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優(yōu)秀拉丁舞選手恰恰舞關鍵技術差異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體育舞蹈專項柔韌與協(xié)調性的訓練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武漢體育學院》 2015年
中外優(yōu)秀拉丁舞選手恰恰舞關鍵技術差異性研究
石琛
【摘要】:恰恰舞起源于古巴,其前身是古巴當?shù)鼐用竦耐溜L舞名叫曼波(MAMBO)[1],它和倫巴、桑巴、牛仔、斗牛五個舞種統(tǒng)稱為拉丁舞,拉丁舞在我國發(fā)展時間不長[2],上個世紀末國內有關拉丁舞的項目是少之又少。直到本世紀初,隨著越來越多人參與到拉丁舞中和拉丁舞專業(yè)選手也迅速增加,同時各種大規(guī)模拉丁舞比賽的舉辦,使得拉丁舞在我國的發(fā)展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雖然拉丁舞在我國發(fā)展速度很快,發(fā)展規(guī)模很大,但是由于拉丁舞是西方舞蹈,蘊含了濃厚的西方文化,且我國在培養(yǎng)拉丁舞選手的方式上存在急功近利的現(xiàn)象,這就導致了我國選手的舞蹈技術水平不突出,在國際大型比賽中也很難戰(zhàn)勝國外優(yōu)秀選手取的較好的名次。本研究根據(jù)體育舞蹈比賽的評分規(guī)則即姿態(tài)平衡、動作質量、動作與音樂、雙人配合、編舞與表現(xiàn)這5個方面,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錄像觀察法等方法,以全國拉丁舞錦標賽前三名的選手和黑池舞蹈節(jié)拉丁舞前三名的選手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專家的訪談和問卷調查,分析研究影響恰恰舞比賽成績的關鍵技術有哪些,然后通過觀看視頻對比分析中外優(yōu)秀拉丁舞選手恰恰舞關鍵技術的差異性,分析總結存在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為以后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拉丁舞選手提供理論依據(jù)。研究結果如下:(1)影響恰恰舞成績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身體技術、雙人配合技術、動作節(jié)奏處理技術、速度力量控制技術、平衡技術這五個方面的內容。(2)對比分析中外優(yōu)秀拉丁舞選手恰恰舞關鍵技術發(fā)現(xiàn):國內選手在舞蹈中胯的扭轉和小肢體修飾動作比國外選手要弱,強力旋轉的速度、動作穩(wěn)定性和平衡技術能力也不如國外選手,在動作節(jié)奏的處理上沒有創(chuàng)新,動作的處理技術能力也不如國外選手。(3)中外有修拉丁舞選手恰恰舞的關鍵技術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拉丁舞的歷史發(fā)展和文化差異、選手人種的不同、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素質的差異、教師水平和訓練方式的差異。其中身體素質、教師水平和訓練方式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732.8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曉媛;;淺談拉丁舞倫巴基本技術教學[J];成功(教育);2011年01期
2 張艷枚;;拉丁團體舞音樂的創(chuàng)編[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3 劉軍華;;淺論高校開設體育舞蹈課程的必要性[J];鄂州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4 郝俊;;體育運動中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辨證關系的初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15期
5 張忠新;賈富馳;;我國高水平女子長拳自選套路難度動作編排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6 孫藝萌;;舞蹈教學中平衡能力的科學訓練[J];科技信息;2008年28期
7 王彥;;論音樂訓練法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應用[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9期
8 李萍;;我國高校體育舞蹈課開展研究[J];青春歲月;2011年12期
9 周小燕;;中外體育舞蹈水平差距與對策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8年09期
10 張士文;李靜;;體育舞蹈審美新標準的解讀[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曾茂林;建構“教育場論”關鍵因素探析[D];四川師范大學;2003年
2 王光;廣西城市少兒體育舞蹈發(fā)展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蔡杰;國內外優(yōu)秀拉丁舞蹈選手倫巴舞蹈關鍵技術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焦獻策;翟曉玉;;體育舞蹈的健身價值以及在高職院校推廣的必要性[J];才智;2011年34期
2 謝飛;;2011年全國武術套路冠軍賽女子太極劍難度動作編排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17期
3 青小力;;高校瑜珈選項課程學生專項體能特征的研究[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2年14期
4 劉偉校;;體育舞蹈專項力量與耐力訓練內容的研究[J];湘南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5 郝冰花;;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實踐研究[J];大舞臺;2013年09期
6 吳本亮;;倫巴舞的重拍問題探析[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3期
7 歐岳山;;普通高校體育專業(yè)拉丁舞教學中女生心理特點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年21期
8 李本一;姚丹;翟曉丹;;第十一屆全運會武術套路女子刀術難度動作編排選用分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9 劉偉校;;體育舞蹈專項柔韌與協(xié)調性的訓練研究[J];科技視界;2012年31期
10 林凱明;吳佩霞;;韓山師范學院武術隊難度動作掌握情況的調查研究[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湯銀英;物流場理論及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2 張銥瑩;基于場論的運輸通道聚散效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旭鵬;石家莊市少兒拉丁舞發(fā)展現(xiàn)狀與影響因素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貝;我國優(yōu)秀體育舞蹈運動員賽前競技狀態(tài)調控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3 陳亞;影響我國拉丁舞選手競技能力的因素及對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4 劉少敏;陜西省部分高等普通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姚丹;我國高水平競技武術套路女子自選長拳、南拳項目的編排構成研究[D];沈陽體育學院;2011年
6 劉偉校;體育舞蹈專項體能訓練內容的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1年
7 李帥;武術套路自選長拳類項目跳躍類難度動作結構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1年
8 馮南楠;山東省高校體育舞蹈專業(yè)開展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1年
9 黃祥勇;數(shù)學文化教育場及其創(chuàng)設探析[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10 徐芳;體育院校體育舞蹈專項學生體能特征及評價體系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琳;我國高校體育舞蹈開展現(xiàn)狀分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李小芬,肖光來,張清澍;北京、武漢、長沙地區(qū)少兒體育舞蹈開展的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3 熊文;拉丁舞選手應具備的身體素質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4 田麥久;我國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的新發(fā)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5 李雷,王衛(wèi),李龍;體育舞蹈的健身價值及在我國高校開設的必要性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6 李丹;廣東優(yōu)秀青少年體育舞蹈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的現(xiàn)狀研究——長度、圍度、寬度[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11期
7 陳自旺;;我國高校體育院系體育舞蹈課開展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8 劉偉東;;論格萊姆技術訓練體系與北京舞蹈學院現(xiàn)代舞技術教學[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9 李莘;;論舞蹈編創(chuàng)過程中的音樂結構分析[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10 王達盈;;高校體育舞蹈課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10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丹;影響體育舞蹈藝術表現(xiàn)力的因素及培養(yǎng)方法[D];河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冊;北京市部分普通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現(xiàn)狀與改革建議[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3 高思越;南京、成都城市體育舞蹈運動開展的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許莉;安徽省體育舞蹈開展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6年
5 何波;湖北省普通高校體育舞蹈發(fā)展現(xiàn)狀與對策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6年
6 張曉白;湖北省青少年體育舞蹈選手運動損傷調查與分析[D];武漢體育學院;2007年
7 徐潔;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舞蹈開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7年
8 魏巍;拉丁舞技術基礎訓練內容的初步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7年
9 沈文熹;南京高校體育舞蹈開展狀況的調查分析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許立;我國體育舞蹈專業(yè)組選手運動損傷特點及預防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忠;論影響體育舞蹈選手水平提高的幾個關鍵技術[J];襄樊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李小芬,肖光來,張清澍;北京、武漢、長沙地區(qū)少兒體育舞蹈開展的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3 張有平;土家族體育舞蹈“蓮湘”[J];體育文化導刊;2003年05期
4 單亞萍;關于體育舞蹈美學價值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5 鄭傳鋒,周勇;體育舞蹈在高校的發(fā)展對策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4年03期
6 孟昭鑫;體育舞蹈拉丁舞專業(yè)選手藝術表現(xiàn)能力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7 季曉靜,聶軍;體育舞蹈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體育科技;2004年01期
8 章巧珍,吳龍,何育民,張健偉;試論體育舞蹈與身心健康[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9 徐金陸,吳東方;培養(yǎng)和提高優(yōu)秀體育舞蹈運動員表現(xiàn)力的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年S1期
10 姚潔;談體育舞蹈的美與賞[J];美與時代;2005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少博;;體育舞蹈在社區(qū)文化建設中的意義[A];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2 劉亞娟;;上海市體育舞蹈培訓點開展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A];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3 王勇;;體育舞蹈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A];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第十四屆圖學研討會交流暨第二屆CAD應用、CAI軟件演示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4 任奇紅;吳東方;;我國體育舞蹈選手五種氣質類型特征的初步分析[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任奇紅;吳東方;;我國體育舞蹈選手性格特征的初步研究[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6 周志鵬;崔宗祥;欒天峰;;體育舞蹈運動損傷風險因素的評估與對策分析[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3)[C];2011年
7 劉少博;;我國體育舞蹈國家隊運動員訓練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8 楊楠;;體育舞蹈在高校推廣的可行性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05年
9 楊玨;韓甲;;體育舞蹈運動員踝關節(jié)本體感覺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3)[C];2011年
10 榮麗;陳燦;田振華;;“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普通高校體育舞蹈發(fā)展的研究與探討[A];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赫鵬沖;[N];長春日報;2006年
2 盧葦;[N];中國體育報;2008年
3 陳元;[N];河南日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盧葦;[N];中國體育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彭玉來;[N];廊坊日報;2008年
6 記者 李錚 王圣志;[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7 本報記者 瑪依古麗·艾;[N];新疆日報(漢);2010年
8 本報記者 王靜;[N];中國體育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孟剛;[N];中國消費者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呂爽 本報通訊員 楊海濤;[N];德州日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麗;體育舞蹈在河南省俱樂部中開展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年
2 楊洋;體育舞蹈的審美特征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年
3 王光;廣西城市少兒體育舞蹈發(fā)展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倩;我國體育舞蹈競賽現(xiàn)狀分析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5 許莉;安徽省體育舞蹈開展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6年
6 許英櫻;四川省普通高校體育舞蹈開展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7 熊建設;我國體育舞蹈競賽市場化運作模式的理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6年
8 徐潔;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舞蹈開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7年
9 趙莉;我國體育舞蹈開展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3年
10 陳姜華;體育舞蹈與其它多元化藝術創(chuàng)造融合的理論思證[D];武漢體育學院;2008年
本文關鍵詞:體育舞蹈專項柔韌與協(xié)調性的訓練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090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150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