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月刊》2012年06期
本文關鍵詞:現(xiàn)實關懷及其問題——對話中國文學理論未來之走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學術月刊》 2012年06期
投稿
現(xiàn)實關懷及其問題——對話中國文學理論未來之走向
【摘要】:中國文學理論的危機感由來已久。這種危機感不但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釋然,反而陡增了更多的迷茫、困惑和焦慮。并且,隨著21世紀以來文化形態(tài)的變遷、文藝格局的調整以及文學研究的式微,更加使之成為揮之不去的魔影。文學理論研究必須面對文學現(xiàn)實,對文學現(xiàn)實的追問具有多個層面,但其基本指向應是當下的"文學人"所關心的問題。將"文學現(xiàn)實"等同于"社會現(xiàn)實"、"文學現(xiàn)象"和站在"非中國"立場談論中國的現(xiàn)實,是目前存在的三個誤區(qū)。盡管我們不能肯定21世紀文學理論的核心話題就是"文學與圖像的關系",但是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已經初露端倪卻是毋庸置疑的。這就需要文學研究重建文學與語言與藝術的關系。將之視為文學研究的"血親";而艾布拉姆斯所說的"世界"、"作者"和"讀者"只是它的"鄰里"。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對文學與圖像問題的討論還只停留在價值判斷的層面。澄清并確立這樣的文學觀,有助于我們的文學理論找到一個正確的出口,而不至于被眼花繚亂的東西所迷惑,以便真正發(fā)現(xiàn)文學需要我們的理論做些什么。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基金】:
【分類號】:I0
【正文快照】:
文學理論應當面對怎樣的現(xiàn)實曾軍(以下簡稱“曾”):五年前,我們曾經討論過文藝學研究的相關問題。①當時主要討論的是中國文藝學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所走過的歷程,今天我們是否應該更多地立足現(xiàn)在、面向未來,即更多地關注中國文藝學的發(fā)展問題。也就是說,五年前我們更多的是回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趙憲章;曾軍;;[J];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范永康;;[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2 劉淮南;;[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李志宏;于建瑋;;[J];湖南社會科學;2011年01期
4 董希文;;[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2期
5 蔡梅娟;;[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6 楊倩;;[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9年02期
7 孫曉明;李倍雷;;[J];文化學刊;2011年01期
8 張衛(wèi)東;;[J];文藝評論;2008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秦春;[D];蘇州大學;2009年
2 韓玉潔;[D];蘇州大學;2009年
3 王剛;[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子桔;[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2 于茀;汪樹東;;[J];文學評論;2009年01期
3 錢中文;;[J];文學評論;1992年03期
4 肖建華;;[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6年02期
5 陶徽英;;[J];南昌高專學報;2006年06期
6 楊書朋;;[J];時代人物;2008年09期
7 馮憲光;[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8 王元驤;[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9 施秋香;;[J];社會科學評論;2007年03期
10 吳春平;;[J];文學評論;2007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立群;;[A];詩歌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畢光明;;[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蔣述卓;;[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5.4)[C];2005年
4 謝敏;;[A];任乃強與康藏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9年
5 李春勇;;[A];“哲學、宗教和科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視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陳伯海;;[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7 姚才剛;;[A];閩學與武夷山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肖濱;;[A];呼吁公共預算:來自政治學、公共行政學的聲音——第一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鞠曦;;[A];《國學論衡》(第四輯)[C];2007年
10 丁為祥;;[A];中國寶雞張載關學與東亞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程勇;[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2 文學所 杜書瀛;[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3 李媛媛;[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4 洪治綱;[N];北京日報;2002年
5 本報評論員 魏英杰;[N];杭州日報;2007年
6 董學文 金風;[N];人民日報;2001年
7 王躍生(北京大學教授,博導);[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8 洪修平 白欲曉;[N];光明日報;2002年
9 斯義寧;[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10 本報記者 陳紅;[N];財經時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趙繼紅;[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2 肖向明;[D];中山大學;2006年
3 楊斌;[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4 曾林;[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5 何軍民;[D];安徽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楊;[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黃江蘇;[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珍真;[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4 Wirat Naraniratsai(張偉鋒);[D];華僑大學;2007年
5 吳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練海虹;[D];西南大學;2007年
7 常晶;[D];西南大學;2008年
8 杜文婷;[D];西南大學;2009年
9 竇志偉;[D];重慶師范大學;2003年
10 楊爽;[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現(xiàn)實關懷及其問題——對話中國文學理論未來之走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939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9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