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提升策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2-19 23:08
馬克思說過:“人的本質不是單個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對于每個人來說,社會屬性是本質,而傳播交流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芭囵B(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2))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重要目標。隨著新的時代的到來,傳播領域發(fā)生著深刻的變革:新興傳播媒介,如微信、微博在不斷地發(fā)展、完善。社會的“微”化影響著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在“微時代”,大學生的生活正經歷著由“微”化所引發(fā)的多方面的“微革命”。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布的《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2014)》顯示,在當下,利用“微應用”(如微博、微信、微視頻等)進行傳播已逐漸成為主流,并正在迅速向政務等領域延展。一些微傳播方式正在逐步建構中國新媒體發(fā)展的一種“微時代”景觀。((3))“微時代”的到來使新聞業(yè)的從業(yè)門檻驟然降低,掀起了一場人人都是“小記者”、人人都能曝“真相”、人人都是評論員的“個性”時代的風暴。本文立足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由其時代性、政治性和文化性特征入手,主要分析了在“微時代”,其面臨的問題及相應的提...
【文章頁數】: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緣起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1.2.1 國內研究現狀
1.2.2 國外研究現狀
1.3 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之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創(chuàng)新點
第2章 “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理論概述
2.1 相關概念
2.1.1 “微時代”
2.1.2 話語權
2.1.3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
2.2 相關概念關系
2.2.1 “微時代”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
2.2.2 話語權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
2.2.3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第3章 “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新特征
3.1 “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時代性
3.1.1 表達多樣性
3.1.2 媒介智能性
3.2 “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政治性
3.2.1 目的契合社會發(fā)展要求
3.2.2 影響大學生價值觀念形成
3.3 “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文化性
3.3.1 既需繼承,更需創(chuàng)新
3.3.2 群體意識更加凸顯
第4章 “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問題
4.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時代性新問題
4.1.1 傳播的話語權正在變得分散
4.1.2 傳播環(huán)境復雜化,時空閾限逐步淡化
4.1.3 傳播媒介凝聚性逐步增強,傳播形式更加多樣
4.2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政治性新問題
4.2.1 大學生接受能力的增強使得其校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4.2.2 以往一對一的教育正在被多對多的影響取而代之
4.2.3 傳播媒介承擔了部分“把關人”的角色
4.3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文化性新問題
4.3.1 傳播者與大學生群體形成“代溝”
4.3.2 環(huán)境的改變與文化的傳播協(xié)調性有待加強
4.3.3 媒介的發(fā)展對文化的傳播造成影響
第5章 “微時代”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對策
5.1 強化時代性,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時代感
5.1.1 促進傳統(tǒng)傳播主體轉型,抓住新興傳播主體
5.1.2 正確看待傳播環(huán)境“擴張”的本質,積極把握隱性環(huán)境開發(fā)方向
5.1.3 促進傳播媒介融合,完善新型傳播話語體系
5.2 突出政治性,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引導性
5.2.1 積極適應主體的發(fā)展趨勢,引導其校園生活符合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發(fā)展
5.2.2 積極構建向上的校園環(huán)境,使大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進一步優(yōu)化
5.2.3 在積極利用傳播媒體的“把關人”作用的基礎上拓寬大學生視野,規(guī)避大學生“選擇性接觸”的弊端
5.3 體現文化性,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文化意蘊
5.3.1 注重文化發(fā)展的順承與銜接
5.3.2 順應時代的腳步繼承與傳播文化,使其伴隨時代的發(fā)展
5.3.3 積極引導文化的傳播與媒介的發(fā)展相適應,促進兩者融合
結語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申請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本文編號:3903465
【文章頁數】: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緣起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1.2.1 國內研究現狀
1.2.2 國外研究現狀
1.3 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之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創(chuàng)新點
第2章 “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理論概述
2.1 相關概念
2.1.1 “微時代”
2.1.2 話語權
2.1.3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
2.2 相關概念關系
2.2.1 “微時代”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
2.2.2 話語權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
2.2.3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第3章 “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新特征
3.1 “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時代性
3.1.1 表達多樣性
3.1.2 媒介智能性
3.2 “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政治性
3.2.1 目的契合社會發(fā)展要求
3.2.2 影響大學生價值觀念形成
3.3 “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文化性
3.3.1 既需繼承,更需創(chuàng)新
3.3.2 群體意識更加凸顯
第4章 “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問題
4.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時代性新問題
4.1.1 傳播的話語權正在變得分散
4.1.2 傳播環(huán)境復雜化,時空閾限逐步淡化
4.1.3 傳播媒介凝聚性逐步增強,傳播形式更加多樣
4.2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政治性新問題
4.2.1 大學生接受能力的增強使得其校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4.2.2 以往一對一的教育正在被多對多的影響取而代之
4.2.3 傳播媒介承擔了部分“把關人”的角色
4.3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文化性新問題
4.3.1 傳播者與大學生群體形成“代溝”
4.3.2 環(huán)境的改變與文化的傳播協(xié)調性有待加強
4.3.3 媒介的發(fā)展對文化的傳播造成影響
第5章 “微時代”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對策
5.1 強化時代性,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時代感
5.1.1 促進傳統(tǒng)傳播主體轉型,抓住新興傳播主體
5.1.2 正確看待傳播環(huán)境“擴張”的本質,積極把握隱性環(huán)境開發(fā)方向
5.1.3 促進傳播媒介融合,完善新型傳播話語體系
5.2 突出政治性,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引導性
5.2.1 積極適應主體的發(fā)展趨勢,引導其校園生活符合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發(fā)展
5.2.2 積極構建向上的校園環(huán)境,使大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進一步優(yōu)化
5.2.3 在積極利用傳播媒體的“把關人”作用的基礎上拓寬大學生視野,規(guī)避大學生“選擇性接觸”的弊端
5.3 體現文化性,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話語權的文化意蘊
5.3.1 注重文化發(fā)展的順承與銜接
5.3.2 順應時代的腳步繼承與傳播文化,使其伴隨時代的發(fā)展
5.3.3 積極引導文化的傳播與媒介的發(fā)展相適應,促進兩者融合
結語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申請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本文編號:390346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903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