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也鋼琴音樂研究(1934-1937)
發(fā)布時間:2020-11-12 03:05
在近現代中國音樂發(fā)展史上,江文也是一位在中國鋼琴藝術史上作出杰出貢獻的作曲家。尤其是在20世紀30-50年代,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鋼琴作品,為我國鋼琴藝術事業(yè)留下了珍貴的遺產。2016年,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了巨著《江文也全集》。全集中不僅收錄了江文也創(chuàng)作的幾乎所有鋼琴作品,作為極具史料價值的出版物,也為學者們提供了深入研究的最大可能性。江文也的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鋼琴曲共約20部,創(chuàng)作時期從1934年至1953年,歷時共19年,其中1934-1937年間的作品為其旅日時期所作。本文主要對其在旅日時期創(chuàng)作的鋼琴作品做音樂研究。研究按內容分為四個層次:一、利用“音樂分析法”原理,對旅日時期的部分鋼琴作品進行創(chuàng)作技法研究。分析音樂構成的要素(包括曲式、調性、和聲,旋律、節(jié)奏、織體)與音響結構(音域、音量、音群、音勢、音色、音感)的表現特征。分析音樂語言(時代語法、個人語法)的表現特征;二、對江文也各個時期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所經受的生活經歷,包括作曲家的作曲學習經歷等等,尤其對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代與社會背景做分析研究。目的在于總結江文也個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特性;三、在分析創(chuàng)作技法的基礎上,對作品的演奏層面(速度、力度、觸鍵、演奏技術、踏板)進行解釋與分析;四、對江文也及其創(chuàng)作理念與音樂思想為后人產生的影響做論述,并對其在我國音樂史中的地位與貢獻做總結。在研究的具體操作過程中,本文將以以下幾個步驟完成撰寫。第一步:首先對樂譜、音像材料與原始資料等文獻進行全面整理與歸納;第二步:通過對樂譜和已錄制的音像制品的解讀,結合演奏實踐,對江文也旅日時期的鋼琴作品進行創(chuàng)作技法研究;第三步:對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內的重要學者與作曲家親屬進行深入訪談,收集一手資料,并對初步形成的觀點進行驗證與思辨;第四步:確立并以理論驗證以下幾個方面的假設理論:1.“音響思維”是江文也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的主要思維模式,音響思維包括色彩性和弦的建構、復合性調式的多層音色的建構;2.節(jié)奏的建構是江文也早期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核心因素;3.創(chuàng)作風格的轉折主要體現在調性的布局上,民族文化精神的刻意追求是中后期江文也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的主要特征;第五步:通過音樂分析法、詮釋法,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對已有的假設理論進行論證。通過歸納法,將江文也及其創(chuàng)作對后人的影響做總結,對其歷史地位進行定位。
【學位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J624.1;K263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問題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問題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文獻述評
一、總體研究概況
(一)國內研究文獻述評
(二)國外研究文獻述評
二、具體分類研究文獻述評
(一)江文也作曲技法相關研究述評
(二)江文也創(chuàng)作風格相關文獻述評
(三)江文也創(chuàng)作中民族主義風格相關研究文獻
第三節(jié) 相關概念與論域的界定
一、相關概念
(一)“音樂分析”的概念
(二)“演奏詮釋”的概念
(三)“音樂風格”的概念
二、論域的界定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江文也鋼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特征
第一節(jié) 作曲家江文也及其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
一、生平
二、江文也的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
(一)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概況
(二)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心理
(三)創(chuàng)作理念與音樂思想
三、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
第二節(jié) 江文也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特征
一、題材與標題的表現特征
(一)題材的表現特征
(二)標題的表現特征
二、“技術語言”的表現特征
(一)音樂構成要素表現特征
(二)音響結構的表現特性
三、“音樂語言”的表現特征
(一)“時代的”語法特征
(二)“個人的”語法特征
第三節(jié) 江文也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特性
一、江文也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概述
二、作曲早期的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風格
三、風格轉折期的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
第二章 鋼琴作品個案分析
第一節(jié) 現代音響與作曲技法
一、《臺灣舞曲》的解析及其節(jié)奏對位織體
二、《小素描》的解析及其和聲與調性特征
三、《五首素描》的解析及其原創(chuàng)旋律發(fā)展手法
(一)《山田中的獨腳稻草人》
(二)《屋后的田野》
(三)《營火之舞》
(四)《在小巷》
(五)《滿帆》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音響與民族音樂風格
一、《五月組曲》解析及其音樂民族風格
二、《斷章小品》解析及其民族音樂風格
第三章 江文也鋼琴作品的演奏
第一節(jié) 《臺灣舞曲》的演奏
第二節(jié) 《小素描》的演奏
第三節(jié) 《五首素描》的演奏
一、《五首素描》之第一首《山田中的獨腳稻草人》
二、《五首素描》之第二首《屋后的田野》
三、《五首素描》之第三首《營火之舞》
四、《五首素描》之第四首《在小巷》
五、《五首素描》之第五首《滿帆》
第四節(jié) 《五月組曲》的演奏
第五節(jié) 《斷章小品》的演奏
第四章 對江文也評價之我見
第一節(jié) 江文也對我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事業(yè)的影響
第二節(jié) 江文也在我國音樂史上的歷史地位和貢獻
結論
第一節(jié) 江文也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相關回答
第二節(jié) 江文也的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相關回答
第三節(jié) 江文也鋼琴作品的演奏相關問題的回答
第四節(jié) 對江文也的創(chuàng)作與鋼琴作品的評價相關回答
第五節(jié) 關于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與尚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在學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及著作情況
本文編號:2880150
【學位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J624.1;K263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問題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問題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文獻述評
一、總體研究概況
(一)國內研究文獻述評
(二)國外研究文獻述評
二、具體分類研究文獻述評
(一)江文也作曲技法相關研究述評
(二)江文也創(chuàng)作風格相關文獻述評
(三)江文也創(chuàng)作中民族主義風格相關研究文獻
第三節(jié) 相關概念與論域的界定
一、相關概念
(一)“音樂分析”的概念
(二)“演奏詮釋”的概念
(三)“音樂風格”的概念
二、論域的界定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江文也鋼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特征
第一節(jié) 作曲家江文也及其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
一、生平
二、江文也的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
(一)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概況
(二)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心理
(三)創(chuàng)作理念與音樂思想
三、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
第二節(jié) 江文也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特征
一、題材與標題的表現特征
(一)題材的表現特征
(二)標題的表現特征
二、“技術語言”的表現特征
(一)音樂構成要素表現特征
(二)音響結構的表現特性
三、“音樂語言”的表現特征
(一)“時代的”語法特征
(二)“個人的”語法特征
第三節(jié) 江文也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特性
一、江文也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概述
二、作曲早期的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風格
三、風格轉折期的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
第二章 鋼琴作品個案分析
第一節(jié) 現代音響與作曲技法
一、《臺灣舞曲》的解析及其節(jié)奏對位織體
二、《小素描》的解析及其和聲與調性特征
三、《五首素描》的解析及其原創(chuàng)旋律發(fā)展手法
(一)《山田中的獨腳稻草人》
(二)《屋后的田野》
(三)《營火之舞》
(四)《在小巷》
(五)《滿帆》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音響與民族音樂風格
一、《五月組曲》解析及其音樂民族風格
二、《斷章小品》解析及其民族音樂風格
第三章 江文也鋼琴作品的演奏
第一節(jié) 《臺灣舞曲》的演奏
第二節(jié) 《小素描》的演奏
第三節(jié) 《五首素描》的演奏
一、《五首素描》之第一首《山田中的獨腳稻草人》
二、《五首素描》之第二首《屋后的田野》
三、《五首素描》之第三首《營火之舞》
四、《五首素描》之第四首《在小巷》
五、《五首素描》之第五首《滿帆》
第四節(jié) 《五月組曲》的演奏
第五節(jié) 《斷章小品》的演奏
第四章 對江文也評價之我見
第一節(jié) 江文也對我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事業(yè)的影響
第二節(jié) 江文也在我國音樂史上的歷史地位和貢獻
結論
第一節(jié) 江文也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相關回答
第二節(jié) 江文也的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相關回答
第三節(jié) 江文也鋼琴作品的演奏相關問題的回答
第四節(jié) 對江文也的創(chuàng)作與鋼琴作品的評價相關回答
第五節(jié) 關于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與尚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在學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及著作情況
本文編號:288015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28801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