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戲劇簡介_閩南戲劇文化_論閩南戲劇文化圈.pdf 全文
本文關鍵詞:論閩南戲劇文化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廈門大學
博士學位論文
傳承與變異――論閩南戲劇文化圈
姓名:吳慧穎
申請學位級別:博士
專業(yè):戲劇戲曲學
指導教師:陳世雄
座機電話號碼
內(nèi)容提要
內(nèi)容提要
本文借用西方文化人類學的“文化圈"理論,應用于戲劇學研究,又有所修正,
提出“戲劇文化圈’’概念。“戲劇文化圈"是指聚居于特定地域,使用本地區(qū)共同的
語言,具有相對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民俗習慣的人群所共同擁有的戲劇文化在地域上
的分布和歷史過程。
閩南戲劇文化圈是一個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展開的概念,在展開的過程中,
有傳承,也有變異。我們把同樣使用閩南方言的福建南部、廣東潮汕、臺灣和東南
亞等閩南人聚居地視為同一個戲劇文化圈。閩南戲劇文化圈包含了完整的戲劇藝術
體系,不僅擁有歷史悠久、土生土長的各種閩南方言戲曲和偶戲,吸納包容了北方
官話戲曲,而且創(chuàng)造了新型的、便于體現(xiàn)現(xiàn)代意識的方言話劇和方言歌劇。
閩南戲劇文化始終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性,其傳播不止是空間上的位移
或文化的借用,而且入鄉(xiāng)隨俗、因地制宜,在流播中發(fā)展,在傳承中創(chuàng)造。
影響閩南戲劇文化形成、發(fā)展和變異的主要因素有:方言、宗教信仰和民俗、
人口遷徙、外來劇種的影響、官方政策、經(jīng)濟狀況、科技以及藝術家主體的創(chuàng)新等
等。方言決定了聲腔,是閩南戲劇最基本的共同點,也是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閩南
人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民俗為戲劇活
本文關鍵詞:論閩南戲劇文化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68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5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