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傳統(tǒng)茶文化在我國古典音樂作品中的體現(xiàn)
本文選題:傳統(tǒng)茶文化 切入點:古典音樂作品 出處:《福建茶葉》2017年04期
【摘要】:本文首先就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主要理論維度進行簡要說明,接著就傳統(tǒng)茶文化對于古典音樂作品的重要意義進行闡述,然后在此基礎上對傳統(tǒng)茶文化在我國古典音樂作品中的體現(xiàn)進行具體分析,希望能夠對我國茶文化和古典音樂文化的繼承與傳播起到一定幫助。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主要理論維度在于精神層面上講究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禪宗思想的理念滲透;行為實踐層面上講究仁禮重和的交際秩序;物質器物層面上講究藝術和美感的靈動體現(xiàn)。傳統(tǒng)茶文化對于古典音樂作品的重要意義主要包括三點:茶文化為古典音樂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創(chuàng)作資源;茶文化為古典音樂的社會化提供了重要的平臺;茶文化為古典音樂的現(xiàn)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協(xié)同機遇。傳統(tǒng)茶文化在我國古典音樂作品中的體現(xiàn)在于:審美立場的一致;古典音樂歌詞中的茶文化;意境的通融協(xié)作。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ain theoretical dimension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ea culture are briefly explained, and then the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tea culture to classical music works is expounded. Then on this basis, the embodiment of traditional tea culture in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works is analyzed concretely. The main theoretical dimens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ea culture lies in the ideological penetration of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Zen. On the level of behavior practice,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order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benevolence and propriety; The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tea culture to classical music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tea culture provides important creative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cal music; Tea culture provide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the socialization of classical music, tea culture provides an important cooperative opportunity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classical music. Tea culture in classical music lyrics; harmon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作者單位】: 河北藝術職業(yè)學院;
【分類號】:J607;TS97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南野文;;聲音的表情[J];家庭與科學;2001年02期
2 南野文;;你聽的聲音[J];家庭與科學;2001年01期
3 wendy;何超;老周;;1個人好好過,當然還要加上貓[J];寵物世界(貓迷);2007年04期
4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余國豪;;豪情長寄漢宮調 驚破霓裳羽衣曲 觀《李金釗音樂作品演唱會》有感[A];中國演員:2013年第3期(總第33期)[C];2013年
2 吳霜;;和聲共同課教學中和聲分析的思維與視角[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實習記者 鄭蕊;音樂作品維權仍在路上[N];北京商報;2014年
2 雪青;《李嵐清音樂作品集》首發(fā)式暨音樂會在京舉行[N];鎮(zhèn)江日報;2013年
3 楊傲多邋郭曉宇;北京奧運音樂作品知識產權保護方案公布[N];法制日報;2007年
4 記者 毛磊;棄CD,越來越多美國人上網買歌聽歌[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5 宋光;移動電話使用音樂作品的行為性質及付酬問題[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6年
6 思哲;音樂作品收費考驗影視劇[N];中國文化報;2003年
7 宋光;移動電話內置音樂作品是否侵權[N];國際商報;2005年
8 法學博士 黃 曉;數(shù)字環(huán)境下音樂作品合理使用的限度[N];人民法院報;2004年
9 本報記者 丁薇;音樂作品要交給觀眾去檢驗[N];中國藝術報;2014年
10 本報記者 裴諾;中國音樂作品受世界樂壇關注[N];中國藝術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賀穎;音樂作品與音樂作品概念的歷史及其感性—審美經驗問題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4年
2 周佼佼;電子音樂作品的“分層解讀法”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3 韓鍾恩;音樂意義的形而上顯現(xiàn)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3年
4 梁紅旗;索菲亞·古拜杜麗娜音樂作品技法特征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6年
5 吳佳;感性聲音結構并審美判斷形成的感性契機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囡;音樂作品構建的層次性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2 劉雨矽;“聽”對應于敞亮的境界[D];上海音樂學院;2015年
3 趙穎;長笛樂團對于中國音樂作品的改編與演奏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4 張超;《為她的清唱劇》與《時間魅力》[D];中央音樂學院;2015年
5 趙志勇;傳統(tǒng)中音嗩吶在現(xiàn)代音樂作品中的運用[D];中央音樂學院;2015年
6 彭江蓉;網絡傳播中音樂作品保護問題探討[D];復旦大學;2014年
7 李惠子;滲透與融合—卡佳·薩利亞霍兩部混合類電子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特點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5年
8 房佳昱;劇情類MV的創(chuàng)作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9 程丹;電視劇《紅樓夢》經典歌曲分析與演唱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10 俞祈楠;李四光小提琴作品《行路難》的文學性內涵啟示[D];吉林藝術學院;2015年
,本文編號:166221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1662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