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戲劇改良運(yùn)動背后的三方博弈
本文關(guān)鍵詞:清末戲劇改良運(yùn)動背后的三方博弈 出處:《戲劇(中央戲劇學(xué)院學(xué)報)》2014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戲劇改良 清廷 改良派 革命派 博弈
【摘要】:20世紀(jì)初,"新政"、"改良"運(yùn)動層出不窮,作為有著巨大影響力的藝術(shù)形式,戲曲的教化功能與社會作用也愈發(fā)為人重視。清廷、改良派與革命派幾乎同時發(fā)力,從社會上層的政策制定到戲劇刊物的發(fā)行等方方面面,社會各界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戲劇改良運(yùn)動。在這一過程中,改良者們發(fā)掘出了中國傳統(tǒng)戲曲全新的時代意義。他們力圖逾越舊有藩籬,開創(chuàng)啟迪民智的嶄新局面。上述三方在參與過程中各懷目的,方法迥異,展開了一場精彩激烈的博弈,其中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值得反思。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wentieth Century, the "New Deal", "improvement"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of considerable influence, as a form of art, education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opera are more important to people. The Qing government, reformists and revolutionaries almost the same force, from the upper society policy to play its circulation and other aspects, the society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e drama set off a great in strength and impetus improvement movement. In this process, reformers unearthed the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opera Chinese new. They try to overcome existing barriers, 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The three party to enlighten the peopl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with purpose, different methods, launched an exciting the game, which exposed the problems worthy of reflection.
【作者單位】: 河南理工大學(xué)文法學(xué)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項目資助“地域文化視野下的南社文學(xué)研究”(項目編號:2014-qn-636)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809.2
【正文快照】: 戲曲自誕生之日起便與“娛樂”、“俚俗”之類的形容緊密相連,相比于詩文趙霞,河南理工大學(xué)文法學(xué)院講師,文學(xué)博士。本文為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項目資助“地域文化視野下的南社文學(xué)研究”(項目編號:2014-qn-636)的階段性成果。160可以言志、載道的正統(tǒng)地位,戲曲這
【參考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福海;;晚清戲劇改良思潮的形成及其演變[J];中華戲曲;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朱則杰;;清詩總集叢考——以《離憂集》等為中心[J];常熟理工學(xué)院學(xué)報;2014年01期
2 曾景忠;;新南社在南社歷史上的地位[J];民國檔案;2014年01期
3 鐘欣志;;晚清“烈士劇”初探——從《潘烈士投海》和《黃勛伯義勇無雙》說起[J];文化藝術(shù)研究;2012年03期
4 陳彩琴;;陳獨(dú)秀政黨思想的演變歷程[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4年04期
5 李競恒;;衣冠之殤:晚清民初政治思潮與實踐中的“漢衣冠”[J];天府新論;2014年05期
6 陳建平;;元大都戲曲演員考[J];戲曲藝術(shù);2013年04期
7 劉敘武;;清初長洲毛氏父子的戲曲虛實論[J];中華戲曲;2013年02期
8 閆敏;;陶寫性情 規(guī)正風(fēng)俗改易社會——吳梅戲曲批評之功能論評析[J];戲劇文學(xué);2014年08期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3條
1 趙霞;陳去病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2年
2 張勇敢;清代戲曲評點(diǎn)史論[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4年
3 田軍;《長物志》的生活美學(xu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胡俊平;洪炳文戲曲研究[D];河南大學(xué);2011年
2 韋芳芳;離異與回歸—梁濟(jì)與轉(zhuǎn)型中的中國近代文化[D];山西師范大學(xué);2012年
3 李芳園;元代雜劇教化思想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4年
4 段金龍;董每戡戲劇學(xué)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xué);2014年
5 王倩;明清傳奇的言情與記史互滲模式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xué);2014年
6 孫健;晚明主情思潮的嬗變[D];西安音樂學(xué)院;2014年
7 李嬌嬌;新世紀(jì)辛亥敘事研究[D];渤海大學(xué);2014年
8 雷家琪;古典戲曲中“寒窯故事”研究[D];西北大學(xué);2014年
9 呂行;以表演為重心:徐渭南戲理論研究[D];湖北民族學(xué)院;2014年
10 支欣;《珊瑚》雜志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4年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瀨戶宏;;從日本人眼中看中國接受易卜生作品的過程——以五四時期為主[J];戲劇(中央戲劇學(xué)院學(xué)報);2008年S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14037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03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