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他者”——來華美國傳教士子女浦愛德中國題材小說研究
本文關鍵詞:重塑“他者”——來華美國傳教士子女浦愛德中國題材小說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傳教士子女雙重文化身份 東方主義 他者 中國婦女
【摘要】:本文從分析上個世紀早期來華美國傳教士子女的雙重文化身份出發(fā),考察了美國來華傳教士子女的代表人物之一浦愛德創(chuàng)作的有關中國題材系列的小說。其中"老太太"系列作品聚焦中國婦女,并對中國婦女,即東方主義視角下的"他者"進行了重塑,做出了不同于以往西方文學作品的描述和詮釋。其作品描寫了中國婦女堅強不屈的精神和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展示了她內心所熱愛和追尋的中美兩國婦女精神和品格的完美結合。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傳教士子女雙重文化身份 東方主義 他者 中國婦女
【分類號】:I712.074
【正文快照】: 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于中國出生和在中國成長的美國傳教士子女是近代美國傳教士來華期間一個特殊時代的特殊文化現(xiàn)象。據(jù)估計,從1868年到1949年,在中國出生的新教傳教士子女共有3700-3800人,其中美國人占一半以上,大約1875人左右。①他們的特殊性源于他們這些人大多在中國度過童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琦;;清代文言小說女性形象“陌生化”審美效果[J];蒲松齡研究;2007年03期
2 張雪峰;;《普寧》之三重人格結構[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3 劉穎;;女性與自然的本源同構: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思想“原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張?zhí)O;;貼近女性 關注社會——淺析德國女作家尤莉亞·弗蘭克的創(chuàng)作特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0期
5 顧曉莉;;兩棵相對“枝疏葉稀”的大樹——簡談於梨華早期兩部長篇小說中的三個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2期
6 呂曼曼;王勝利;;人性的獨白——《蠅王》與《黑暗的心》之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7 韋朝暉;;《鋼琴教師》的女性主義批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8 王繼敏;;論新詩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9 艾娟;;《老無所依》的另一種解讀——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解析影片《老無所依》[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陳柳;;論小說《苔絲》對古希臘悲劇精神的背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申華;;積極構建下的消極顛覆——女性主義視角看劉易斯的《大街》[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江丹;;從女性主義視角比較艾米莉·迪金森與李清照的寫意人生[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鐘國勝;;在后殖民主義文化視角下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考[A];第九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4 鐘國勝;;在后殖民主義文化視角下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考[A];第九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jīng)濟管理與人文科學分冊)[C];2012年
5 李建東;;鏡像中的理論狂歡——現(xiàn)代文論話語的引進與誤讀[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型[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素青;消費電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占偉;布爾迪厄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福海;論海德格爾的本源之思與詩性突圍[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軍;想象性書寫與邊緣性閱讀[D];吉林大學;2011年
5 周小娟;探尋“自我”—夏洛蒂·勃朗特小說主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6 肖顯惠;傳媒視閾下的“大陸新武俠”[D];蘭州大學;2011年
7 張文諾;文學大眾化與解放區(qū)小說[D];蘭州大學;2011年
8 王貴祿;高地上的文學神話[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孟憲華;追尋、僭越與迷失[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張霽月;新中國革命題材電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羽紅;《紅色英勇勛章》的生態(tài)倫理解讀[D];湘潭大學;2010年
2 代麗君;論哈羅德·布魯姆的文學史觀[D];湘潭大學;2010年
3 胡云菁;空間寓意[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羅明;荒誕極處見真實[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王s,
本文編號:6724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672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