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視域下《浮現(xiàn)》對工具理性霸權的批判
本文關鍵詞:空間視域下《浮現(xiàn)》對工具理性霸權的批判
更多相關文章: 阿特伍德 《浮現(xiàn)》 工具理性 霸權 自然生態(tài) 空間
【摘要】:工具理性霸權源于現(xiàn)代社會人類對知識及其技術產(chǎn)品極度推崇的信仰,體現(xiàn)為對絕對技術理性的追求,貶斥了人的感性價值,造成了人性的異化。根據(jù)后現(xiàn)代空間理論,這種異化總是憑借資本向鄉(xiāng)村空間的流動,以機械文明對鄉(xiāng)村空間的侵入為表征,從發(fā)達地區(qū)蔓延到發(fā)展中地區(qū),客觀上提出了人性救贖的問題。阿特伍德的小說《浮現(xiàn)》生動地展現(xiàn)了這種蔓延,并通過對工具理性霸權所造成的人性異化的描繪,對其展開揭露和批判,同時提出回歸自然的人性救贖之途!陡‖F(xiàn)》在創(chuàng)作理念上遠超過一般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作品,在全球化背景下獨具現(xiàn)實意義。
【作者單位】: 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
【基金】:遼寧省社科規(guī)劃基金(L11DWW005)
【分類號】:I711.074
【正文快照】: 一、工具理性霸權及其批判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eason),①是指人作為實踐的主體以知識和技術作用于實踐的客體的能力。自14世紀文藝復興起,人的主體性在反對宗教神學的桎梏中獲得了不斷的張揚,尤其是在經(jīng)歷了18世紀的理性主義啟蒙運動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類對自身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訓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若干問題[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劉忠;;翻轉(zhuǎn)的程序與顛倒的當事人——正當程序理論的電影文本解讀[J];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3 沈湘平;;以“回到”的方式“經(jīng)過”[J];北方論叢;2010年01期
4 王婷;;西方馬克思主義技術理性批判理論探析[J];北方論叢;2010年02期
5 杜早華;;從自由的悖論看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6 張力娜;;“自由”概念的各種區(qū)分及其內(nèi)在邏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7 寧樂鋒;;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對社群主義的超越——基于方法論視角的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張笑宇;;索爾茲伯里的約翰與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中世紀淵源[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10年04期
9 龍衛(wèi)球;;物權法定原則之辨:一種兼顧財產(chǎn)正義的自由論視角[J];比較法研究;2010年06期
10 趙志浩;;網(wǎng)絡文化對人們生活影響的哲學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劉業(yè)進;莫志宏;;從集中控制到框架條件管理——城市規(guī)劃的演化理論視角[A];2011城市國際化論壇——全球化進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論文集)[C];2011年
2 徐大建;;社會公平、和諧與經(jīng)濟效率[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3 喬國強;;用異端向正統(tǒng)挑戰(zhàn)的阿多諾[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4 金冠軍;鄭涵;;傳媒市場競爭與文化多樣性的歷史命運——以亞洲傳媒發(fā)展為個案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年度主題卷)[C];2008年
5 王新龍;;國際安全合作:一種安全哲學視角的解讀[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6 李小科;;本真的自由和變異的“自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第一章讀解[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7 陳德中;;從價值多元主義到政治現(xiàn)實主義——B·威廉姆斯政治哲學探析[A];全國“當代西方哲學的新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8 韓兆柱;江毅霖;;新公興管理中的自由主義與轉(zhuǎn)型中的善治[A];2013年區(qū)域經(jīng)濟與河北沿海地區(qū)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9 孫柳;;幸福的根源:人類社會與勞動實踐[A];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論叢2013卷第2輯[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涵;法蘭克福學派的知識社會學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道麟;美學視野下的語文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任相梅;張煒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馬新宇;辯證法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虛無主義的超越[D];吉林大學;2011年
6 劉鵬;疑難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規(guī)范性來源[D];吉林大學;2011年
7 楊曉暢;多元社會的正義事業(yè)[D];吉林大學;2011年
8 吳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學反思[D];吉林大學;2011年
9 關曉銘;財產(chǎn)權利的政治邏輯[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張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國家建構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實質(zhì)課稅主義[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石實;隱秘的參與[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霞;青少年網(wǎng)絡生態(tài)文明教育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學倫理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陳慶祥;馬克思主義生態(tài)思想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任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伍本霞;論張君勱“修正的民主政治”[D];湘潭大學;2010年
8 谷立平;論互聯(lián)網(wǎng)“人肉搜索”的社會責任缺失[D];湘潭大學;2010年
9 王先林;自由與秩序[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楊虹;數(shù)字媒體藝術的呈現(xiàn)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莉;;阿特伍德小說《浮現(xiàn)》的生態(tài)主義解讀[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1年02期
2 張金秀;消費社會“吃”女人的本質(zhì)——論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的長篇小說《可食的女人》[J];社科縱橫;1997年04期
3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珀涅羅珀記(節(jié)選)[J];青年文學;2006年02期
4 馮亦代;;阿特伍德新作[J];讀書;1992年05期
5 鄭宇;;后現(xiàn)代語境下解讀阿特伍德敘事手法[J];長城;2010年12期
6 楊俊峰;動態(tài)過程與靜態(tài)結果——阿特伍德與后現(xiàn)代主義[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03期
7 傅俊;;“他是地球上的最后一個人”——讀阿特伍德的最新小說《羚羊與秧雞》[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03年06期
8 丁林棚;阿特伍德小說中“潛入地下”主題的反復再現(xiàn)[J];國外文學;2002年01期
9 楊春艷,李雪;對阿特伍德和品特《使女的故事》的對比分析[J];學術交流;2004年07期
10 陳君賢;;論《珀涅羅珀記》中的女性形象[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王文艷;;《浮現(xiàn)》中的生態(tài)主義表現(xiàn)[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國清;;詩歌與治療:論泰德·休斯的自然詩[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賴夏菲;;《貓眼》:女性主義和量子力學的完美共鳴[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張舒;;從加繆的《局外人》看理性對人的禁錮與異化作用[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苗鑫;;女權弱勢、男權霸權的歷史博弈—從海迪.哈特曼的“女權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啼笑姻緣”談起[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康慨;阿特伍德新作誤撞SARS[N];中華讀書報;2003年
2 薛憶溈;在黑暗中窺探[N];南方周末;2007年
3 童蔚 編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幻想與犧牲[N];中國婦女報;2000年
4 劉意青;存活斗爭的勝利者——加拿大女小說家[N];文藝報;2002年
5 韓忠華;《盲刺客》——張卷著的華麗掛毯[N];深圳商報;2003年
6 翻譯家 林少華;中國版村上文學的價值[N];中華讀書報;2008年
7 塵翎;生命的基調(diào)是關于接受他者[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3年
8 張柱林;大眾傳媒霸權下文學的可能出路[N];中國藝術報;2011年
9 高度 (編輯);活在死者的陰影中[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10 采寫 潘小嫻 張建平;愛與背叛的悲劇傳奇[N];信息時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張雯;身體的囚禁,,精神的逃離[D];浙江大學;2011年
2 李文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小說敘事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3 鄒濤;美國華人商文學:跨文明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歐翔英;西方當代女權主義烏托邦小說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6 孫德高;唯美的選擇與轉(zhuǎn)換[D];武漢大學;2005年
7 孔一蕾;大衛(wèi)·馬洛夫小說中的澳大利亞家園建構[D];蘇州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畢利;人類局限性的本質(zhì):對瑪格利特·阿特伍德的小說《浮現(xiàn)》的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2 陳薇;迷惘、尋找與回歸本真[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顏;從征服到和諧共生[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4 周岳琳;阿特伍德三部小說中的荒野意象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3年
5 朱紅榮;論阿特伍德小說中鏡子意象的多重敘事[D];暨南大學;2012年
6 王智麗;男權主義文化下的女性生存困境[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7 覃慶輝;魯濱遜與桑提亞戈形象的現(xiàn)代性批評[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李昕;為生存尋求第三條道路[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9 曾玉潔;從激進到溫和[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10 陶蘭;論阿特伍德突破人類中心主義的若干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750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17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