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歌模唱教學影音資料使用問題引發(fā)的思考
發(fā)布時間:2018-06-18 15:39
本文選題:民歌風格 + 民間歌手; 參考:《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6年04期
【摘要】:正中國傳統(tǒng)民歌風格模唱課程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的實踐與發(fā)展,現(xiàn)已成為我國各大音樂藝術院校音樂學專業(yè)本科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程。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多年以來一直以民歌風格模唱的感性學習為主,并輔以民歌理論常識的學習。這種以風格模唱為主的感性學習,決定了課堂中學生模仿對象的重要性。在早期的教學中,各音樂院校從事民歌模唱教學的教師,多為邊采風、邊教學的模式。很多教師在長期的采風積累過程中,通過不間斷的大量的向民間歌手的學習,其自身已經(jīng)成
[Abstract]:After decades of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song style model course has become a required course for music majors in various music and art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A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many years has been based on the style of folk songs of sensual learning, and supplemented by the study of folk song theory. This kind of perceptual learning, which is mainly based on style, determines the importance of imitating objects in the classroom. In the early teaching, the teachers engaged in the folk song teaching in various music colleges were mostly the mode of collecting wind while teaching. Many teachers in the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wind,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continuous learning from folk singers, its own has become
【作者單位】: 沈陽音樂學院大連分院;
【分類號】:J607-4;G6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盛輝;;魯南民歌風格的文化成因[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蘇沙寧;民歌風格之功能談[J];民族藝術;1994年04期
3 盛輝;;魯南民歌風格的文化成因[J];作家;2012年18期
4 格曲;世界屋脊之巔西藏阿里的民歌風格、特色區(qū)域及種類[J];西藏藝術研究;1995年02期
5 李靜;;德州民歌風格考[J];藝術研究;2011年02期
6 楊麗莉;;地域文化對江南民歌風格形成的影響探究[J];音樂創(chuàng)作;2012年09期
7 馬生福;朱大偉;;新疆回族民歌風格特征探析[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8 郭義江;劉瓊;;浙江舟山民歌風格特征探析[J];中國音樂;2008年02期
9 倫語絲;;春節(jié)的文化符號——北京新春音樂會[J];體育健康知識畫刊;2014年02期
10 姜濤;;聲樂教學中對民歌風格的準確把握[J];飛天;2011年10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刊實習記者 李小瑩;把民歌引進課堂[N];中國藝術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洪娜;臨沂民歌風格特征與傳承[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359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20359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