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西方文學理論txt_場外理論的文學化問題
本文關鍵詞:場外理論的文學化問題,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快速導航:軒轅文獻網(wǎng) > 文秘文檔 > 學術論文
場外理論的文學化問題
時間:2016-10-11 7:49:00
相關推薦:
1.汽車發(fā)電機充電異常報警系統(tǒng)設計
2.建筑室內(nèi)裝飾設計的簡約風格設計
3.信息技術發(fā)展環(huán)境下的用戶需求與
4.廠礦噪聲的控制研究
5.超薄壁超窄墊圈自動雙端面磨加工
6.核電強迫風冷離相封閉母線熱平衡
7.燃氣管道閥門遠程控制系統(tǒng)設計中
8.關于聯(lián)合循環(huán)機組蒸汽系統(tǒng)的設計
9.關于古塔的變形問題的分析
10.磨機連接件的磨損機理研究
內(nèi)容摘要 文學的發(fā)展需要場外理論。在一些語境下,,場外理論的應用是必須的,具有重要而積極的意義。但是,要注意的是,正當?shù)膱鐾饫碚摰膽,或者說有效應用,必須立足一個正確的前提,這就是場外理論的文學化。否則,場外理論不能歸化為場內(nèi)的文學理論,很難給文學及其理論的發(fā)展以更多的、積極的意義。所謂場外理論的文學化,包含這樣幾重意思:其一,理論的應用指向文學并歸屬于文學。其二,理論的成果落腳于文學并為文學服務。其三,理論的方式是文學的方式。
關 鍵 詞 場外理論 強制闡釋 文學化 闡述焦慮
作 者 張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北京 100732)
各位先生:
我在這封來信中著重提出一個場外理論應用問題,供各位先生討論。誠如各位先生的意見,文學的發(fā)展需要場外理論。在一些語境下,場外理論的應用是必須的,具有重要而積極的意義。對于這一點我沒有異議。但是,要注意的是,正當?shù)膱鐾饫碚摰膽,或者說有效應用,必須立足一個正確的前提,這就是場外理論的文學化。否則,場外理論不能歸化為場內(nèi)的文學理論,很難給文學及其理論的發(fā)展以更多的、積極的意義。所謂場外理論的文學化,包含這樣幾重意思:其一,理論的應用指向文學并歸屬于文學;其二,理論的成果落腳于文學并為文學服務;其三,理論的方式是文學的方式。請允許我一一道來。
第一個問題,理論的應用指向文學并歸屬文學。這里要明確一個界線,做一個場域的劃分。當今的批評理論早已不是文學的理論了。傳統(tǒng)的文學批評和理論,是對文本具體特征和審美價值做文學、美學的評論。無論其理論如何闊大,指向如何遼遠,總體上都是以文本為核心,對文本做文學的具體解析和闡釋。這種理論和批評的文學指向明確,可以毫無歧義地定性為文學的理論。然而,大約是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西方理論界興起和放大了“批評理論”。這個理論不是或主要不是文學的含意,就其本意來說,它主要不是指向文本,尤其是文學文本。它指向理論,用漢語表達得更準確一點,可以稱作“批評的理論”。與文學理論不同,批評的理論不限于文學,而且主要不是文學。它規(guī)劃了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哪怕就是以文學為起由,其指向也是哲學、歷史、人類學、政治學、社會學等,文學以外其他一切方面的理論,而不是文學理論。更確切地說,批評理論的對象甚至也不是理論,而是社會,是理論以外的物質(zhì)活動。批評理論認為,社會也是一種文本,一切社會的運行和操作都是批評理論關注的內(nèi)容,理論要對實際的社會文本做出批評,以實現(xiàn)公共知識分子的社會關懷和理論責任。由此可見,對批評理論而言,文學不是它的主要興趣,它的興趣是批評社會,把批評理論當作甚至替代文學理論或文學批評是一個謬誤。這就是問題提起的基本語境。其核心是,我們共同討論的所謂文學理論及其強制闡釋是指什么。
首先,我應該表述清楚,我提出這個概念的本意是,對文學理論場域中存在的各種非文學的理論現(xiàn)象,以及對征用場外理論強制闡釋文本和文學的問題給予辨識和批評。這是文學理論的問題,不是批評理論的問題,不能用批評理論的特征或追求,為強制闡釋的諸種弊端開脫。在場外理論的征用上,還應該細致區(qū)分兩種現(xiàn)象,即征用文學闡釋場外理論,與征用場外理論闡釋文學。我認為,征用文學闡釋場外理論,是所謂批評理論的一個基本特征。遠的有弗洛伊德,通過征用《俄狄浦斯王》――古希臘經(jīng)典悲劇――論證他的心理學理論。近一些的,如詹姆遜的《政治無意識》,通過對福樓拜、康拉德、吉辛等大師作品的分析,提出并論證了他的政治無意識。在這個過程中,不排除他對作品的分析精彩獨到,也對文學理論的豐富和修正做出特殊的富于啟發(fā)意義的貢獻。但是,說到底,這不是文學理論,而現(xiàn)代意義的批評的理論,其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在理論而不在文學,它實現(xiàn)的是理論的文學化,即使用文學為理論服務,而不是文學的理論化,亦即構建文學的理論。這里沒有理論征用合理與不合理的問題,強制闡釋的場外征用,不是對這個問題的評述。
至于文學場內(nèi)的場外征用問題,我的基本看法是,場外征用有其合理的一面。我從來都贊成,跨學科交叉滲透是充滿活力的理論增長點。20世紀西方文論能夠起伏跌宕,一路向前,正是學科間強力碰撞和融合的結果。場外征用,正如周憲先生所言,“如果運用得當并得法,也可以豐富和深化文學理論及其文學闡釋。比如,符號學和結構主義理論等,一旦引入文學理論,并與文學理論的某些傳統(tǒng)加以融合,便產(chǎn)生新的解釋效力”①。但是'……剩余內(nèi)容,請點擊下方按鈕顯示。
本文關鍵詞:場外理論的文學化問題,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60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16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