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的歌體變革與文學自覺
本文關鍵詞:仫佬族的歌體變革與文學自覺
【摘要】:一個民族的歌唱習慣與敘事方式是在漫長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任何一種文學形式的改變都與其文學主體追求新與異的表達方式有關。仫佬族字句歌的產(chǎn)生,字句歌體式與宋詞元曲之間存在著形式、韻味、風格上的諸多相似之處,反映了仫佬族民間口傳在努力尋求本民族文學發(fā)展之途徑,是其文學自覺的重要表征。
【作者單位】: 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文傳系;廣西民族大學;
【關鍵詞】: 仫佬族 歌體變革 宋詞元曲 文學自覺
【分類號】:J607;I207.9
【正文快照】: 一、仫佬族的字句歌一個民族的歌唱習慣是在漫長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是該群落人們的思想、情感的重要載體,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民間歌唱更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歌唱方式與歌體結(jié)構(gòu)緊密相連。仫佬族是個喜歌善唱的民族,仫佬族民歌主要有三大類:“古條歌”“隨口答”和“口風歌”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靜怡;;“文學自覺說”淺議[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7年02期
2 樸英愛;;論中國文學自覺觀念的本土化[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2期
3 黃漫玲;;淺論“文學自覺說”——由文學詩意而發(fā)生[J];教師;2010年23期
4 范衛(wèi)平;“文學自覺”問題論爭評述——兼與張少康、李文初先生商榷[J];甘肅社會科學;2001年05期
5 徐國榮;中國文學自覺的契機及其代價[J];學術研究;2002年04期
6 曾曉峰;從漢樂府作者的變遷看文學自覺意識的增強[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7 馬_g;徐志摩:由政治自覺到文學自覺[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8 杜紅亮;曹氏父子文學功用觀與文學自覺[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9 陸承剛;;辯文學功利之與文學自覺[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10 李艷峰;;“文學自覺”再思考——以詩、騷、賦為重點[J];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范衛(wèi)平;;“文學自覺”問題論爭評述[A];第一屆全國高校中國古代文學科研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王一川;;中國人想象之中國——20世紀文學中的中國形象[A];東方叢刊(1997年第1、2輯 總第十九、二十輯)[C];199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記者 黃璐 實習生 何夢玲;文學創(chuàng)新,,文學自覺必不可少[N];湖北日報;2013年
2 胡旭;中國文學自覺的時代[N];文藝報;2004年
3 刁生虎 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莊子:中國文學自覺的先驅(qū)[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鄭翔;哲貴的任務[N];文學報;2013年
5 宇文;駢文研究的新突破[N];光明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永祥;《左傳》文學論稿[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俞文喜;“文學自覺時代”論[D];南昌大學;2015年
2 史學玲;魏晉南北朝女性意識自覺與文學自覺[D];貴州師范大學;2016年
3 李秀琴;“文學自覺”新辯[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周西寧;文學史意義上的“文學自覺”再探討[D];武漢大學;2005年
5 肖德昶;從文字時代的“文學自覺”到圖像時代的“新文學自覺”[D];溫州大學;2012年
6 秦瑩瑩;論西漢文學群體與“西漢文學自覺”[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3年
7 張圓;漢魏晉文人擬作與文學自覺[D];湖南大學;2010年
8 徐菲;“文學自覺魏晉說”再探討[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裴媛媛;突變與漸變的歷史機緣[D];聊城大學;2008年
10 張莉;《漢書·藝文志》的文學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1072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110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