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勞倫斯《兒子與情人》中象征意象的解讀
本文選題:勞倫斯 + 小說《兒子和情人》。 參考:《語文建設》2013年23期
【摘要】:勞倫斯在他小說《兒子與情人》中利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借助于隱蔽的意象與象征性的語句成功地賦予了整部小說的象征意象。其以筆下的花、月亮、以及動物意象同人物的思想互為默契給該小說增添了無窮韻味及生態(tài)內涵。這里我們詮釋該小說的內在主旨與人物思想的繁雜隱蔽性。試從花與主人公的一些聯(lián)系來對該小說作品做分析解讀。
[Abstract]:Lawrence uses a lot of symbolism in his novel son and Lover. With the help of hidden images and symbolic sentences, the whole novel is successfully endowed with symbolic images. The flowers, the moon, and the animal images in his works add endless charm and ecological connotation to the novel. Here we annotate the inner purport of the novel and the complexity and concealment of the characters' thoughts.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novel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lower and the protagonist.
【作者單位】: 河南工程學院;
【分類號】:I561.0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曉玉;死與愛的審美意境——《戀愛中的女人》形式論[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1期
2 黃小勇;《兒子與情人》象征意象分析[J];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3 周漢林;;文苑滄桑 誰主沉浮——論“勞倫斯熱”與勞倫斯愛情觀[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4 何昌邑;深層的潛流——評勞倫斯所著的《恰特茉夫人的情人》[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5 王南;文明與人的悲劇性沖突──讀D·H勞倫斯《恰特利夫人的情人》[J];語文學刊;1996年01期
6 劉維榮;淺析勞倫斯小說中的若干意象[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7 張中載;獨特的勞倫斯,獨特的《虹》[J];外國文學研究;2000年04期
8 王東;;論勞倫斯詩歌的核心主題[J];長城;2010年06期
9 蘇萌;讀“再見,我的弟弟”[J];外國文學研究;1980年01期
10 ;如何看待勞倫斯的小說[J];文藝理論研究;198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耿瀟;;勞倫斯的小說與生態(tài)倫理問題[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林峰;;從生態(tài)哲學角度解讀勞倫斯的《查泰來夫人的情人》[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穆寶清;;《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滿生態(tài)思想的作品[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黃穎思;;重建和諧——《查特萊夫人的情人》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解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張勝蘭;;《虹》中人物之間的倫理關系[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呂涵;周曉芳;;從心理分析角度試析《赤裸的心》及《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蘇友芬;;簡述女作家共同的敘事形式選擇——小說[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8 劉須明;;寫出一個女性自己的世界——曼斯菲爾德與勞倫斯作品比較閱讀[A];終結與起點——新世紀外國文學研究[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黑馬(翻譯家、作家);為了還事物以本來面目[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2 早報記者 石劍峰;勞倫斯·布洛克:陪馬修一起變老[N];東方早報;2011年
3 沈大力;花都紅杏又出墻[N];中華讀書報;2007年
4 饒暉 (中央戲劇學院);光里、塵里的勞倫斯[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5 余光中;阿拉伯的勞倫斯[N];中國郵政報;2003年
6 余緩;勞倫斯的真情世界[N];湖南日報;2000年
7 傅小平;勞倫斯:開啟跨越時空的對話[N];文學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康慨;革命已經結束,文學繳性投降[N];中華讀書報;2010年
9 “馬修·斯卡德系列”簡體中文版責任編輯 老于;地面之下的紐約[N];南方周末;2011年
10 東東;將性愛提升到美學高度[N];中國郵政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苗福光;生態(tài)批評視角下的勞倫斯[D];山東大學;2006年
2 周玉忠;文壇鳳凰的斑斕色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3 高蘭;利維斯與英國小說傳統(tǒng)的重估[D];吉林大學;2009年
4 羅杰鸚;英國小說中的視覺召喚[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5 顧梅瓏;審美主義及其在西方19世紀以來文學中的流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為民;《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三部文稿中性描寫的差異與表征[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劉丹;二十世紀初期英語自傳體小說敘事策略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8 張春;《尤利西斯》文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涂艷蓉;戴·赫·勞倫斯小說人與自然關系主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鄭曉莉;勞倫斯詩歌中意象之表現(xiàn)及性愛之描述[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吳懷琴;勞倫斯《兒子與情人》、《虹》和《戀愛中的女人》中的無政府主義思想[D];西南大學;2011年
4 劉思陽;從厄秀拉的形象看勞倫斯的女性觀[D];吉林大學;2004年
5 孔力秋;試論勞倫斯小說中的生命哲學[D];吉林大學;2004年
6 劉際華;尋找新生活的人:勞倫斯[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7 程心;從野性到神性[D];西南大學;2006年
8 王維;勞倫斯短篇小說中的審美觀和思想意識[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婭;從《羽蛇》看勞倫斯后期長篇小說中的救世思想[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10 宋桂友;人性之美[D];蘇州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9707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97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