全國優(yōu)秀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大賽華北賽區(qū)初選揭曉[N];中國藝術報;2008年
3 牟丹;“全國優(yōu)秀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大賽”中國音協(xié)創(chuàng)委會報送作品初評結束[N];中國藝術報;2008年
4 萬文蓮;“田野的春天”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歌曲創(chuàng)作頒獎盛典在安徽舉行[N];中國藝術報;2008年
5 記者 陳熹;全國優(yōu)秀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大賽[N];湖北日報;2008年
6 記者 陳熹;荊曲冠居華南[N];湖北日報;2009年
7 華北辦;全國優(yōu)秀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大賽華北賽區(qū)評選活動結束[N];中國藝術報;2009年
8 駐京記者 江勝信;“到了出更多好歌的時候”[N];文匯報;2009年
9 音文;優(yōu)秀少兒歌曲創(chuàng)作推廣理論研討會在京舉辦[N];中國藝術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李艷;努力作為,就會有福建音樂的一席之地[N];福建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曉靜;歌曲翻譯三符變化說[D];黑龍江大學;2012年
2 馮存凌;勛伯格《空中花園篇》(op.15)詩樂關系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3 喬邦利;中國當代中小型合唱創(chuàng)作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4 張娟;臺灣新音樂(1945-1960)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9年
5 卿菁;美國百老匯“整合音樂劇”[D];南京藝術學院;2007年
6 傅顯舟;音樂劇歌曲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7 陳美蘭;臺灣民間歌曲的治理效應與審美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8 高賀杰;因“韻”而“聲”[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9 陳晶;基督教會學校女子音樂教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10 李然;社會學視域下的中蘇音樂交流[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圓圓;印青歌曲藝術特色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2 金磊鑫;蒙古族風格歌曲的創(chuàng)作與演唱[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3 芮曉華;張彬藝術成就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杜晨;歌曲在中國近現(xiàn)代普通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地位[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5 王志遠;施光南歌曲創(chuàng)作民族特色的形態(tài)學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卞許彬;當代流行歌曲的修辭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譚珍宜;中國當代流行歌曲名稱的語言藝術[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晏文;黎英海歌曲選集[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雙松;貝多芬《三首歌曲》(OP.83)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10 楊榕;中國少兒歌曲創(chuàng)作百年軌跡[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關鍵詞:當代流行歌曲的修辭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23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9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