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武與嗜血——《詩經(jīng)》和《荷馬史詩》中的東西古代戰(zhàn)爭文化比較
[Abstract]:Through the war poems in the Book of songs and Homer epic, we can find tha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war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rom the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of war, the East is martial, the West is bloodthirsty; from the introspection of war, the East hates war, yearns for peace, and the West yearns for war. The reason for these differences lies in th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culture between East and West.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war between East and West are strongly reflected in the present territorial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作者單位】: 安徽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安徽大學外語學院;
【基金】: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優(yōu)秀青年人才基金項目(2011SQRW089)
【分類號】:I0-03;I10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彭秋實;;荷馬史詩與《詩經(jīng)》中戰(zhàn)爭詩的美學風格比較[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權雅寧;;詩教與中國“和”文化[J];孔子研究;2012年04期
2 唐啟翠;;“e鋁濉庇搿笆ト蘇耦臁鄙窕啊游幕蟠程窖啊骯な貳比綰巍笆槭饋盵J];百色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3 冀志強;;周代禮樂文化的基本結構——一種以“觀”為線索的考察[J];理論月刊;2013年01期
4 黃晨嶼;;探析《詩經(jīng)》用“嬰兒語”話成人世界的藝術魅力[J];家教世界;2013年02期
5 趙會莉;;“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詩經(jīng)》中的“媒”文化[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6 章米力;;疾患的表達及文學治療的生命力[J];百色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7 潘冬;;錢澄之《詩》學思想探析[J];凱里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許四輩;;祈求生殖——花兒會起源的再思考[J];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9 趙煥庭;;南海名淺考[J];熱帶海洋學報;2009年03期
10 石珂;;《詩經(jīng)》周人“祭祖詩”的認知與價值建構作用[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與道德批評[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興義;清代《詩經(jīng)》闡釋的詩學問題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2 汪祚民;《詩經(jīng)》文學闡釋史(先秦—隋唐)[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3 猶家仲;《詩經(jīng)》的解釋學研究[D];北京大學;2000年
4 周文;《全相平話五種》語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姜亞林;《詩經(jīng)》戰(zhàn)爭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敏;《詩經(jīng)》的認知詩學與心理分析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管恩好;青銅文化與《詩經(jīng)》發(fā)生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周建梅;哲學、歷史視野下的兩宋詞人心靈史[D];蘇州大學;2008年
9 羅建新;楚辭意象之構成考論[D];上海大學;2010年
10 黃亞琪;左江蹲踞式人形巖畫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宏;先秦情詩與古希臘情詩比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2 譚笑;中國大陸都市流行歌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俊麗;黃景仁及其詩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云飛;“徹底翻譯”理論視角下《論語》兩個英譯本中文化關鍵詞的翻譯研究[D];大連外國語學院;2011年
5 孟佳輝;穿越時空的紅都弦聲[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6 張偉;《詩經(jīng)》中的史詩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7 苗純嬌;《關雎》、《東方之日》、《九m》的巫術咒語因素解讀[D];延邊大學;2011年
8 曾建華;《左傳》用詩淵源考辨[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其道;史官創(chuàng)作與先秦散文的發(fā)展[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10 殷茜;《三國演義》與《荷馬史詩》比較研究[D];陜西理工學院;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金明;;《詩經(jīng)》中三首別具格調(diào)的戰(zhàn)爭詩[J];文學教育(下);2011年01期
2 王博文;;論《詩經(jīng)》戰(zhàn)爭詩的多視角書寫[J];語文學刊;2010年13期
3 魏改霞;;《詩經(jīng)》中戰(zhàn)爭詩的文化意蘊[J];語文學刊;2009年19期
4 歐小蓉;;略論《詩經(jīng)》中戰(zhàn)爭詩的內(nèi)容特色[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S1期
5 呂朝彬;;《詩經(jīng)》中周宣王時代的戰(zhàn)爭詩研究[J];名作欣賞;2011年14期
6 洪春華,周文;“止戈為武”——從《詩經(jīng)》戰(zhàn)爭詩歌看先秦之尚武精神[J];咸寧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7 納秀艷;;《詩經(jīng)》戰(zhàn)爭詩的美學特質(zhì)[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8 戰(zhàn)學成;李世蓮;張志超;;軍禮與《詩經(jīng)》戰(zhàn)爭詩[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9年06期
9 賀銳;李妍;;《邶風·擊鼓》:厭戰(zhàn)與人性的二重奏[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10 靳宜萍;;從《詩經(jīng)》戰(zhàn)爭詩看其悲劇性作品的審美價值[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永林;;詩化的法制——《詩經(jīng)》與漢代法制的關系研究[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2 王建堂;;《詩經(jīng)》與三晉文化[A];三晉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專集[C];1998年
3 潘嘯龍;;《詩經(jīng)》抒情人稱研究[A];2003年安徽省文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尹家琦;;《詩經(jīng)》中的建筑價值解讀[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九輯(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C];2008年
5 宋娟;木齋;;從記錄功能和敘事手法看《詩經(jīng)》的散文性[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6 黃維華;;“谷”與《詩經(jīng)》中三首女性悲怨詩[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7 錢振宇;;新老基礎性抗擾度標準差異性探討[A];2011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王同勛;;《詩經(jīng)》經(jīng)濟思想發(fā)微[A];集雨窖文叢——中國經(jīng)濟思想史學會成立20周年紀念文集[C];2000年
9 駱秉銓;任淑紅;陳興新;;比較不同方法測定主動脈PWV差異性[A];中國心臟大會(CHC)2011暨北京國際心血管病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任翌;;得體的修辭內(nèi)涵與《詩經(jīng)》“溫柔敦厚”的傳統(tǒng)[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張孺!√丶s記者 馬獻倫 通訊員 周玉潔 陳竹;千年《詩經(jīng)》口相傳[N];湖北日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雷新;領略2011西安世園會的魅力[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3 徐在國 安徽大學中文系;《詩經(jīng)異文輯考》促《詩經(jīng)》文本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李凌;溫柔敦厚還是激楚奔放?[N];社會科學報;2009年
5 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戴從喜;程俊英:《詩經(jīng)》是真金美玉[N];社會科學報;2005年
6 何晉;《詩經(jīng)》與植物學[N];中華讀書報;2003年
7 胡新生 徐祖明;淇水詩苑[N];中國藝術報;2011年
8 董智永;田國福:收藏 《詩經(jīng)》 版本第一人[N];經(jīng)濟參考報;2004年
9 楊義;中國文學與人文地理[N];人民日報;2010年
10 忽忽;當采風成為踩點[N];中國文化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雪萍;隋與唐前期《詩經(jīng)》文獻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孫秀華;《詩經(jīng)》采集文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3 袁靖;龐德《詩經(jīng)》譯本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4 鄒曉春;元白對《詩經(jīng)》接受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5 姜亞林;《詩經(jīng)》戰(zhàn)爭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孫世洋;上古“詩”的原型確立、范疇拓展與《詩經(jīng)》的形成源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孫興義;清代《詩經(jīng)》闡釋的詩學問題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8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汪祚民;《詩經(jīng)》文學闡釋史(先秦—隋唐)[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10 江林;《詩經(jīng)》與宗周禮樂文明[D];浙江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雪靜;《詩經(jīng)》男女春秋盛會與周代禮俗[D];河北大學;2003年
2 彭佳佳;《詩經(jīng)》中的生命文化原型及其美學精神[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3 谷小溪;康熙時期《詩經(jīng)》文獻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zhí)K羅;《詩經(jīng)》燕饗詩與周代禮樂文化的構建[D];暨南大學;2010年
5 徐雁;《詩經(jīng)》中形容詞同義詞的類別和多組同義詞的意義關系[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音;《詩經(jīng)》文學研究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D];北京大學;2010年
7 李小軍;《詩經(jīng)》變換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8 李健;朱熹《詩經(jīng)》詮釋思想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9 江山麗;《詩經(jīng)》及其注疏若干語法現(xiàn)象比較[D];吉首大學;2010年
10 蔣勝波;《詩經(jīng)》農(nóng)祭詩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3566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356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