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小說的反諷敘事
本文關(guān)鍵詞:大江健三郎小說的反諷敘事 出處:《日本問題研究》2013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大江健三郎 反諷敘事 不可靠敘事 元小說
【摘要】:反諷是大江健三郎小說敘事的顯著話語特征。大江健三郎在小說中通過不可靠敘述者的設(shè)置、元小說技法來形成敘述間距,從而達到強烈的反諷敘事效果。反諷是他使文本充滿張力,深化小說主題的策略之一。大江小說的反諷敘事不僅僅停留在小說中悖論要素的設(shè)置上,而且還體現(xiàn)在他對"事實與虛構(gòu)"這一小說本體內(nèi)容的認識上。在這個意義上,反諷敘事體現(xiàn)了大江小說的批判精神,展現(xiàn)了他對小說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
[Abstract]:......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外語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0YJC752019) 河南省教育廳2012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2012-QN-040) 河南省教育廳2011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2011-QN-231)
【分類號】:I313.0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西方文藝理論中,反諷是一個內(nèi)涵豐富的概念。我們可以將之看作是一種修辭格,也可以將其認定為一種敘事策略、敘事結(jié)構(gòu),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創(chuàng)作原則、一種生存論哲學理念!八(反諷)是作者由于洞察了表現(xiàn)對象在內(nèi)容和形式、現(xiàn)象與本質(zhì)等方面復(fù)雜因素的悖立狀態(tài)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龐希云;生命與神話的凝聚——讀大江健三郎小說《飼育》[J];閱讀與寫作;1997年11期
2 朱鴻;大江健三郎的啟示[J];小說評論;2001年01期
3 蘭立亮;從《死者的奢華》看大江健三郎對存在主義的接受和超越[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張景韜;;大江健三郎封筆之作《別了,我的書!》[J];出版參考;2006年28期
5 邱華棟;;大江健三郎:創(chuàng)造世界文學之一環(huán)的亞洲文學[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10年01期
6 邱華棟;;大江健三郎:創(chuàng)造世界文學之一環(huán)的亞洲文學(1935—)[J];西湖;2010年02期
7 邢偉川;;呼喚通向未來的“新教育”——我讀大江健三郎《致新人》[J];基礎(chǔ)教育課程;2010年05期
8 文潔若;在曖昧的日本——談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J];讀書;1996年08期
9 劉伯祥;大江健三郎與亨利·米勒[J];日本學論壇;1998年02期
10 唐月梅;;大江健三郎及其在中國[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00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于進江;;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學活動軌跡探源——《奇妙的工作》問世為止[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2 王琢;;日本當代文學述評[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昌偉;鐵凝莫言合薦大江健三郎口述自傳[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2 許金龍;呼喚良知[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3 車前子;我們在暖昧的亞洲[N];大眾科技報;2000年
4 本報特約記者戴錚;特立獨行者獲大江健三郎獎[N];中華讀書報;2011年
5 實習生 劉亞文;大江健三郎新作借力吸引讀者[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6 許金龍;魯迅、毛澤東對我影響深遠[N];中國藝術(shù)報;2006年
7 書評人 薛靜;大江健三郎和孩子們一起穿越時空[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8 世文;大江健三郎第五次訪問中國[N];文藝報;2006年
9 記者 舒晉瑜 李晉悅;再猛烈的逆風也無法驅(qū)散希望[N];中華讀書報;2006年
10 戴錚 編譯;大江:期待一種語言“揭竿而起”[N];東方早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蘭立亮;大江健三郎小說敘事藝術(shù)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2 王新新;大江健三郎的早期文學世界[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王琢;想象力論:大江健三郎的小說方法[D];暨南大學;2002年
4 劉炳范;戰(zhàn)后日本文學的戰(zhàn)爭與和平觀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吳嵐;“世界文學”視域下的中日現(xiàn)代文學比較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0年
6 尚一鷗;村上春樹小說藝術(sh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林進;日本現(xiàn)當代純文學的風向標[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政良;大江健三郎文學中的戰(zhàn)爭認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江清;論大江健三郎小說中的狂歡精神[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寶劍;試論大江健三郎文學中的和平意識[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安徽;繼承與超越——論大江健三郎與薩特的存在主義[D];吉林大學;2004年
5 徐麗鵑;反諷敘事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彭巧艷;大江健三郎小說的敘事時間[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楊振喜;試論大江健三郎的早期存在主義文學[D];吉林大學;2004年
8 董曉娟;“戰(zhàn)斗的人道主義”[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凡;《米格爾大街》反諷敘事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10 韓靜;大江健三郎后期作品中的互文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3531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353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