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納作品異質(zhì)空間敘事解讀
[Abstract]:William Faulkner is considered as a "modernist writer". However,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ces in his literary texts, heterogeneous space of post-modern narrative techniques. The theory of power and spatial metaphor analyzes Faulkner's typical texts and sums up the main forms and symbolic meanings of his heterogeneous space writi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Faulkner's social criticism of existing space and power.
【作者單位】: 南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威廉·?思{作品異質(zhì)空間敘事研究”(編號:2013SJB750030) 南通大學人文社科項目“21世紀視域中的威廉·福克納研究”(編號:12W04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712.07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紀秀明;;論當代西方生態(tài)文學中的異質(zhì)空間[J];當代外國文學;2012年01期
2 尚杰;空間的哲學:福柯的“異托邦”概念[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劉道全;;論?思{小說的空間形式[J];國外文學;2007年02期
4 王欣;石堅;;時間主題的空間形式:?思{敘事的空間解讀[J];外國文學研究;2007年05期
5 隋剛;;福克納的五維文學空間及其顯現(xiàn)方式——評《?思{:破裂之屋》[J];外國文學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良紅;;《心是孤獨的獵手》的敘事空間[J];長城;2010年08期
2 夏健;王勇;;基于“異托邦”的歷史街區(qū)營造[J];城市問題;2010年03期
3 尹銳;;劃界與跨界:空間批評視閾下的《郊區(qū)佛爺》[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4 高明珍;;中國傳統(tǒng)水墨動畫時空觀念探析[J];電影文學;2012年12期
5 李乃剛;;艾薩克·辛格小說《巴士》中敘事空間的構(gòu)建[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劉玉紅;;從?碌目臻g理論解讀歐茨小說中的異質(zhì)空間[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7 倪志娟;;哲學語境中的鏡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8 李海濤;趙霞;;從理想空間到異質(zhì)空間——介紹大衛(wèi)·沙恩的新的城市概念模型[J];國際城市規(guī)劃;2012年06期
9 劉曉華;;異托邦傳奇——卡梅隆電影的空間哲學[J];電影文學;2013年05期
10 易前良;;異托邦:御宅族群中的互動與交往[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順興;數(shù)字公共藝術(shù)的“場”性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2 張敏生;時空匣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孔一蕾;大衛(wèi)·馬洛夫小說中的澳大利亞家園建構(gòu)[D];蘇州大學;2011年
4 華霞虹;消融與轉(zhuǎn)變[D];同濟大學;2007年
5 侯斌英;空間問題與文化批評[D];四川大學;2007年
6 趙福生;福柯微觀權(quán)力思想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7 王建民;中國社會的象征二元結(jié)構(gòu)[D];吉林大學;2008年
8 石艷;我們的“異托邦”[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王弋璇;暴力與沖突[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10 謝納;空間生產(chǎn)與文化表征[D];遼寧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秀林;《蒼河白日夢》的敘事藝術(shù)[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許瑋;歷史街區(qū)更新改造中異質(zhì)建筑的再利用初探[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3 蔡偉;烏托邦理論的傳統(tǒng)特征與當代轉(zhuǎn)向[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孫錦;吉卜林動物小說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靳麗麗;《法國中尉的女人》敘事的空間形式[D];河北大學;2011年
6 寧鵬飛;?驴臻g理論及空間美學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7 孫慧敏;解讀《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中的空間敘事[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8 付穎;從生命哲學視角解讀?思{的《喧嘩與騷動》[D];江南大學;2012年
9 牟偉;1997年之后的香港電影空間建構(gòu)[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刁棟林;論20世紀80年代初期小說敘事中的“空間”[D];暨南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龍迪勇;;敘事學研究的空間轉(zhuǎn)向[J];江西社會科學;2006年10期
2 周和軍;;空間與權(quán)力——福柯空間觀解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關(guān)穎雄;;論威廉·?思{小說的神秘偵探情結(jié)[J];作家;2009年10期
2 愛德溫·麥克唐威爾;梁赤民;;?思{十四首愛情詩即將出版[J];世界文化;1986年02期
3 余華;;奧克斯福的威廉·福克納[J];上海文學;2005年03期
4 李春暉;;探索進入《八月之光》世界的途徑[J];世界文化;2010年08期
5 朱葉;道德與美的探索—《獻給艾米莉的玫瑰》的主題與風格初探[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6年04期
6 潘小松;;近十年美國文學研究在中國著述巡禮(續(xù))[J];博覽群書;2001年06期
7 黎明;威廉·?思{的創(chuàng)作歷程[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8 孫江;;?思{最向往的職業(yè)(外二篇)[J];朔方;2010年02期
9 王祖友;;跨越時空的對話——《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對話:威廉·福克納創(chuàng)作藝術(shù)研究》一議[J];當代外語研究;2011年01期
10 高小芹;;多角度解讀《獻給愛米麗的玫瑰》[J];商業(yè)文化(學術(shù)版);2010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燕;;英語進行體的表意功能及翻譯[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8年翻譯學術(shù)研討會交流論文匯編[C];2008年
2 譚力海;;中文認知加工與學習的腦成像研究[A];第一屆全國腦與認知科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湯曉林;;語氣副詞“一旦”及其教學[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戴清;;藝術(shù)默契、審美定勢與超越——兼談近期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得失[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5 蔡有恒;;英漢垂直性空間隱喻對比[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6 張禮牡;;試析《押沙龍,押沙龍!》的敘事特色[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王傳杰;;中外色彩表意之差異[A];色彩科學應(yīng)用與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譚見初;;英漢習詞的意象功能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9 喻禾;;論網(wǎng)絡(luò)語言詞匯的特征表現(xiàn)及其影響[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葉新;;A.斯科特·伯格和《天才的編輯》——《天才的編輯》的創(chuàng)作、出版和傳播[A];編輯文化論: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四屆年會優(yōu)秀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文俊;關(guān)于《福克納隨筆》的隨筆[N];文匯報;2008年
2 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 張小樂;申論寫作中的語言表意功能[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7年
3 ;百萬歐元購回喬伊斯6頁手稿?思{2頁書信拍至近1.8萬美元[N];文學報;2006年
4 向明;文學大師的“另一面”[N];中國教育報;2005年
5 蘇童;不好讀也不放棄[N];中華讀書報;2007年
6 李開復(fù);成功就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N];光明日報;2007年
7 李莉;表意和抒情[N];中華新聞報;2004年
8 熊元義;敬畏天山[N];文藝報;2006年
9 ;超越時尚也許只需半步[N];中國文化報;2003年
10 山東省棗莊八中 卓厚寶;積學以儲寶 酌理以富才[N];中國教育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m 波;亂中求序—《喧嘩與騷動》的文體特質(zhì)[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7年
2 董麗娟;狂歡化視域中的威廉·?思{小說[D];南開大學;2009年
3 劉國枝;威廉·福克納荒野旅行小說的原型模式[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杜翠河;漢語“在”字句與越南語“(?)”字句對比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2年
5 盧國榮;二十世紀美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文學觀照[D];吉林大學;2008年
6 張春;《尤利西斯》文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7 張杰;明清江南地域社會才女群體現(xiàn)象的社會學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8 王曉姝;哥特之魂——哥特傳統(tǒng)在美國小說中的嬗變[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閆美合;從威廉·?思{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探討他矛盾的女性觀[D];蘭州大學;2011年
2 趙晨;威廉·福克納代表作中毀滅式女性形象的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張其亮;事實和虛構(gòu):威廉·?思{的種族批判思想探究[D];浙江大學;2012年
4 金永學;英文字母作為語言符號的表意功能的認知研究[D];延邊大學;2012年
5 張春艷;美好人性的召喚[D];吉林大學;2004年
6 陸雷;威廉·?思{小說中的迷惘青年[D];蘇州大學;2005年
7 葉慧;帶“得”字的程狀補語句及其表意功能探析[D];暨南大學;2000年
8 王傳習;聆聽與對話——論?思{影響下的80年代中國小說[D];蘇州大學;2004年
9 王海霞;生命中的沖突與傷痕[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10 俞全華;《押沙龍,押沙龍!》文體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1758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17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