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拉金詩歌的后現(xiàn)代性
發(fā)布時間:2021-03-12 19:52
菲利普·拉金是英國二十世紀后半葉最重要的詩人之一,以拉金為代表的“運動派”詩人終結了現(xiàn)代派詩歌在英國詩壇的統(tǒng)治。這對于英國詩歌的發(fā)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故本論文欲從拉金詩歌的語言、題材、審美意識這三個方面來分析其詩歌中的后現(xiàn)代性,進而更準確地把握拉金詩歌對于英國當代詩歌的意義。在詩歌語言的選擇上,拉金一改現(xiàn)代派的朦朧晦澀,進而使用具有對話性的散文化語言,甚至大量使用俚語,使得詩歌在語言上更加地貼近平凡而又普通的現(xiàn)實生活,更加地清晰易懂。在詩歌題材的選擇上,拉金一反現(xiàn)代派對精神領域的審視,轉向了對外部世界的關注,從對外部世界的關注當中審視英國,描寫身邊的凡人凡事。在審美意識上,拉金具有明顯的反精英意識,主張用“中性的調子”看待生活,進行創(chuàng)作,在詩歌中推崇平凡之美。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拉金簡介
2、國內外相關評論
3、本文論旨及其價值所在
第一章 后現(xiàn)代性一:語言
一、現(xiàn)代派詩歌的語言風格
二、拉金詩歌的語言風格
(一) 對話性的散文話語入詩
(二) 俚語是“調色板的一部分”
第二章 后現(xiàn)代性二:題材
一、現(xiàn)代派詩歌的取材傾向
二、拉金詩歌的取材傾向
(一) 詩歌創(chuàng)作普通化
(二) 詩歌創(chuàng)作個人化
第三章 后現(xiàn)代性三:審美意識
一、反精英意識
二、“中性的調子”
三、推崇平凡之美
結語:拉金詩歌的后現(xiàn)代性之于英國當代詩歌的意義
附錄:菲利普·拉金生平及創(chuàng)作年表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墳墓 浮雕與現(xiàn)實——從《阿蘭德爾墓》看菲力普·拉金對生、死以及愛情的思索[J]. 姜偉. 平原大學學報. 2006(02)
[2]論拉金詩歌中的爵士樂特質[J]. 呂愛晶.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1)
[3]評《菲莉普·拉金詩選》的翻譯[J]. 肖云華. 文教資料. 2005(27)
[4]牛群、教堂與基督教——哈代與拉金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基督教影響[J]. 周潔,高永紅. 山東教育學院學報. 2005(05)
[5]尋找英國的詩神——評菲利浦·拉金的本土意識[J]. 呂愛晶. 外國文學研究. 2003(05)
[6]菲利浦·拉金的詩語新質[J]. 呂愛晶.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4)
[7]評菲利浦·拉金的詩[J]. 項鳳靖. 外國語言文學. 2003(02)
[8]幻滅后的索覓──評菲利浦·拉金詩歌的主題特征[J]. 呂愛晶.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1(01)
[9]歡樂或黑夜:W.B.葉芝與菲利浦·拉金詩歌的最終之物[J]. 西默斯·希內,姜濤. 詩探索. 1997(04)
[10]伊格爾頓對英國現(xiàn)代派文學有新說[J]. 寧. 外國文學評論. 1994(04)
本文編號:3078883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拉金簡介
2、國內外相關評論
3、本文論旨及其價值所在
第一章 后現(xiàn)代性一:語言
一、現(xiàn)代派詩歌的語言風格
二、拉金詩歌的語言風格
(一) 對話性的散文話語入詩
(二) 俚語是“調色板的一部分”
第二章 后現(xiàn)代性二:題材
一、現(xiàn)代派詩歌的取材傾向
二、拉金詩歌的取材傾向
(一) 詩歌創(chuàng)作普通化
(二) 詩歌創(chuàng)作個人化
第三章 后現(xiàn)代性三:審美意識
一、反精英意識
二、“中性的調子”
三、推崇平凡之美
結語:拉金詩歌的后現(xiàn)代性之于英國當代詩歌的意義
附錄:菲利普·拉金生平及創(chuàng)作年表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墳墓 浮雕與現(xiàn)實——從《阿蘭德爾墓》看菲力普·拉金對生、死以及愛情的思索[J]. 姜偉. 平原大學學報. 2006(02)
[2]論拉金詩歌中的爵士樂特質[J]. 呂愛晶.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1)
[3]評《菲莉普·拉金詩選》的翻譯[J]. 肖云華. 文教資料. 2005(27)
[4]牛群、教堂與基督教——哈代與拉金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基督教影響[J]. 周潔,高永紅. 山東教育學院學報. 2005(05)
[5]尋找英國的詩神——評菲利浦·拉金的本土意識[J]. 呂愛晶. 外國文學研究. 2003(05)
[6]菲利浦·拉金的詩語新質[J]. 呂愛晶.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4)
[7]評菲利浦·拉金的詩[J]. 項鳳靖. 外國語言文學. 2003(02)
[8]幻滅后的索覓──評菲利浦·拉金詩歌的主題特征[J]. 呂愛晶.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1(01)
[9]歡樂或黑夜:W.B.葉芝與菲利浦·拉金詩歌的最終之物[J]. 西默斯·希內,姜濤. 詩探索. 1997(04)
[10]伊格爾頓對英國現(xiàn)代派文學有新說[J]. 寧. 外國文學評論. 1994(04)
本文編號:30788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3078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