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游樂宮》:隱含于文本中的藝術家成長小說
本文關鍵詞:《迷失在游樂宮》:隱含于文本中的藝術家成長小說
更多相關文章: 約翰·巴思 《迷失在游樂宮》 隱含藝術家成長小說 安布羅斯 戲仿
【摘要】:約翰·巴思的短篇故事集《迷失在游樂宮》中的主人公安布羅斯,頻繁出現(xiàn)于各個故事,是連接各個故事的紐帶。安布羅斯對藝術的思考與追求傳載著巴思對敘述藝術的探索。通過探討安布羅斯的藝術意識與藝術成長的歷程,作品對藝術家成長小說的戲仿,以及安布羅斯的藝術成長與巴思的藝術創(chuàng)新之間的關系,旨在指出《迷失在游樂宮》是一部"隱含藝術家成長小說",從而進一步演示巴思對小說藝術的實驗與探索及其對我們研究巴思的后現(xiàn)代主義創(chuàng)作思想的重要啟示意義。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
【關鍵詞】: 約翰·巴思 《迷失在游樂宮》 隱含藝術家成長小說 安布羅斯 戲仿
【分類號】:I712.074
【正文快照】: 1.引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后現(xiàn)代派先鋒作家約翰·巴思的作品倍受評論界關注!睹允г谟螛穼m》(以下簡稱《迷》)發(fā)表后,評論家們各抒己見,對其進行了多層面的闡釋與解讀。有的批評聚焦于作品的虛無主義主題,有的側重討論作品的敘述特征,而多數(shù)則是討論作品的元小說寫作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肖誼;;文化語境與納博科夫美國時期的自反性寫作[J];外語教學;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春紅;;精神創(chuàng)傷,文化流浪者與“時空交錯”——從《洛莉塔》和《普寧》看納博科夫的文學主題[J];前沿;2008年10期
2 蒙柱環(huán);;文化流浪者、精神創(chuàng)傷與“時空交錯”——從《洛莉塔》和《普寧》看納博科夫的文學主題[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9年S2期
3 王卓;李炳慧;;“情”歸何處?——從《洛麗塔》中的地理空間說起[J];世界文學評論;2011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寧;從自傳體文學角度解析《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實生活》[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2 李蘭;納博科夫文學講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云波;;青春武俠:激情與煩惱[J];今古傳奇(武俠版月末版);2008年09期
2 宋莉華;;近代來華傳教士譯介成長小說述略[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0年06期
3 任超;;英美成長小說及其敘事特征[J];知識經(jīng)濟;2010年23期
4 黃守崗;;略論成長小說與美國文化[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S2期
5 買琳芳;買琳燕;;從成長小說視角解讀《看不見的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10期
6 孫勝忠;;成長的悖論:覺醒與困惑——美國成長小說及其文化解讀[J];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02年00期
7 李明信;魯迅與李光洙“成長小說”比較研究[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5年03期
8 林曉君;;論成長小說《數(shù)星星》[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9 李芳;;新時期成長小說的主題詞[J];語文學刊;2006年20期
10 買琳燕;;旅外過程中的人物成長——試析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畫像》[J];長沙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蓉梅;楊宏敏;;成長小說的另類敘事——論楊紅櫻的頑童成長小說[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2 馮麗君;;論《紫色》獨特的書信體成長敘事方式[A];第十七屆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3 趙海彥;;“為政治”與“逃逸政治”:“公眾化寫作”與“個體化寫作”——“十七年文學”兩種創(chuàng)作現(xiàn)象解讀[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1999.6)[C];1999年
4 孟繁華;;生存世界與心靈世界——新世紀長篇小說中的“苦難”主題[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5.4)[C];2005年
5 計紅芳;;多姿多彩的香港文學[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7.4)[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秉杰;《桃花魚》和“成長小說”[N];文藝報;2009年
2 何鎮(zhèn)邦;成長小說耐人尋味[N];人民法院報;2003年
3 彭驚宇;成長的變秦 青春的嘆惋[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4 徐妍 書評人;以“復雜性的精神”重寫戰(zhàn)爭題材成長小說[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5 張永祿;“80后”成長小說的得與失[N];文藝報;2007年
6 商報記者 鄒昱琴;《綠山墻的安妮》系列 經(jīng)典與流行相結合的本土化嘗試[N];中國圖書商報;2009年
7 施戰(zhàn)軍;中國式成長小說的生成[N];文藝報;2006年
8 孟繁華;成長小說與沒落群體[N];河北日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 陳熙涵;大人寫的成長小說遭冷落[N];文匯報;2001年
10 汪政;永遠的八十年代[N];文學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軍;索爾·貝婁成長小說中引路人的影響作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2 孫勝忠;無盡的求索和虛妄的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3 錢春蕓;行進中的“小說”中國[D];蘇州大學;2007年
4 買琳燕;從歌德到索爾·貝婁的成長小說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徐秀明;20世紀中國成長小說研究[D];上海大學;2007年
6 劉永春;在后現(xiàn)代性的地平線上[D];山東大學;2005年
7 易樂湘;馬克·吐溫青少年題材小說的多主題透視[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8 侯素琴;埃里!P斯特納早期少年小說情結和原型透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張向輝;守望·逃離·追尋[D];蘇州大學;2009年
10 韓永勝;中國現(xiàn)代教育小說概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婧;中國現(xiàn)代“成長小說”的敘事學研究[D];青島大學;2002年
2 鄭青偉;舊夢與新岸間的徘徊[D];河南大學;2011年
3 王輝娣;島上的迷途人[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施蕾;《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一部平衡的成長小說[D];浙江大學;2004年
5 任遠;簡·奧斯丁,,成長小說和道德判斷[D];復旦大學;2010年
6 楊李;《占卜者》:一部女性藝術家成長小說[D];蘭州大學;2010年
7 田廣文;困惑與張望[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艾莉莉;成長與探尋[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9 任戰(zhàn);重寫成長小說的傳統(tǒng)[D];復旦大學;2008年
10 王小博;安娜的精神旅程[D];蘭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0792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07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