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麗曲線》中尼克的社會認同危機
本文關(guān)鍵詞:論《美麗曲線》中尼克的社會認同危機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社會認同理論 社會認同危機 身份
【摘要】:《美麗曲線》是英國作家阿蘭·霍林赫斯特的第四部小說,正是憑借這部小說他在英國文壇一夜成名!睹利惽》獲得了2004年的曼·布克獎,該獎項所獎勵的作品代表著英國文壇的最高水平。這也是曼·布克獎自設立起三十六年來第一次把獎項頒給一部以同性戀為題材的小說。小說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撒切爾夫人執(zhí)政時期為時代背景,通過主人公尼克在倫敦的生活展現(xiàn)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時代特征以及這個時代所特有的社會問題。 大部分評論家都是從同性戀的角度解讀和分析這部作品。而本文旨在通過一個全新的視角——社會認同的角度來分析小說的主人公尼克。在尼克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社會認同危機是每一個人都不可回避的現(xiàn)實問題。通過對其進行透徹分析,使我們不僅了解和關(guān)注了那個特定歷史時代的特征,也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未來,引以為戒,找尋自我,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本文一共分為三個部分:引言、正文與結(jié)論。引言部分介紹了阿蘭·霍林赫斯特的成就與他的生活經(jīng)歷,小說《美麗曲線》的故事梗概,該小說的研究現(xiàn)狀,并論述了本文的研究意義與目的。 正文部分分為三章,第一章介紹了社會認同理論。社會認同理論是在社會身份理論的基礎上建立的。這一理論關(guān)注的是人們怎樣構(gòu)建他人和自己的身份。在本文中,”社會認同理論”指的是個人憑借自己在某個社群的成員資格,以此將自己和他人進行區(qū)分,而后將該社群中成員的典型特征加之在自己身上,使自己的特征和社群內(nèi)成員的典型特征相符。 第二章著重揭示了主人公尼克的社會認同危機在小說中的體現(xiàn)。小說中尼克的社會認同危機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尼克對自己定位的偏差和他方向感的喪失。尼克一心想脫離中層社會成為上層社會的成員,然而他最終被無情地趕出上層社會,使自己的身份處于不確定的狀態(tài)中。第二,,尼克個人言語的缺失。尼克為了討好上層社會的人,不惜通過模仿他們的語言特點來取悅他們,使自己的話語喪失了參與性和交際性的基本功能,而最終他也常常感到不知道到底該說些什么。第三,尼克的道德框架的崩潰。他學會吸食可卡因,唯利是圖,以至最終徹底喪失了自己的道德標準,無從判斷行為的好壞。 第三章闡述了尼克產(chǎn)生社會認同危機感的根源。尼克生活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英國,處于撒切爾夫人當政時期,保守黨為了控制越發(fā)嚴重的艾滋病危機,對同性戀采取極端排斥的態(tài)度。同時保守黨當政的英國政府崇尚對維多利亞時期傳統(tǒng)價值觀的回歸。而尼克這個生活在這樣背景下的同性戀過著淫亂、放縱的生活,這必然使他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陷入社會認同危機中。而尼克身邊的朋友相繼因為艾滋病死去,使他開始為自己的生命擔憂。這種自我焦慮感的增強又恰恰加重了他的社會認同危機感。 最后一部分是結(jié)論,總結(jié)小說主題、人物等方面體現(xiàn)出的社會認同危機,并結(jié)合當代社會進行了反思。阿蘭·霍林赫斯特緊緊抓住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時代特征,并反思了那段喧囂與動蕩的歷史。小說的主人公尼克不過是該時代的一個注腳,而在他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社會認同危機才是我們需要關(guān)注的重點。通過對其進行認真、透徹的分析,我們開始關(guān)注社會認同這個問題。該小說時刻警示處在當今社會的人們保持真我,不要陷入社會認同危機中而迷失了原本的自己。
【關(guān)鍵詞】:社會認同理論 社會認同危機 身份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561.074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9
- Introduction9-19
- Chapter Ⅰ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al Identification Theory19-30
- 1.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cial Identification Theory20-21
- 2. The Motivation of the Social Identification21-24
- 3. The Basic Process and Effects of the Social Identification24-27
- 4.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ocial Identification and Groups27-30
- Chapter Ⅱ The Presentation of Nick’s Social Identification Crisis30-47
- 1. The Deviation of the Position and the Loss of the Direction-Sense30-40
- 2. The Loss of Individual Words40-43
- 3. The Collapse of the Ethical Frame43-47
- Chapter Ⅲ The Analysis of Nick’s Social Identification Crisis47-55
- 1. The Background of the Special Period47-49
- 2. The Social Mainstream Ideology49-50
- 3.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Anxiety50-55
- Conclusion55-57
- Bibliography57-59
- Acknowledgements59-60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以及參加科研情況60-6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祝天智;論近代知識精英的政治認同危機[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10期
2 祝天智;論近代知識精英的政治認同危機[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10期
3 趙劍英,干春松;現(xiàn)代性與近代以來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危機及重構(gòu)[J];學術(shù)月刊;2005年01期
4 陸勇;;“民族國家”話語下的近代“中國”認同危機[J];許昌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5 吳玉軍;在危機和風險中積極探求一種合理的認同觀——評《當代認同危機的人學考察》[J];學術(shù)論壇;2004年06期
6 王玉俠;王磊;;自我認同危機及其應對路徑——基于泰勒“替代性道德根源”的考察[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朱蓉蓉;;近代中國的“少年論述”與國家認同危機[J];江海學刊;2012年01期
8 許燕;;外語教師自我認同危機與提升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13年01期
9 王成兵;對當代認同危機問題的幾點理解[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10 江琴;;自我認同及自我認同危機芻議[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成兵;;消費文化語境中的認同危機問題[A];以人為本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C];2008年
2 楊寶蘭;;我國近現(xiàn)代民間社會革命思潮的興起與啟示[A];中國現(xiàn)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劉永興;樊金娥;;社會心理學視域下的自我認同問題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喬納森·瓊斯 編譯 本報記者 李亦奕;蘇格蘭獨立會引發(fā)英國藝術(shù)界身份認同危機?[N];中國文化報;2014年
2 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 尹金萍;現(xiàn)代認同危機及其應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3 瑞典皇家人文、歷史和考古學院院士 羅多弼;中西文化 差異真那么大嗎[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4 張健;“認同危機”制約歐盟發(fā)展[N];人民日報;2006年
5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 周光輝 劉向東;全球化時代發(fā)展中國家的國家認同危機與治理[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6 環(huán)境保護部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jiān)督站 王茂杰;打消民眾疑慮 破解認同危機[N];中國環(huán)境報;2014年
7 本報特約評論員 作家 王蒙;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軟實力[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8 本報記者 龔丹韻;并非“工人階級”的認同危機[N];解放日報;2007年
9 張頤武;游戲之中的殘酷現(xiàn)實[N];中國文化報;2002年
10 寧波大學外語學院 許曦明;漢語的認同危機[N];文藝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成兵;當代認同危機的人學探索[D];北京師范大學;2003年
2 嚴智雄;高職院教育的認同危機及其后果[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楊桃蓮;大學生自我認同的建構(gòu)[D];復旦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燕飛;當代中國轉(zhuǎn)型社會政治認同危機與意識形態(tài)建構(gòu)[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艷茹;現(xiàn)代性社會背景下的認同危機與重建[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江琴;當代大學生自我認同危機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葉媛;論《美麗曲線》中尼克的社會認同危機[D];遼寧大學;2014年
5 江勇;虛擬生活中青年人格認同危機與重構(gòu)[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周志強;20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先鋒詩歌的認同危機[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郇娜;大學生網(wǎng)絡社會化中的自我認同危機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8 張國華;新世紀詩歌的認同危機[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樊娟;新生代大學生文化認同危機及其應對[D];浙江大學;2009年
10 王楠;從后殖民批評視角解讀庫切之《恥》中文化認同危機[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04842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1048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