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重復與東亞文學現(xiàn)代性,1900—1930
發(fā)布時間:2020-12-28 04:15
數(shù)字人文研究將為東亞文學現(xiàn)代性發(fā)展中的白話寫作與心理內(nèi)在性之間的關系帶來新啟示。測量涵蓋中國新文化時期浪漫主義小說和日本私小說、通俗歷史小說和偵探故事等類型文本的熵后發(fā)現(xiàn),中國和日本的現(xiàn)代文學都有顯著增強的詞匯重復傾向,在敘述心理內(nèi)在性的篇章中尤其普遍。這促使我們思考重復在文學風格中的作用,以及它作為一種文學風格的作用。一方面,我們認為重復指明了與浪漫主義小說和私小說都相關的具體的形式轉化:寫作的白話化和對西式語法結構的采納。另一方面,我們認為重復也與內(nèi)容層面上的變化有關,尤其和重視敘述心理現(xiàn)實主義和精神失常有關。作為風格的重復是一種表面現(xiàn)象,辨識了在自我的智識成形和確定的語言戰(zhàn)略之間發(fā)生的一組更深刻復雜的相互作用。無論這種新的重復風格在中國和日本的文學史上激發(fā)了愉悅還是焦慮,它對于構建從心理角度解釋的敘事自我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這在此之前很大程度上被文學評論家所忽略。
【文章來源】:山東社會科學. 2018年07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5 頁
【部分圖文】:
平均熵按類型分布的小提琴圖
社會科學2018·7數(shù)字人文:觀其大較確認重復是私小說和浪漫主義小說明確傾向的最后一步是將所有個體特征合為一個單獨模型,以評估它們在區(qū)分這部小說和通俗作品時的相對權重。我們想知道,這樣的模型,只靠熵、TTR、“思想/感情”詞等測量方法,能多好地預測文本類型。使用有最佳子集選擇(subsetselec-tion)的邏輯回歸分類符(classifier),我們確認了我們在個體特征上看到的情況。①在日本的情況里,分類符猜到文本指定類型的準確率為樣本的80%。事實上,它只需要孔托伊阿尼斯熵的測量法和思想/動作詞比圖2比照日本和中國的平均熵繪制的“思想/感情”詞比率圖。線性回歸線按類型適配。兩種情況下我們都能觀察到,隨著“思想/感情”詞比率增加(橫軸),文本平均熵下降(縱軸),表明更多詞匯重復率、停用詞和句號就實現(xiàn)了這一精確性。這不是說其他特征就沒有辨別力,只是說明沒有它們分類符也能表現(xiàn)得一樣好。在中國這邊,模型幾乎每次都猜到正確類型(表1),只需要平均熵和尤爾的K就可做到。這里,只需詞匯的冗余和一致性就足以分開兩個語料庫。不幸的是,和日本的情況不同,我們無法為語言差異做控制,這就很難確定重復性主要是語言效應,還是心理敘述的影響也起了作用。不過,兩個結果都支持這個觀點,即重復對于私小說和浪漫主義小說作家所做的實驗而言至關重要。作為自我重復的沖動,匯集起來產(chǎn)生了自我指涉寫作類型的審美潮流看起來明顯跨越了不同文化和語言語境。日語語料庫通俗小說私小說通俗小說5.11.9私小說0.95.0漢語語料庫通俗小說浪漫主義小說通俗小說12.30.1浪漫主義小說0.15.6表1我們的邏輯回歸分類符的混淆矩陣。這些矩陣用10倍交叉驗證作出,表示分類符平均多久預測一次?
數(shù)字人文:觀其大較山東社會科學2018·7圖3基于我們分類模型的最像“私小說”的標題。右側文本原本標簽為“私小說”。左側文本是“通俗”作品。標題越接近1.0,根據(jù)之前從語料庫學到的內(nèi)容,模型就越會認為這是一部私小說象,但只有通過察看個體文本,我們才能理解它們?nèi)绾慰缭讲煌幕驼Z言語境同特定的文學主體性模型互動。這一步很關鍵,還因為像我們測量的那樣,如果只有重復,那么幾乎不能捕捉到將自我指涉小說與其他寫作模式分隔開的那些差異。我們的測量結果表明,有些私小說和浪漫主義小說相對而言不重復,而少數(shù)通俗作品(在日本,這大多是偵探小說)重復性接近最自我冗余的作品。探索這些例外對未來的研究很重要,但這里我們將考慮推動重復趨勢至極端的文本,它們有助于加強比較分析的焦點,即作為風格的重復規(guī)定了重復置于其上的具體美學用法,并讓我們通過測量得以觀察這些方法。三、作為風格的重復(RepetitionasStyle)在這更窄的透鏡里,圖3頂端的作品被認為最像“私小說”,原因是對重復和某些詞匯和比喻條目(即思考詞、停用詞、句號)的傾向。其中幾個證實了將重復視為文學語言轉變和嘗試敘述心理內(nèi)在性和精神錯亂相結合后的表面效應。例如,葛西善藏(KasaiZenzō)的后期作品《柯樹葉》(椎の若葉,1924)就值得注意,因為這是在12小時內(nèi)口授給書記員的。①愛德華·富勒評論道,這賦予作品一種口述性,“斷然而重復地表明了自己”,尤其因為葛西拒絕審閱自己口授的內(nèi)容,這讓他如同一個漫談的講故事的人,不斷通過選擇性記憶重提自己之前的話語,導致“越來越冗余的概括……(和)狂亂而近乎公式化的對精神錯亂的冥想”②。結果是高度“不連貫的”敘事風格不規(guī)則地從一樁軼事轉換至下一樁,即使是在相同的精神場地猛烈
本文編號:2943107
【文章來源】:山東社會科學. 2018年07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5 頁
【部分圖文】:
平均熵按類型分布的小提琴圖
社會科學2018·7數(shù)字人文:觀其大較確認重復是私小說和浪漫主義小說明確傾向的最后一步是將所有個體特征合為一個單獨模型,以評估它們在區(qū)分這部小說和通俗作品時的相對權重。我們想知道,這樣的模型,只靠熵、TTR、“思想/感情”詞等測量方法,能多好地預測文本類型。使用有最佳子集選擇(subsetselec-tion)的邏輯回歸分類符(classifier),我們確認了我們在個體特征上看到的情況。①在日本的情況里,分類符猜到文本指定類型的準確率為樣本的80%。事實上,它只需要孔托伊阿尼斯熵的測量法和思想/動作詞比圖2比照日本和中國的平均熵繪制的“思想/感情”詞比率圖。線性回歸線按類型適配。兩種情況下我們都能觀察到,隨著“思想/感情”詞比率增加(橫軸),文本平均熵下降(縱軸),表明更多詞匯重復率、停用詞和句號就實現(xiàn)了這一精確性。這不是說其他特征就沒有辨別力,只是說明沒有它們分類符也能表現(xiàn)得一樣好。在中國這邊,模型幾乎每次都猜到正確類型(表1),只需要平均熵和尤爾的K就可做到。這里,只需詞匯的冗余和一致性就足以分開兩個語料庫。不幸的是,和日本的情況不同,我們無法為語言差異做控制,這就很難確定重復性主要是語言效應,還是心理敘述的影響也起了作用。不過,兩個結果都支持這個觀點,即重復對于私小說和浪漫主義小說作家所做的實驗而言至關重要。作為自我重復的沖動,匯集起來產(chǎn)生了自我指涉寫作類型的審美潮流看起來明顯跨越了不同文化和語言語境。日語語料庫通俗小說私小說通俗小說5.11.9私小說0.95.0漢語語料庫通俗小說浪漫主義小說通俗小說12.30.1浪漫主義小說0.15.6表1我們的邏輯回歸分類符的混淆矩陣。這些矩陣用10倍交叉驗證作出,表示分類符平均多久預測一次?
數(shù)字人文:觀其大較山東社會科學2018·7圖3基于我們分類模型的最像“私小說”的標題。右側文本原本標簽為“私小說”。左側文本是“通俗”作品。標題越接近1.0,根據(jù)之前從語料庫學到的內(nèi)容,模型就越會認為這是一部私小說象,但只有通過察看個體文本,我們才能理解它們?nèi)绾慰缭讲煌幕驼Z言語境同特定的文學主體性模型互動。這一步很關鍵,還因為像我們測量的那樣,如果只有重復,那么幾乎不能捕捉到將自我指涉小說與其他寫作模式分隔開的那些差異。我們的測量結果表明,有些私小說和浪漫主義小說相對而言不重復,而少數(shù)通俗作品(在日本,這大多是偵探小說)重復性接近最自我冗余的作品。探索這些例外對未來的研究很重要,但這里我們將考慮推動重復趨勢至極端的文本,它們有助于加強比較分析的焦點,即作為風格的重復規(guī)定了重復置于其上的具體美學用法,并讓我們通過測量得以觀察這些方法。三、作為風格的重復(RepetitionasStyle)在這更窄的透鏡里,圖3頂端的作品被認為最像“私小說”,原因是對重復和某些詞匯和比喻條目(即思考詞、停用詞、句號)的傾向。其中幾個證實了將重復視為文學語言轉變和嘗試敘述心理內(nèi)在性和精神錯亂相結合后的表面效應。例如,葛西善藏(KasaiZenzō)的后期作品《柯樹葉》(椎の若葉,1924)就值得注意,因為這是在12小時內(nèi)口授給書記員的。①愛德華·富勒評論道,這賦予作品一種口述性,“斷然而重復地表明了自己”,尤其因為葛西拒絕審閱自己口授的內(nèi)容,這讓他如同一個漫談的講故事的人,不斷通過選擇性記憶重提自己之前的話語,導致“越來越冗余的概括……(和)狂亂而近乎公式化的對精神錯亂的冥想”②。結果是高度“不連貫的”敘事風格不規(guī)則地從一樁軼事轉換至下一樁,即使是在相同的精神場地猛烈
本文編號:294310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94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