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張藝謀系列影片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鐘愛——以《大紅燈籠高高掛》和《紅高粱》為例
[Abstract]:The Zhang Yimou series has won a lot of glor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uccess of these film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Zhang Yimou makes ful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in his series, which not only shows his love for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but also brings hearing enjoyment to the audience. In this paper, the Zhang Yimou films "Red Lantern hanging High" and "Red Sorghum" are taken as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love of the Zhang Yimou series for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作者單位】: 宜春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分類號】:J617.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劍鳴;美學追求:張藝謀電影改編中的多元探索[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柴鵬程;;淺析電影音樂的作用[J];電影文學;2008年2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佩偉;;論電影藝術中的音樂[J];電影文學;2010年16期
2 謝德俊;;張藝謀電影對小說的選擇及其改編藝術的特色[J];電影評介;2007年16期
3 過嘉芹;;《山楂樹之戀》藝術風格賞析[J];電影評介;2010年22期
4 胡楠;張春風;;電影音樂對當代電影發(fā)展的影響探析[J];電影文學;2012年23期
5 黃熙;;美術對電影的作用研究[J];電影文學;2013年01期
6 仉雨平;;對電影《英雄》中色彩功能的解讀[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3年05期
7 董卿基;;從電影《大話西游》談音樂對電影的作用[J];電影文學;2013年15期
8 梁婷子;;淺談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1年12期
9 馬成濤;;傾聽電影:搜尋光影深處的旋律——張藝謀與黑澤明電影音樂比較研究[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10年03期
10 崔劍劍;;論畫面感對影視文學的制約[J];青年文學家;2012年2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慶超;中國新時期文學作品的電影改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慶;文學的影像詮釋—張藝謀電影改編中的審美轉換[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徐蕙蕙;負重的電影太極[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趙欣;;淺析電影音樂和電影歌曲對電影的影響[J];電影評介;2008年07期
2 王秋蘭;;試論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J];電影評介;2008年08期
3 杜鳴心;;電影音樂淺見——在電影音樂座談會上的發(fā)言[J];電影藝術;1981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備忘[J];中國新聞周刊;2000年20期
2 ;張藝謀、鞏俐緣斷分手——《紅高粱》釀甜酒 《外婆橋》結苦瓜[J];河南石油;1995年02期
3 沈林;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J];讀書;1999年10期
4 葉舒憲;誰在導演張藝謀?[J];民族藝術;1998年01期
5 王一川;我性的還是他性的“中國”?——張藝謀影片的原始情調闡釋[J];中國文化研究;1994年04期
6 曹允迪;日本對張藝謀的恩寵[J];藝術評論;2004年08期
7 劉許峰;張藝謀電影散論[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8 思忖;惡耶?善耶?喜耶?悲耶? 話說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J];電影藝術;1998年02期
9 孔朝蓬;創(chuàng)新,還是退守——關于張藝謀新片《我的父親母親》的另一種聲音[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10 趙自云;;接受與變形:先鋒小說“觸電”現(xiàn)象透視——從電影《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談起[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藝謀認為現(xiàn)在的文學不太好[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1999.1)[C];1999年
2 王一川;;養(yǎng)神還是養(yǎng)眼:文學與電影之間[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0年第4期(總第198期)[C];2010年
3 錢廣貴;;從《紅高粱》到《黃金甲》——張藝謀的“燦爛”與“泛黃”[A];中國傳媒大學第一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7年
4 陳瑜;;娛樂性重構:消費社會與電影文化——從張藝謀《千里走單騎》說起[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5 黃式憲;;從全球化視野看中國電影的現(xiàn)代性崛起[A];和而不同——全球化視野中的影視新格局——第三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6 張踐;;從電影《英雄》看儒家文化的和平主義[A];國際儒學研究(第十三輯)[C];2004年
7 戴松成;;論文化與科技“聯(lián)姻”[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文化強省戰(zhàn)略與科技支撐論壇文集[C];2008年
8 李啟軍;胡牧;;中國電影在不同歷史時段的現(xiàn)代性呈現(xiàn)[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9 張振華;;回望20世紀末期中國電影美學[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10 金丹元;張書端;;上海懷舊與時尚影像中的文化悖論[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媛;從《紅高粱》到《十面埋伏》[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4年
2 洪兆惠;當下電影為何缺少精神力量[N];遼寧日報;2009年
3 □陳曉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當代文學研究室研究員 ■郝建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所教授;“英雄”的道理不該是這樣講的[N];北京日報;2002年
4 許波;巧:《三槍拍案驚奇》的核心[N];文藝報;2009年
5 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副教授 劉海波;電影如何更新“中國印象”[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6 本報特約撰稿 平客;當時有問題的是《霸王別姬》,不是《活著》[N];南方周末;2010年
7 ?;黑澤明與我們的終點[N];黑龍江日報;2010年
8 ;張藝謀與斯皮爾伯格超級對話[N];中國電影報;2006年
9 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 著名品牌戰(zhàn)略專家 品牌競爭力學派創(chuàng)始人 華盛智業(yè)·李光斗品牌營銷機構創(chuàng)始人 李光斗;潛在利益的誘惑[N];中國服飾報;2010年
10 解璽璋;有勁兒別用錯了地方[N];北京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彥;穿行于現(xiàn)代與后現(xiàn)代之間[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潘國美;形象建構與身體言說[D];上海大學;2009年
3 劉陽;困境中的突圍[D];浙江大學;2006年
4 謝曉霞;新時期以來電影中的底層形象與現(xiàn)實主義問題[D];廈門大學;2007年
5 韓琛;漂流的中國青春[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馮果;當代中國電影的藝術困境[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樸宰亨;論“第六代”導演的電影創(chuàng)作[D];復旦大學;2009年
8 萬傳法;當代中國電影的工業(yè)和美學:1978-2008[D];上海大學;2009年
9 張德軍;中國新時期小說中的民俗記憶[D];蘭州大學;2012年
10 周建華;新時期以來小說暴力敘事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鎮(zhèn)風;當代審美文化視域中的“張藝謀現(xiàn)象”批判[D];揚州大學;2004年
2 尹輝;《紅高粱》:從小說到電影[D];吉林大學;2005年
3 劉瑩瑩;從小說到電影——闡釋學視角下對《紅高粱》的主體性改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班玉冰;張藝謀電影改編論[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5 張淼;張藝謀影片中的象征主義因素[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馬坤;從小說到電影[D];蘭州大學;2009年
7 王倩倩;在文字和影像中前行[D];山東大學;2008年
8 徐穎濤;論張藝謀電影中女性文化的敘述與傳播[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黎力;“新民俗電影”的符號學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10 劉強;中國當代審美文化下的張藝謀電影[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21288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12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