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古琴藝術資源現(xiàn)狀調查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建軍;古琴專業(yè)委員會在京成立[J];樂器;2001年12期
2 田步高;淺談古琴的普及與改良[J];樂器;2002年02期
3 馮光鈺;讓蜀派古琴的“流水”長流不息——在“蜀派古琴大師喻紹澤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會上致詞[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4 趙鳳蘭;;莫讓古琴成“絕響”[J];云嶺歌聲;2003年04期
5 梅日強;論彈奏古琴的修養(yǎng)(一)[J];樂器;2004年01期
6 彭毅;古琴藝術——人類口述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J];檔案與建設;2004年06期
7 王今;試論古琴藝術的繼承和發(fā)展[J];齊魯藝苑;2004年02期
8 李祥霆;古琴藝術應該成為每個中國人的基礎知識之一[J];人民音樂;2004年04期
9 龔一;古琴比賽及其社會化發(fā)展[J];人民音樂;2005年06期
10 劉文金;推動古琴藝術的健康發(fā)展[J];人民音樂;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吳釗;;中國古琴藝術傳統(tǒng)的傳承、保護與創(chuàng)新[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背景下藝術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謝東笑;;習彈古琴——現(xiàn)代都市人的修身養(yǎng)性之道[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古琴藝術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N];中國文化報;2003年
2 ;古琴:孤芳已難自賞[N];中國質量報;2003年
3 ;關于古琴藝術的兩個故事[N];浙江日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王嘉;白天敲鍵盤 夜晚彈古琴[N];成都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王臻青;古琴藝術為何在連覓得眾多知音[N];遼寧日報;2007年
6 張蕾;古琴申遺成功 學琴熱度升溫[N];音樂周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袁柳 (源流);古琴在無錫的“熱”與“冷”[N];無錫日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張婷;古琴也時尚[N];中國文化報;2010年
9 張婷;古琴可高貴,但不可昂貴[N];中國文化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馬子雷;北京高校古琴社團生存狀態(tài)調查[N];中國文化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胡斌;現(xiàn)代認同與文化表征中的古琴[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2 張斌;宋代的古琴文化與文學[D];復旦大學;2006年
3 李松蘭;穿越時空的古琴藝術[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4 司冰琳;中國古代琴僧及其琴學貢獻[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鵬飛;七弦齋古琴藝術網站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4年
2 田青;徐州古琴藝術發(fā)展現(xiàn)狀的調查與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4年
3 盧夢晨;詩意化的古琴,琴韻化的詩[D];江蘇師范大學;2014年
4 馬繼超;古琴聲音的數字化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5年
5 楊麗琦;“新古琴雙行譜”中的視覺傳達設計[D];北京印刷學院;2016年
6 張映雪;基于增強現(xiàn)實的交互式古琴學習輔助系統(tǒng)[D];清華大學;2015年
7 高霽;論古琴打譜藝術中的個性色彩[D];天津音樂學院;2016年
8 陳珩;論“和”在古琴藝術中的審美體現(xiàn)[D];河南大學;2010年
9 譚水清;意韻—古琴藝術表現(xiàn)之精髓[D];吉林藝術學院;2007年
10 許珩哲;古琴藝術與當代受眾的對接研究與思考[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25780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2578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