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學理論論文 >

論里爾克的“經驗”詩學

發(fā)布時間:2018-05-29 14:51

  本文選題:里爾克 + 詩學 ; 參考:《東南學術》2012年01期


【摘要】:與二十世紀初期德法現(xiàn)象學哲學思想相對應,里爾克在文學領域提出了"詩是經驗"這一現(xiàn)象學命題,其內涵主要是通過"本質直觀",返回"心靈的內在空間",在物我融合中達到宇宙精神,以恢復人與自然在原初狀態(tài)下的同一關系,從而為現(xiàn)代世界中個體的生存尋求根據(jù)。但現(xiàn)象對里爾克來說主要是主觀精神的創(chuàng)造物,而不是現(xiàn)實的生活世界,詩與現(xiàn)實人生合一的理想更能體現(xiàn)出人類藝術自覺自由的真精神。
[Abstract]:Corresponding to the philosophy of German and French phenomenology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Rilke put forward the phenomenological proposition of "poetry is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Its connotation is mainly through "the essence intuitionistic", returns "the inner space of the soul", achieves the cosmic spirit in the material fusion, in order to restore the sam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the original state, thus seeks the basis for the survival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modern world. But to Rilke, the phenomenon is mainly the creation of subjective spirit, not the real world of life. The ideal of the unity of poetry and real life can better reflect the true spirit of human artistic consciousness and freedom.
【作者單位】: 浙江樹人大學人文學院;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浙江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項目編號:Y201018900)
【分類號】:I0-0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永波;;包蘊情懷的理性探索——評羅振亞著《朦朧詩后先鋒詩歌研究》[J];北方論叢;2005年06期

2 吳井泉;;文化融合:1940年代中國現(xiàn)代主義詩學的理想圖式[J];北方論叢;2008年01期

3 劉紀新;;從“沉醉”走向“超越”——中國現(xiàn)代詩歌中身體的演變[J];北方論叢;2011年03期

4 陳暉;張愛玲作品中現(xiàn)代主義的總體特征[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楊紹軍;;西南聯(lián)大學生詩人的創(chuàng)作及其外來影響[J];保山師專學報;2006年04期

6 王瓊;;淺談汪曾祺文學語言觀及其小說作品特色[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3期

7 趙志;;論穆旦詩歌語言的陌生化技巧——以《詩八首》為例[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9年01期

8 龍泉明,鄒建軍;論“詩是經驗的傳達”——中國現(xiàn)代詩學觀探討之一[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徐兆武;;九葉詩派對英美新批評理論的接受與揚棄——以袁可嘉為中心的討論[J];巢湖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施呷;王微萍;;論穆旦筆下的多余人[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斐;;李白詩歌中的劍意象分析[A];中國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與當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王圣貽;;意境與情緒 抒情與議論——讀辛笛詩歌札記[A];看一支蘆葦——辛笛詩歌研究文集[C];2012年

3 游友基;;辛笛詩歌的創(chuàng)作個性[A];看一支蘆葦——辛笛詩歌研究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福海;論海德格爾的本源之思與詩性突圍[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高亞斌;藏族當代漢語詩歌:本土經驗的現(xiàn)代表達[D];蘭州大學;2011年

3 王天紅;中國現(xiàn)代新詩理論與外來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4 張大為;立體的展開[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5 趙彬;掙脫文字夢魘后的舞蹈與歌唱[D];吉林大學;2005年

6 鮑昌寶;中國現(xiàn)代詩歌都市話語研究[D];南京大學;2002年

7 徐立錢;穆旦與英國現(xiàn)代主義詩歌[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8 謝雪梅;虛構敘事中時間的分形[D];浙江大學;2006年

9 易彬;論穆旦詩歌藝術精神與中國新詩的歷史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齊磊;象征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詩歌[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蓁子;針尖上的蜂蜜[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樊秀芝;痛苦與詩歌[D];山東大學;2010年

3 王波;類型·審美·超越[D];西南大學;2011年

4 尹春霞;論鄭敏早期詩歌的智性化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譚妍爽;論九葉詩人鄭敏的詩學觀[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6 曹夢琰;語言的軀體[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裴雙;渾然一體的哲理藝術世界[D];汕頭大學;2011年

8 李娟;陳染的“生存鏡像”與克爾凱郭爾的“孤獨個體”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9 周利眾;論穆旦詩歌的“非個人化”品質[D];云南民族大學;2011年

10 蔣永影;論穆旦詩歌中的中西文化沖突[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永波;;從經驗到形式——閱讀胡弦[J];詩刊;2009年14期

2 李華秀;;堅摯的生命體驗——試論梁宗岱對里爾克詩藝的把握[J];文史博覽;2005年Z2期

3 李永平;里爾克的詩歌之路[J];文藝研究;1998年05期

4 馬永波;;詩與存在:里爾克晚期詩學中的超驗維度[J];湖北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5 汪亞明;西詩影響與中國現(xiàn)代主知詩學的探索[J];詩探索;2002年Z1期

6 魏一媚;;論中國現(xiàn)代主知主義詩學[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01期

7 吳劍;;論馮至《十四行集》對里爾克詩學的證悟與偏移[J];湖北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8 陳均;;中國新詩“經驗”之說的引進與確立[J];河北學刊;2007年01期

9 韋s,

本文編號:195127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95127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51c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