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時期第二個文學十年的思考——《文學評論》召開小型座談會紀要
本文關鍵詞:面向新時期第二個文學十年的思考——《文學評論》召開小型座談會紀要
更多相關文章: 新時期文學 文學發(fā)展 文學評論 文學批評 座談會 中國文學 現實主義 尋根文學 編輯部 思考
【摘要】:《面向新時期第二個文學十年的思考》是本刊最近召開的小型座談會的紀要。與會者采取積極態(tài)度反恩了已往的十年文學,又對未來十年提出了自己的暢想。由于立論的角度不同,意見不免有些歧異,但思路開擴,思想活躍,讀者讀后自會有自己的判斷。
【關鍵詞】: 新時期文學 文學發(fā)展 文學評論 文學批評 座談會 中國文學 現實主義 尋根文學 編輯部 思考
【正文快照】: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召開的“中國新時期文學十年學術討論會”閉幕之后的第二個月份—1哭6年n月6日,《文學評論》編輯部召開了有青年評論工作者黃子平、張陵、李潔非、張志忠、陳晉、夏剛、張頤武、張興勁和文學研究所高級進修班部分學員參加的小型座談會。會議試圖對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潤田;;“干預生活”是革命現實主義文學發(fā)展的生命線[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2 趙銀棠;;明代納西族詩人木公和木增[J];華夏人文地理;1980年02期
3 馮其庸;;關于文學史研究的幾點意見[J];學習與探索;1980年02期
4 沈敏特;;“寫光明為主”與文學的認識作用——談談一九四二年以來新文學發(fā)展中的一個問題[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0年04期
5 傅慶升;;要重視文學的特殊規(guī)律的研究[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0年04期
6 ;中國作協文學講習所開辦兄弟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班[J];中國民族;1981年05期
7 張佩玉;;談曹丕的文學理論觀點[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1981年04期
8 陳少松;;古代文論中“奇正”說初探[J];學術月刊;1981年06期
9 尚達翔;;從元雜劇的發(fā)展看古代文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J];南都學壇;1981年02期
10 張長青;張會恩;;劉勰的文學發(fā)展史觀——談《文心雕龍·時序》札記[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燕平;;盛唐詩人審美心理論[A];唐代文學研究(第四輯)[C];1993年
2 方錫球;;文學發(fā)展機制與重寫文學史[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3 閻純德;;我看中國女性文學[A];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4 王洲明;;《詩》騷對漢代詩歌影響的對比研究[A];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朱金城;;論李白的散文[A];李白學刊(第一輯)——紀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6 陽友權;;創(chuàng)作方法的多樣與文學的繁榮[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84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84年
7 鄭國銓;;論文學的價值觀念[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五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1985年
8 楊治經;;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結構與文藝創(chuàng)作的民族化[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六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成立1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0年
9 吳慧穎;;社會主義性質文學和社會主義功能文學——關于社會主義文學的一種系統(tǒng)觀[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一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6年年會論文集[C];1996年
10 歐恢章;;通俗文學的興起和它的文化品格問題[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一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6年年會論文集[C];199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孔范今;歷史現代轉型中的文學潮涌[N];人民日報;2000年
2 朱威廉;文學發(fā)展的肥沃土壤[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3 陳忠實;我說《山河歲月》[N];人民政協報;2000年
4 ;新書點評(3版)[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5 王紀人;九十年代文學寫作的變化[N];文匯報;2000年
6 宋炳輝;網絡文化給文學帶來什么[N];文匯報;2000年
7 ;“五四”與新時期文學的一點比較[N];文匯報;2000年
8 本報記者 李連泰;香港:華文文學發(fā)展的橋梁[N];文學報;2000年
9 王長華;關于中國文學史研究和教材編寫的審思[N];文藝報;2000年
10 李復威;趨時應變 蓄勢待發(fā)[N];文藝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吳格非;薩特與中國新時期文學中人的“存在”探詢[D];蘇州大學;2003年
2 陳力君;代言與立言:新時期文學啟蒙話語的嬗變[D];浙江大學;2004年
3 張德明;現代與反現代張力中的中國現代文學[D];四川大學;2004年
4 李秀金;日常生活和新時期文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洪治綱;反叛與超越[D];浙江大學;2005年
6 王彩萍;儒家文化與新時期作家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7 王強;隋煬帝文化政策與文學實踐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8 聶濟冬;東漢士林風氣與文學發(fā)展[D];山東大學;2006年
9 王軍寧;生態(tài)視野中的新時期文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學淵;20世紀澳門華文文學社團與文學發(fā)展[D];暨南大學;2001年
2 陳雪軍;新時期文學讀者意識的流變[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3 王向輝;飄蕩的詩的幽靈[D];河南大學;2004年
4 王松濤;胡樂胡舞與唐詩[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厲冰;多重權力制約下的文化與文學圖景[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李慧;革命精神感召下的理想世界[D];新疆大學;2005年
7 龍小松;初唐后期宮廷政治斗爭與文學[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8 劉精科;“地域化”走向的一種解讀[D];蘇州大學;2005年
9 羅懷;網絡媒介時代文學的審美變遷[D];中南大學;2005年
10 李平;都市邊緣的舞蹈[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99386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99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