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劇到話劇 熊式一英譯《 王寶川》 與中國戲劇西傳.pdf.pdf 全文免費在線
本文關鍵詞:從京劇到話劇:熊式一英譯《王寶川》與中國戲劇西傳,,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文檔介紹:
第37卷第3期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5月Vol.37 No.3 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May,2011*從京劇到話劇:熊式一英譯《王寶川》與中國戲劇西傳肖開容(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重慶市 400715)摘要:戲劇翻譯中常常存在著為適應目標語文化而采取的改寫。熊式一英譯中國戲劇《王寶川》在中西文化交流失衡的語境下,按照西方文化習慣對戲劇內容、主題和戲劇形式進行“適應性”改寫,將真實的中國文化元素“化”在譯劇中,巧妙地實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漸進性傳遞。關鍵詞:戲劇翻譯;改寫;文化適應;熊式一;文化策略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841(2011)03-0149-04本文以熊式一的戲劇英譯為個案,分析早期中國戲劇西傳的文化語境以及譯者的翻譯策略,探討其對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文化全球推廣的參考價值和啟發(fā)意義。一、《王寶川》的翻譯與演出熊式一早年翻譯過蕭伯納等人的作品,被徐志摩譽為國內西方戲劇研究第一人[1]。熊式一帶著出國“鍍金”的夢想來到倫敦從事中國戲劇的研究和翻譯[2],1934年,他將中國古典京劇《紅棕烈馬》翻譯為英文話劇《王寶川》,由倫敦麥勛書局出版[3],當即大受歡迎。當時的中國文化在西方世界不過是落后與封建的代名詞,“...
內容來自轉載請標明出處.
本文關鍵詞:從京劇到話劇:熊式一英譯《王寶川》與中國戲劇西傳,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247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4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