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論視角下Evan King《駱駝祥子》英譯本評析
發(fā)布時間:2017-05-13 01:02
本文關(guān)鍵詞:目的論視角下Evan King《駱駝祥子》英譯本評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駱駝祥子》是老舍蜚聲中外的寫實主義小說之一,被認為是到1939年其問世為止中國最佳現(xiàn)代長篇小說。小說獨特的戲劇力量和敘述技巧,以及爽快直接的北京方言陳述,使其不僅成為老舍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里程碑,而且也被譽為現(xiàn)代寫實主義小說的一座高峰。小說描寫了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北京,一個洋車夫的悲慘生活和命運。作者用悲劇的筆法描寫了一個善良的無產(chǎn)階級徒然的掙扎,表達了他對當(dāng)時底層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 1945年美國譯者伊萬·金(Evan King)將《駱駝祥子》翻譯成英譯本Rickshaw Boy,該譯本成為《駱駝祥子》第一個英譯本。該譯本在美國取得了極大成功,引來媒介的高度好評,成為美國當(dāng)時的暢銷書。Rickshaw Boy也成為日后眾多語種譯本所依據(jù)的藍本。然而,這一譯本沒有完全忠實于原作,它改動了原作的結(jié)局和某些故事情節(jié),引起老舍本人和文學(xué)評論家的頗多爭議。在其后,又有完全忠實于原作的英譯本施嘵菁譯本Camel Xiangzi和瓊·杰姆斯(James)譯本Rickshaw問世,而這兩譯本,都沒有在美國取得很好的銷售和接受!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味追求原作和譯作完全對等并非一直可行。譯者只有綜合考慮譯本的預(yù)期功能和目標讀者等因素才能譯出好的作品。這正是漢斯·弗米爾(Hans Vermeer)提出的目的論的理論核心。目的論認為,翻譯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譯文的預(yù)期目的或功能在翻譯過程中起決定作用,如果譯文的預(yù)期目的和原文本不一致,翻譯標準不再是與原文本的對等程度,而是實現(xiàn)譯者預(yù)期目的的充分程度。即譯者可以根據(jù)特定的交際環(huán)境對原文本進行改動以充分實現(xiàn)文本的預(yù)期目的。作為對傳統(tǒng)的“等值”觀的重大突破,目的論為翻譯實踐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把翻譯推向新的高度。 然而,一直以來人們多將這一理論用于指導(dǎo)應(yīng)用性翻譯,就其是否適合文學(xué)翻譯產(chǎn)生頗多爭議。本文試圖將目的論與文學(xué)翻譯相結(jié)合,以Evan King所譯《駱駝祥子》的譯本Rickshaw Boy為范例,對目的論在Rickshaw Boy中的應(yīng)用進行描述性地分析,以此證明目的論對文學(xué)翻譯同樣具有解釋力,并可為文學(xué)翻譯批評提供新的理論視角。 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雖然《駱駝祥子》英譯本中存在一定的誤譯和硬譯,但該譯本實現(xiàn)了傳遞中國風(fēng)土人情,文化意象的預(yù)期目的,是一部成功的譯作。
【關(guān)鍵詞】:《駱駝祥子》Evan King英譯本 目的論 英譯研究
【學(xué)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Introduction11-13
- 0.1 Motiv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11-12
- 0.2 Data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12
- 0.3 Layout of the Present Thesis12-13
- Chapter 1 Luotuo Xiangzi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s13-25
- 1.1 Lao She and Luotuo Xiangzi13-17
- 1.2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versions of Luotuo Xiangzi17-20
- 1.3 Studies on Evan King's English Version20-25
- Chapter 2 Skopos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iterary Translation25-32
- 2.1 Core Thoughts of Skopos Theory25-26
- 2.2 Basic Concepts of Skopos Theory26-27
- 2.2.1 The Concept of Target Addressees26-27
- 2.2.2 The Concept of Adequacy27
- 2.3 Three Rules of Skopos Theory27-30
- 2.3.1 Skopos Rule28-29
- 2.3.2 Coherence Rule29
- 2.3.3 Fidelity Rule29-30
- 2.4 Its Application to Literary Translation30-32
- Chapter 3 Application of Skopos Theory to Rickshaw Boy32-81
- 3.1 The Skopos and Target Addressees of Rickshaw Boy32-33
- 3.2 Skopos Rule Applied to Rickshaw Boy33-64
- 3.2.1 Rewriting the original text34-39
- 3.2.2 Translating of Chinese-specific Items39-64
- 3.2.2.1 Literal Translation of Sayings and Appellation40-52
- 3.2.2.2 Free Translation of dialects52-55
- 3.2.2.3 Paraphrase of Allusions55-60
- 3.2.2.4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Paraphrase of Chinese Customs60-63
- 3.2.2.5 Zero Translation63-64
- 3.3 Intratextual Coherence Applied to Rickshaw Boy64-70
- 3.3.1 Converting to target culture conventions65-66
- 3.3.2 Adjusting Sentence Structure66-70
- 3.4 Fidelity Rule Applied to Rickshaw Boy70-81
- 3.4.1 Translation in terms of Diction70-73
- 3.4.2 Translation in terms of Style73-81
- Conclusion81-83
- Notes83-84
- Bibliography84-89
- Acknowledgements8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令云;;《駱駝祥子》的版本變遷——從出版與接受的角度考察[J];北京社會科學(xué);2006年06期
2 朱虹;文學(xué)翻譯:中譯英瑣談[J];讀書;1997年04期
3 孟慶澍;;經(jīng)典文本的異境旅行——《駱駝祥子》在美國(1945-1946)[J];河南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年05期
4 黃淳;老舍研究在美國[J];民族文學(xué)研究;2005年01期
5 陳誼;;施譯《駱駝祥子》和中國文學(xué)走向世界問題[J];小說評論;2010年04期
6 舒濟;;國外翻譯研究老舍文學(xué)作品概況[J];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研究叢刊;1982年03期
7 陳小慰;翻譯功能理論的啟示──對某些翻譯方法的新思考[J];中國翻譯;2000年04期
8 邱懋如;可譯性及零翻譯[J];中國翻譯;2001年01期
9 馬會娟;當(dāng)代西方翻譯研究概況——兼談Maria Tymoczko的翻譯觀[J];中國翻譯;2001年02期
10 蔣驍華;意識形態(tài)對翻譯的影響:闡發(fā)與新思考[J];中國翻譯;2003年05期
本文關(guān)鍵詞:目的論視角下Evan King《駱駝祥子》英譯本評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12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36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