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旅行家林斯霍頓及其作品《旅程》:一個概述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15 18:20
本文關鍵詞:荷蘭旅行家林斯霍頓及其作品《旅程》:一個概述性研究
【摘要】:揚·霍根·范·林斯霍頓是16-17世紀荷蘭著名的游記作家。他曾于1583-1588年間在當時的葡萄牙殖民地——印度果阿為當地的總主教工作,并利用身份之便,搜集了大量與印度及周邊地區(qū)有關的資料。1596年,他在荷蘭出版了《旅程。揚·霍根·范·林斯霍頓前往東方、或稱葡屬印度的航程,1579-1592》三部曲,披露了從歐洲前往非洲、亞洲和美洲的航線及貿易信息。作品一經出版,影響極廣,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并多次重印。 他的作品打破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長久以來對歐洲前往印度航線的信息壟斷,極大地推進了荷蘭等國開拓海外殖民地的進程,直接促成了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前往亞洲挑戰(zhàn)葡萄牙人的權威,從而改變了大航海時代歐洲列強的勢力格局。同時,他的作品也是最早的有關中國的荷蘭文書籍之一,是荷蘭中國研究的起源。荷蘭早期航海史、早期中荷貿易史都是研究中荷關系史的重點內容,而林斯霍頓的作品正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由于中國的荷蘭語教育尚不普及,而林斯霍頓的作品則年代久遠、使用語言古老、且包含大量東方語言名詞和航海術語,所以目前大陸學界尚無對林斯霍頓其人其書的專人或專書研究,即使有所涉獵,也多以英語等翻譯文獻為基礎,缺乏對原始文稿的直接研究。 本文的寫作目的在于初步揭示出這套作品的核心內容、邏輯構架和基本思想,從而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礎。本文首先結合同時代的文史材料,并承繼前人研究,特別是荷蘭學者的相關研究,全面梳理了林斯霍頓的生平、作品和時代背景。本文的核心內容是林斯霍頓作品《旅程》文本的概述性研究。在寫作這一內容時,本文主要從文獻整理入手,包括《旅程》版本和早期譯本的考察和描述,作者運用的參考資料考察,以及《旅程》的邏輯構架分析和核心內容概述。最后,本文從西方航海史研究、西方早期東方研究和全球史研究角度,初步思考了林斯霍頓作品的價值。 本文以荷蘭語資料為主,通過對林斯霍頓生平的梳理,以及對《旅程》由形態(tài)到文本再到歷史價值的探討,開啟對林斯霍頓其人其書的初步研究,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林斯霍頓 荷蘭航海史 果阿 中荷關系史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563.06
【目錄】:
- 致謝3-4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16
- 一、《旅程》研究的歷史與現狀12-14
- 二、《旅程》研究的意義及其可行性14-16
- 第一章 《旅程》作者林斯霍頓生平16-26
- 第一節(jié) 林斯霍頓生平16-22
- 一、青少年時代16-18
- 二、果阿時代18-20
- 三、回歸歐洲20-22
- 四、著書及晚年22
- 第二節(jié) 著作和影響22-26
- 一、著作22-24
- 二、影響24-26
- 第二章 廣義《旅程》的創(chuàng)作緣起與參考文獻26-34
-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作緣起和過程26-27
- 第二節(jié) 版本及譯本27-30
- 一、廣義《旅程》的版本27-29
- 二、廣義《旅程》的譯本29-30
- 第三節(jié) 參考文獻30-34
- 一、狹義《旅程》的參考文獻31-32
- 二、《描述》的參考文獻32
- 三、《游記》的參考文獻32-34
- 第三章 廣義《旅程》的內容概述34-50
- 第一節(jié) 狹義《旅程》的內容概述34-38
- 一、從荷蘭到果阿34
- 二、亞洲沿海諸城風土描述34-36
- 三、果阿見聞36
- 四、印度動植物和礦產介紹36-37
- 五、林斯霍頓果阿大事記37
- 六、從果阿回到荷蘭37-38
- 七、總結38
- 第二節(jié) 《描述》的內容概述38-39
- 第三節(jié) 《游記》的內容概述39-50
- 一、葡萄牙與果阿間往返航線40-42
- 二、葡萄牙與孟加拉和馬六甲間往返航線42
- 三、馬六甲與東南亞和中國間往返航線42-43
- 四、馬六甲、蘇門答臘與西爪哇間往返航線43-44
- 五、中國與日本44-45
- 六、風向、天氣和洋流,以及從馬六甲到日本的航線45-46
- 七、中國與墨西哥間往返航線46
- 八、西班牙船長嘉列的航行46-47
- 九、葡萄牙船員Nuno da Silva的報告和《勸告讀者書》47
- 十、巴西47-48
- 十一、西印度與墨西哥灣48-49
- 十二、非洲西海岸49
- 十三、總結49-50
- 余論:《旅程》——一個初步的思考50-54
- 參考文獻54-58
- 附錄58-6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趙克生,龐乃明;明人荷蘭觀探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王慕民;;明代雙嶼國際貿易港港址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年05期
3 吳宏岐;;澳門半島葡人早期居留地問題的再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4 劉新成;;互動:全球史觀的核心理念[J];全球史評論;2009年00期
,本文編號:54515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54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