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友梅辦學的基本特色——以國立音專為例
本文關鍵詞:蕭友梅辦學的基本特色——以國立音專為例
【摘要】:國立音專并非中專,而是蕭友梅先生創(chuàng)辦的一所獨立的高等音樂學校,傾注了先生整整13年的心血(含2年"音樂院"時期)。文章從音專的學制、師資隊伍、教學活動、藝術實踐等八個方面論述了國立音專辦學的基本特色。如今雖然時代不同了,但蕭友梅的不少辦學經驗仍然值得學習、繼承與弘揚,尤其是在從嚴治校、師資建設、質量要求、秉公處事、不徇私情等方面。
【作者單位】: 中央音樂學院蕭友梅音樂教育促進會;
【關鍵詞】: 蕭友梅 國立音專 師資隊伍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蕭友梅1884年1月7日出生于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先后留日(1902~1909)留德(1912~1919)15年。1920年春回國后,在北京教學、辦學7年;1927年11月在蔡元培支持下于上海創(chuàng)辦“國立音樂院”,1929年改為“國立音樂?茖W校”,辦學13年,1940年12月31日去世。本文介紹的,是與“國立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晚晨;中央音樂學院蕭友梅音樂教育促進會成立[J];人民音樂;1997年05期
2 曉晨;中央音樂學院蕭友梅音樂教育促進會成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3 樓徐燕;論蕭友梅的國樂觀[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S1期
4 蕭勤;不盡的思念──“蕭友梅博士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紀念會”發(fā)言[J];人民音樂;1994年04期
5 周巍峙;以成立蕭友梅音樂教育促進會為契機更好地展開對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的研究——在蕭友梅音樂教育促進會首屆會員大會上的講話[J];人民音樂;1997年05期
6 王安國;蕭友梅器樂作品研究[J];中國音樂學;1993年01期
7 李煥之;光輝的業(yè)績萬世流芳——在“蕭友梅音樂教育促進會”首屆會員大會上的發(fā)言[J];人民音樂;1997年07期
8 明言;作為新音樂批評家的蕭友梅[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9 李靜;蕭友梅與北大音樂傳習所[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黃旭東;;中國現(xiàn)代音樂史研究的重要新發(fā)現(xiàn)——塵封69年、出自蕭友梅手筆的珍貴文獻面世[J];中國音樂學;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海鷹;;貴州部分農村中學體育教育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A];貴州省科學技術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2 胡海鷹;;貴州部分農村中學體育教育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A];貴州省第六屆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C];2004年
3 張方洪;王振林;;力學師資隊伍培訓工作的探索與實踐[A];海峽兩岸力學教學—教學經驗與教學改革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4 馬步寧;武曉霞;;全國大學俄語教學情況調查[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5 歐爾峰;;地鐵與輕軌課程建設構想[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6 唐玲;傅成華;;我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構建的理思與實踐[A];第二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7 徐群;;淺談社會化師資隊伍在校外科技教育中的作用[A];創(chuàng)新在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論文匯編[C];2006年
8 王青偉;劉偉;石玉明;劉文劍;;抓住機遇 更新觀念 努力造就新世紀的師資隊伍[A];新世紀人才戰(zhàn)略研究——黑龍江省人才研究會第六屆年會暨第七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9 ;抓好人才培養(yǎng) 努力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A];全國紡織教育學會紡織教育交流會議文集[C];2004年
10 楊嵐;;高等職業(yè)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與發(fā)展[A];農業(yè)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云南省農業(yè)教育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李沙青 實習生 李婷婷;我省特崗教師充實農村師資隊伍[N];云南日報;2007年
2 盛曉明 沈林;江西理工大學打造一流師資隊伍[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8年
3 賴紅英;廣東取消等級評估建設規(guī)范化學校[N];中國教育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師資隊伍[N];江淮時報;2006年
5 北京市平谷區(qū)第九中學校長 張連旺;關于優(yōu)化農村基礎教育師資隊伍的思考[N];中國信息報;2006年
6 本版編輯邋閆海 韓文濤 鄒兵 鄔江興;名師方陣這樣壯大[N];解放軍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李文健 王京;春風吹拂 百花爭艷[N];西藏日報;2008年
8 謝賢芳 汪強;上饒縣實施六項措施打造教育名縣[N];上饒日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時曉玲;以教學包開發(fā)為主線 帶動師資隊伍整體提升[N];中國教育報;2009年
10 記者 張連城;臨聘教師比例大幅下降[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橋;蕭友梅與中國近代音樂教育[D];上海音樂學院;2003年
2 馮效剛;20世紀上半葉中國鋼琴音樂文化[D];南京藝術學院;2007年
3 劉希珍;面向高校MBA教育服務質量的若干理論與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4 劉斌;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技術學科課程建設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9年
5 何曉佑;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chuàng)造”[D];南京藝術學院;2007年
6 王英;美國研究型大學早期發(fā)展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7 丁米;泰國大學漢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志平;基于內部要素的中國本科高校發(fā)展模式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9 梁海珊;藥學工作模式轉變背景下我國臨床藥學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王衛(wèi)平;新疆獨立學院教師資源優(yōu)化配置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南西渠;長安大學師資隊伍動態(tài)建設研究[D];長安大學;2004年
2 王梅姣;教學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3 王芝華;高校師資隊伍素質建設機制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4 曹先金;興國縣高中數(shù)學教育信息化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胡珍妮;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8年
6 王際燕;浙江省專升本高校體育師資力量的現(xiàn)狀調查和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9年
7 李玉蘭;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8 李少梅;河北保定貧困縣高中師資隊伍現(xiàn)狀調查與思考[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潘家奎;國立音專音樂會實踐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年
10 趙萍;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的若干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0382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38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