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時期的創(chuàng)作訴求 ——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文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11 10:04
當20世紀80年代的“記憶”被貼上“激情”的時尚標簽,進入文化傳播領域成為大眾消費的精神快餐,“沉默的大多數(shù)”還有沒有機會敘述不同的記憶?在批評界已經(jīng)取得廣泛共識的那些,20世紀80年代文學創(chuàng)作與意識形態(tài)之間存在“蜜月”關系的說法,這究竟是否符合“文革”后文學創(chuàng)作實際?作為中國當代文學成就論爭的命題之一,20世紀80年代的文學究竟應該被當成是“遺產(chǎn)”還是“負債”?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僅促使作者將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當成研究對象,而且選擇了“過渡時期”的作家“創(chuàng)作訴求”作為學位論文的標題!斑^渡”當然是指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從“文革”到“改革”的轉(zhuǎn)變!皠(chuàng)作訴求”則是指作家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期望傳達的觀念、想法和意愿,以及傳達這些觀念、想法和意愿的方式。從創(chuàng)作思想而言,創(chuàng)作訴求表現(xiàn)為對“人民性”的重視;從創(chuàng)作內(nèi)容而言,作家訴求表現(xiàn)為對“現(xiàn)實生活”的強調(diào);從創(chuàng)作手段來看,創(chuàng)作訴求又體現(xiàn)在“創(chuàng)作手法”的革新。論文重點關注的是,被文學史忽視或遮蔽的作家或作品,以及那些人們熟悉作品的多樣性解讀。雖然涉及到作家重評、作品重析、思潮重估等諸多方面,但論文一直圍繞“創(chuàng)作訴...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1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問題的緣起
第二節(jié) 相關研究綜述
第三節(jié) 論述對象的厘定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義
第一章 文學史忽視的個性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異質(zhì)的“第二種忠誠”
第二節(jié) “文藝無為而治”的踐行
第三節(jié) “寫實文學”的遭遇
本章小結(jié)
第二章 形式探索中的現(xiàn)實關注
第一節(jié) “實驗戲劇”的人文性
第二節(jié) “仿意識流”的兩面性
第三節(jié) “新詩潮”的介入性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創(chuàng)作策略中的曲折表達
第一節(jié) 婚姻家庭敘事中的社會控訴
第二節(jié) “歷史”的虛構與“現(xiàn)實”的影射
第三節(jié) “偶然喜劇”表現(xiàn)的“必然悲劇”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文學主潮中的政治訴求
第一節(jié) “文革”人道災難的揭示
第二節(jié) “新時期”人道問題的提出
第三節(jié) 贊頌與鞭撻之間的價值立場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當代文學批評“蜜月”概念的起源與傳播[J]. 羅長青,顏芳艷. 云南社會科學. 2011(04)
[2]“重返八十年代”研究述評[J]. 羅長青.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6)
[3]何家棟的尊嚴[J]. 杜光. 炎黃春秋. 2010(05)
[4]“重返八十年代”與知識分子的精神焦慮[J]. 閻秋霞. 文藝爭鳴. 2010(07)
[5]反思的力度及其局限——重讀《剪輯錯了的故事》[J]. 張光芒. 名作欣賞. 2010(12)
[6]李澤厚、劉再復、甘陽對我們時代的影響——八十年代的反思與繼承[J]. 韓毓海. 當代作家評論. 2010(02)
[7]80年代的文學批評——以《文學評論》為中心[J]. 吳圣剛. 文藝爭鳴. 2010(05)
[8]“作為方法”的“八十年代”[J]. 洪子誠. 文藝研究. 2010(02)
[9]在“縫合”與“斷裂”之間——兩種文學史敘述與“重返八十年代”[J]. 羅崗. 文藝研究. 2010(02)
[10]沖突、妥協(xié)與選擇——關于“八十年代文學”復雜性的思考[J]. 王堯. 文藝研究. 2010(02)
博士論文
[1]五四鄉(xiāng)土小說與八十年代尋根文學比較研究[D]. 王曉恒.吉林大學 2009
[2]困頓與尋找[D]. 謝雪花.福建師范大學 2009
[3]文學政治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激進主義[D]. 黃旭.復旦大學 2008
[4]生態(tài)視野中的新時期文學研究[D]. 王軍寧.浙江大學 2007
[5]新時期文學批評的啟蒙話語研究[D]. 趙黎波.復旦大學 2007
[6]新時期文學場域研究[D]. 初清華.蘇州大學 2006
[7]無望的輪回[D]. 李建國.山東師范大學 2006
[8]日常生活和新時期文學[D]. 李秀金.華東師范大學 2005
[9]論80年代中國先鋒小說的語言實驗[D]. 翟紅.蘇州大學 2004
[10]80年代小說與西方荒誕思潮[D]. 王芳.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3
本文編號:3534480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1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問題的緣起
第二節(jié) 相關研究綜述
第三節(jié) 論述對象的厘定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義
第一章 文學史忽視的個性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異質(zhì)的“第二種忠誠”
第二節(jié) “文藝無為而治”的踐行
第三節(jié) “寫實文學”的遭遇
本章小結(jié)
第二章 形式探索中的現(xiàn)實關注
第一節(jié) “實驗戲劇”的人文性
第二節(jié) “仿意識流”的兩面性
第三節(jié) “新詩潮”的介入性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創(chuàng)作策略中的曲折表達
第一節(jié) 婚姻家庭敘事中的社會控訴
第二節(jié) “歷史”的虛構與“現(xiàn)實”的影射
第三節(jié) “偶然喜劇”表現(xiàn)的“必然悲劇”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文學主潮中的政治訴求
第一節(jié) “文革”人道災難的揭示
第二節(jié) “新時期”人道問題的提出
第三節(jié) 贊頌與鞭撻之間的價值立場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當代文學批評“蜜月”概念的起源與傳播[J]. 羅長青,顏芳艷. 云南社會科學. 2011(04)
[2]“重返八十年代”研究述評[J]. 羅長青.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6)
[3]何家棟的尊嚴[J]. 杜光. 炎黃春秋. 2010(05)
[4]“重返八十年代”與知識分子的精神焦慮[J]. 閻秋霞. 文藝爭鳴. 2010(07)
[5]反思的力度及其局限——重讀《剪輯錯了的故事》[J]. 張光芒. 名作欣賞. 2010(12)
[6]李澤厚、劉再復、甘陽對我們時代的影響——八十年代的反思與繼承[J]. 韓毓海. 當代作家評論. 2010(02)
[7]80年代的文學批評——以《文學評論》為中心[J]. 吳圣剛. 文藝爭鳴. 2010(05)
[8]“作為方法”的“八十年代”[J]. 洪子誠. 文藝研究. 2010(02)
[9]在“縫合”與“斷裂”之間——兩種文學史敘述與“重返八十年代”[J]. 羅崗. 文藝研究. 2010(02)
[10]沖突、妥協(xié)與選擇——關于“八十年代文學”復雜性的思考[J]. 王堯. 文藝研究. 2010(02)
博士論文
[1]五四鄉(xiāng)土小說與八十年代尋根文學比較研究[D]. 王曉恒.吉林大學 2009
[2]困頓與尋找[D]. 謝雪花.福建師范大學 2009
[3]文學政治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激進主義[D]. 黃旭.復旦大學 2008
[4]生態(tài)視野中的新時期文學研究[D]. 王軍寧.浙江大學 2007
[5]新時期文學批評的啟蒙話語研究[D]. 趙黎波.復旦大學 2007
[6]新時期文學場域研究[D]. 初清華.蘇州大學 2006
[7]無望的輪回[D]. 李建國.山東師范大學 2006
[8]日常生活和新時期文學[D]. 李秀金.華東師范大學 2005
[9]論80年代中國先鋒小說的語言實驗[D]. 翟紅.蘇州大學 2004
[10]80年代小說與西方荒誕思潮[D]. 王芳.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3
本文編號:35344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53448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