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拉布街》中“霧”的解讀
本文關鍵詞:《新格拉布街》中“霧”的解讀 出處:《外國文學研究》2013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霧在小說《新格拉布街》中是一個重要的象征物,以一種駭人聽聞的形式多次出現(xiàn)在作品中。這種效果不僅與其鋪天蓋地的外表形態(tài)有關,而且來自它與跌宕起伏的文人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如果仔細分析小說中霧的變化、內涵及其對文人的影響,并以此來探求霧的本質,就會發(fā)現(xiàn)霧在小說中被賦予了一種特殊的象征意義。它象征著19世紀后期的英國文壇,即一個自治程度低的文學場,它對嚴肅作家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由此,這個象征物既深化了小說的主題,也為19世紀藝術作品中霧的豐富內涵增添了一層新的含義。
[Abstract]:Fog is an important symbol in the novel "New Grab Street", which appears repeatedly in a shocking form. This effec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its overflowing appearance. And from it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life of the literati. If we carefully analyze the changes of fog in the novel, its connota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literati, and 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fog. It will be found that fog is endowed with a special symbolic meaning in the novel. It symbolizes the English literary world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that is, a literary field with low degree of autonomy, which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serious writers. This symbol not only deepens the theme of the novel, but also adds a new meaning to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fog in the works of art in 19th century.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杭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作家生存危機:喬治·吉辛作品研究”【項目批號:12CWW026】 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研究課題“作家生存危機:喬治·吉辛小說研究”【項目批號:2011N14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561.074
【正文快照】: 一直以來,霧作為倫敦的一個重要象征物,頻頻出現(xiàn)在各種文藝作品中。在19世紀,霧又屢屢被賦予各種新意!胺▏嫾叶嗬装褌惗氐撵F看作是陰郁而危險的,其他的畫家如惠勒斯、莫奈和畢加索則重視霧的模糊性,因為它消解了真相和現(xiàn)實。法國作家戈蒂耶則在1842年的散文《倫敦一日》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應瓔;;大英博物館閱覽室與“書蔭幽谷的居民”——《新格拉布街》中的作家生存危機[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杜明業(yè);詹姆遜的文學形式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含力;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作家對貧困的書寫[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帆;;行走在文學與權力之間——以肖洛霍夫為例兼析斯大林模式下的蘇聯(lián)文學生產[J];社會科學輯刊;2011年03期
2 韓晗;;論電子傳媒中文本的分裂與再生——兼談電子傳媒時代的文學標準[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8年01期
3 姜春;;布迪厄“文學場”理論形成的思想淵源[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吳康茹;;對法國啟蒙文學中三個基本問題的認識[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5 皮埃爾·波迪歐;章國鋒;;文學場[J];外國文學動態(tài);1998年02期
6 周紅燕;;《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悲劇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年11期
7 焦建平;卡爾·桑德堡與“意象主義”[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8 劉保安;;虛幻與真實:桑德堡名詩《霧》賞析[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9 靳惠玲;;個人、家庭和社會悲劇的統(tǒng)一體——尤金·奧尼爾《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解析[J];名作欣賞;2008年14期
10 王子;;人生=黑夜?——評尤金·奧尼爾之《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J];藝術百家;2008年S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康慨;忘書墳新作鑄造百萬薩豐[N];中華讀書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倩;走向多元融合的文學創(chuàng)作[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韓躍;論喬治·吉辛的《新格拉布街》中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段耀國;尤金·奧尼爾劇作經(jīng)典意象解析[D];中國傳媒大學;2007年
4 劉薇;論布爾迪厄“文學場”[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藺娟;評戴維·洛奇《小世界》中的對話性與狂歡化[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增巖;《包法利夫人》在中國的經(jīng)典化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43493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43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