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前中西游歷小說的文體流變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I106.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延虎;小說文體分析的社會語言學思考[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1期
2 陳曉明;;新時期小說文體:文化視點中的嬗變[J];長江文藝;2000年01期
3 王慶華;《儒林外史》結(jié)構(gòu)研究的誤區(qū)[J];中文自學指導;2004年06期
4 馮維林;王恒展;;《公羊傳》與中國小說濫觴[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5 劉海濤;;機智的立意方式——評凌鼎年的《女浴室新聞》[J];寫作;1996年08期
6 王一川;我看九十年代長篇小說文體新趨勢[J];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05期
7 ;文論下載(014-024)[J];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02期
8 唐紅梅;;小說文體中疊詞翻譯的可讀性處理[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9 藏策;;新世紀小說概論(2001—2008)[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10 張海濤;;《新序》屬小說文體之批判[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保昌;;小說文體:在1985年及其以后[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甘智鋼;;關于魯迅小說文體的再思考[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張學軍;;新時期文學的藝術變革[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8.6)[C];2008年
4 劉紹信;;阿成小說敘事[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四[C];2006年
5 賀紹俊;;高原狀態(tài)下的平庸和躁動——2005年中短篇小說評述[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6.1)[C];2006年
6 楊光祖;;艱難的突圍與掙扎——新世紀西北中短篇小說論[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7.1)[C];2007年
7 李今;;晚清語境中的魯濱孫漢譯——《大陸報》本《魯濱孫飄流記》的革命化改寫[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8 霍俊明;;“大河”文學“重讀”的空間與可能[A];“辛亥百年與四川小說創(chuàng)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當代文壇》2011年增刊)[C];2011年
9 何鎮(zhèn)邦;;簡論中國精神與抗震題材的長篇小說創(chuàng)新[A];“抗震文藝與中國精神”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陳平原;;清末民初小說理論概說[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凱;新時代農(nóng)民的創(chuàng)業(yè)史[N];光明日報;2011年
2 鄒平;關注文藝的“新工具革命”[N];文匯報;2002年
3 費yN;愛是永恒的家園[N];文藝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顏慧;以全新視角講述紅色往事[N];文藝報;2011年
5 田爽;秦巴子長篇小說《身體課》訪談錄[N];文藝報;2011年
6 王夏萌(商報特約記者);外國懸疑作品風頭正勁 本土懸疑小說如何發(fā)力[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7 楊揚;《暗示》:一次失敗的文體實驗[N];文匯報;2002年
8 中國作協(xié)名譽副主席,,全國政協(xié)常委、全國政協(xié)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副主任 翟泰豐;百花園里一奇葩[N];文藝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陸梅;為當下小說創(chuàng)作把脈[N];文學報;2003年
10 張學昕;長篇小說的文體變化[N];光明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天梨;葛爾樂朝克圖及其小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2 吳蕓茜;與時間對峙[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陳才訓;源遠流長[D];山東大學;2006年
4 郭明;篇章范疇與小說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5 王素霞;多語合弦:90年代長篇小說的文體革命[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6 董小玉;暮色中的尋找[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為yN;19世紀前中西游歷小說的文體流變[D];重慶師范大學;2006年
2 王蘭;小說文體虛性敘述的藝術魅力[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吳美紅;推開雙重世界之門[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4 袁蔚;勃朗特姐妹小說文體比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5 劉苗苗;融合的碎片美與結(jié)構(gòu)美[D];河南大學;2011年
6 李婭輝;論汪曾祺的小說文體觀[D];重慶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景龍;賦體文與小說文體之形成[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8 郭志軍;從文學文體學的角度剖析《熱愛孩子的男人》[D];西華大學;2009年
9 劉曉倩;《魔戒》小說與電影的敘事比較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10 陳延;論郁達夫“自敘傳”抒情小說創(chuàng)作[D];華僑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938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59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