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展開性變奏
本文關鍵詞: 勛伯格 模進 旋律線 音樂材料 片段 奏鳴曲式 音列 音樂分析 基礎理論體系 音樂創(chuàng)作 出處:《音樂研究》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在音樂分析學界,對于什么是"展開""變奏"似乎向無多少爭論,二者之間涇渭分明的區(qū)別似乎也早已屬于基礎理論體系內(nèi)的常識性教學內(nèi)容。譬如,"在展開時,主題的改變要比在變奏重復時的改變大些,因為在展開時主題的結(jié)構(gòu)改變了"~①,即展開是"從完全陳述過的主題中抽出一些小片段加以展衍"~②,并因此而改變了主題結(jié)構(gòu);而變奏是"改變的重復"~③,并往往不改變主題的結(jié)構(gòu),二者的區(qū)別關鍵在于主題結(jié)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music analysis, there seems to be little debate about what is "unfolding" and "variation", and the clea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eems to have already been part of the common sense teaching content in the basic theoretical system. For example. "the change in theme is greater during expansion than when the variation is repeated, because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me changes at the time of expansion". That is to say, expansion is "drawing some small fragments from the fully stated theme to develop" 2, and thus changing the theme structure; The variation is the repetition of change, and often does not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me. The key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lies in the theme knot.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基金】: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2014年研究項目“齊魯音樂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變奏研究”(項目編號:J14WJ15)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614
【正文快照】: 在音樂分析學界,對于什么是“展開”“變奏”似乎向無多少爭論,二者之間涇渭分明的區(qū)別似乎也早已屬于基礎理論體系內(nèi)的常識性教學內(nèi)容。譬如,“在展開時,主題的改變要比在變奏重復時的改變大些,因為在展開時主題的結(jié)構(gòu)改變了”(1),即展開是“從完全陳述過的主題中抽出一些小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玲;淺談勛伯格音樂[J];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2 楊柳成;;國內(nèi)有關勛伯格及其音樂的研究綜述[J];藝術(shù)探索;2007年06期
3 楊海虹;;勛伯格:為了每件新作品我必須進行斗爭[J];音樂愛好者;2013年05期
4 鄭英烈;;勛伯格年譜與作品目錄[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89年01期
5 漢斯·艾斯勒;楊易禾;;論勛伯格[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1992年01期
6 趙曉生;浪漫·自由·組織:一個創(chuàng)造者的不安靈魂(上)——勛伯格鋼琴小品析[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7 艾伯哈德;俞人豪;;勛伯格傳(節(jié)選)[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8 葉子;;聽聽勛伯格——訪旅德青年女鋼琴家謝亞鷗[J];鋼琴藝術(shù);2007年09期
9 寸曉玲;;勛伯格的音樂創(chuàng)新之路[J];民族音樂;2009年03期
10 王婷婷;;勛伯格的宗教信仰之旅[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何佳玲;;羅忠昒先生教我們學和聲——淺論勛伯格和聲體系[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姚金佳;勛伯格“感動中國”[N];音樂周報;2007年
2 馬躍;勛伯格音樂——用腦子聽[N];音樂周報;2003年
3 記者 刁艷;5萬歐元用于中國學子赴奧進修[N];音樂周報;2007年
4 簡平;讀散文一樣地讀音樂史[N];文匯報;2014年
5 甘肅河西學院 李嵐華;執(zhí)筆:河北大學任桂芬、楊馥卿,中央司法警官學院門素梅[N];光明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婷婷;勛伯格的宗教思想對其音樂創(chuàng)作的影響[D];中央音樂學院;2007年
2 馮存凌;勛伯格《空中花園篇》(op.15)詩樂關系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利群;論勛伯格繪畫對其無調(diào)性音樂創(chuàng)作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5年
2 孟璐;演奏的本質(zhì)體現(xiàn)多于大量的美學修飾[D];中央音樂學院;2015年
3 閆晗;對勛伯格表現(xiàn)主義音樂與視覺藝術(shù)間關系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4 郝明;阿諾德·勛伯格的音樂特征及其影響[D];河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袁利軍;勛伯格早期無調(diào)性音樂創(chuàng)作分析[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6 楊娟;勛伯格《和聲學》與斯波索賓《和聲學教程》之比較研究[D];西安音樂學院;2015年
7 胡磊;勛伯格《樂隊變奏曲》的十二音處理與配器技術(shù)[D];武漢音樂學院;2008年
8 周焰;阿諾爾德·勛伯格的音樂思想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9 李慧宇;旋律模式對情緒影響的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10 鄭軼超;馬勒《第八交響曲》第一樂章的對位化思維—固定旋律形態(tài)分析[D];中央音樂學院;2014年
,本文編號:14661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1466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