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論抒情詩的空間敘事

發(fā)布時間:2017-11-06 18:22

  本文關鍵詞:論抒情詩的空間敘事


  更多相關文章: 抒情詩 空間敘事 意象 空間意象敘事


【摘要】:抒情詩是實現情感交流的重要載體,內在地包含著敘事。與小說敘事不同,抒情詩主要不是依據以故事線性敘事相對應的方式展開,而是以空間敘事的方式形成。抒情詩的空間敘事表現為空間意象敘事,它成為抒情詩敘事的基本形態(tài)。透過詩人與欣賞者豐富的想象力,抒情詩展現出種種空間意象,它們相互并置與關聯,形成為空間意象敘事,從整體上顯示其意義。同為意象畫面,抒情詩中的意象畫面與繪畫中的畫面有所不同,表現出更多動態(tài)的色彩,引起欣賞者更為豐富而多樣的想象,展現出更為多重的意義。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敘事學研究中心;云南大學人文學院;
【分類號】:I106.2
【正文快照】: 一文學藝術,就其本質而言,實際上是人類的一種交流手段。文藝作品,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均是實現各種交流的物質載體。1958年,羅曼·雅各布遜在其《語言學與詩學》中將言語傳達的交流過程按照一個系統來加以分解,列出了一個有著廣泛影響的交流模式,其中包含著6個要素,在交流過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譚君強;;論抒情詩的敘事學研究:詩歌敘事學[J];思想戰(zhàn)線;2013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蔡玉輝;《荒原》中的意象[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韋虹;;西方文學作品中時間概念的嬗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趙金鳳;;《致他的嬌羞的女友》—另類的情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4 宗蔚;李加強;;中國古典詩歌與美國意象派詩歌中意象的比較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5 云得煜;論龐德意象主義詩學[J];安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6 田苗苗;;王佐良的英國散文研究述評[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 田苗苗;劉藝虹;;王佐良英國文學史研究的批評方法探析[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8 李志華;;安·馬維爾的《致他羞澀的情人》的修辭魅力[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08期

9 黃宗英;;試評安妮·布雷茲特里特的“文化叛逆”[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Imagists:the Pioneers of Modern Poetry[J];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邱紀軍;;意象派的詩學范式轉換[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王珂;;幸好新詩壇有鄭敏——論鄭敏的人品、詩品與文品[A];鄭敏詩歌研究論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肖曼瓊;翻譯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美蕓;詩學與政治:聶紺弩思想與創(chuàng)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艷花;毛姆與中國[D];復旦大學;2010年

4 劉翼斌;概念隱喻翻譯的認知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史記;惠特曼詩歌在中國的評介與接受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6 王文;龐德與中國文化[D];蘇州大學;2004年

7 楊元剛;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方珍平;表達的認知量度觀[D];復旦大學;2006年

9 齊磊;象征主義與中國現代詩歌[D];山東大學;2007年

10 洪雪花;意象主義在東西方文學中的回返影響研究[D];延邊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瀟;分判與會通:中西意象理論的對話[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朱小妹;論翟永明詩歌中的家族女性群像[D];西南大學;2011年

3 孟璐西洋;馬維爾詩中的時間主題[D];西南大學;2011年

4 孫蔚;約翰·鄧恩詩歌的生態(tài)解讀[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月彩;尼采哲學關照下的鄧恩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怡;文學全球化視野中龐德、艾略特與中國新詩意象的匯通[D];海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柳憲龍;20世紀30年代中國現代主義詩學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8 劉寧;魔鬼形象在西方文學中的嬗變[D];山東大學;2011年

9 溫彥芳;許渾與大歷十才子詩歌創(chuàng)作比較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10 吳昌國;從空間敘事視角分析《核時代》中的核焦慮[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麗娟;;空間VS文化:茶館空間敘事演化的隱性書寫[J];農業(yè)考古;2009年05期

2 余新明;;小說敘事研究的新視野——空間敘事[J];沈陽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3 閆立;;弗羅斯特詩作中浪漫主義色彩之管窺[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黃桂花;;也談新月派詩人陳夢家抒情風格[J];成功(教育);2008年03期

5 黃旭球;;試論語次傳遞與抒情詩歌[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4期

6 劉介民;開拓空間敘事新領域——論張世君《〈紅樓夢〉的空間敘事》[J];廣州師院學報;2000年09期

7 羅攸;;“中山詩群”及其現狀[J];詩歌月刊;2010年01期

8 吳濵;欒泰松;;論白先勇小說中的時空想象[J];前沿;2011年04期

9 樊曉君;;《金色筆記》的敘事空間建構[J];文學界(理論版);2010年08期

10 李耀宗;歐洲詩歌的新開始——古噢西坦抒情詩歌(上)[J];國外文學;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劉永紅;;俄漢詩歌句法對比研究導論[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劉衛(wèi)英;馬彥芳;;《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圣勸善施霖》的空間敘事藝術[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四輯)[C];2010年

3 李玫;;文學與影視作品中的上海書寫比較——以《長恨歌》為例[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孟君;;集體記憶的多副面孔——論“文革”的電影城市空間形態(tài)[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林珍;;《遠山淡影》中的不可靠敘述與讀者解讀[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郭紅梅;;新媒體藝術的空間敘事[A];2010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超;城市中的“心靈之書”[N];文藝報;2006年

2 湘明;古典小說研究的新成果[N];中國文化報;2002年

3 梁余晶;一扇了解澳洲的窗口[N];中國文化報;2008年

4 楊柳;讓文學通過電視貼近大眾[N];中國藝術報;2006年

5 金磊;用詩歌解讀建筑人生[N];中國建設報;2006年

6 毛翰;歌詞創(chuàng)作與和諧文化[N];音樂周報;2007年

7 川江;小刊物辦出大世面[N];文學報;2006年

8 郭奕華;嚴謹之下的自由者 費寧格[N];美術報;2008年

9 曾斌;少數民族小說中呈現的民族身份認同[N];中國民族報;2010年

10 陳英(北京大學);小說之外的茨威格[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妮;托妮·莫里森小說的空間敘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余新明;《吶喊》《彷徨》的空間敘事[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3 黃繼剛;愛德華·索雅的空間文化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韓曉;中國古代小說空間論[D];復旦大學;2006年

5 龍迪勇;空間敘事學[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6 項仲平;影視劇的影像敘事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7 侯桂杰;托馬斯·品欽小說敘事迷宮[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8 程雯慧;動畫的影像敘事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9 胡慧勇;歷史與當下危機中的伊恩·麥克尤恩小說[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10 楊莉;拜倫敘事詩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佳寶;中國當代電影藝術的空間敘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向莉莉;徐克電影的空間敘事[D];汕頭大學;2010年

3 曾嚴彬;試論電影中空間敘事的功能[D];中國傳媒大學;2013年

4 魯德明;《最藍的眼睛》的空間敘事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5 梁萌萌;《我的名字叫紅》空間敘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6 宋梅;隱喻時空—小論活動影像中的空間敘事[D];中國美術學院;2013年

7 張福萍;回旋于游戲之上的顛覆文本——論余華小說的空間敘事[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黃德泉;電影的空間敘事研究——以張藝謀導演的作品為例[D];北京電影學院;2005年

9 吳雯雯;想象中國的空間敘事[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孫永江;戰(zhàn)斗場景的空間敘事研究[D];山東藝術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114884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14884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730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