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時政評論能力培養(yǎng)
發(fā)布時間:2023-10-03 18:55
時政評論作為現(xiàn)代公民參與公共生活的一種普遍形式,是公民意識與公民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重視學生時政評論能力的培養(yǎng)對塑造未來合格的現(xiàn)代公民、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高中思想政治課旨在提高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增強其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時政評論能力與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著緊密聯(lián)系:一方面,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時政評論能力的基礎;另一方面,時政評論能力是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內容和外在表征。然而,現(xiàn)實中教師對學生時政評論能力的重視程度以及學生表現(xiàn)出的時政評論能力并未達到期待,理論研究上時政評論能力也未得到充分的關注。當前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一線教師對時政評論活動的實踐探索,缺乏對時政評論能力的理論分析、現(xiàn)狀調查反思以及在新課程標準指引下時政評論活動如何調整與創(chuàng)新、時政評論能力如何得到有效提升的思考。由此,根據(jù)2017版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目前思想政治課存在的問題,圍繞時政評論能力的內涵、要素、培養(yǎng)開展了研究。首先,基于對時政評論能力及其培養(yǎng)策略相關研究成果的梳理,將思想政治課學生時政評論能力定義為學生順利完成對于當前國內外發(fā)生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公共新聞事件作出獨立分析后提...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三、文獻綜述
(一)國內研究成果綜述
1.國內新聞傳播學中的時政評論能力研究
2.國內學科教學中的時政評論能力研究
(二)國外研究成果綜述
1.國外新聞傳播學中的時政評論能力研究
2.國外母語教育中的時政評論能力研究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2.調查研究法
3.案例分析法
五、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時政評論能力的內涵及培養(yǎng)意義
一、時政評論能力的概念分析
(一)時政評論
(二)中學生時政評論能力
1.獲取和描述時政信息(發(fā)現(xiàn)資料、整理信息和用語準確)
2.調動和運用學科內容(建立聯(lián)系、綜合思考和解決問題)
3.分析和闡釋公共事件(分析判斷、表達流暢和邏輯清晰)
4.提出和論證自我觀點(獨立評論、舉一反三和價值判斷)
二、培養(yǎng)中學生時政評論能力的意義
(一)有利于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二)有利于培育現(xiàn)代公民,促進思想政治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三)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第二章 中學生時政評論能力的現(xiàn)狀分析
一、中學生時政評論能力培養(yǎng)已取得的成績
(一)大多數(shù)學生對時政評論活動的接受度較高
(二)部分優(yōu)秀學生能夠通過多種途徑獲取評論信息
(三)能夠對問題形成簡單認知和初步判斷
二、中學生時政評論能力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學生缺乏對時政信息的鑒別力
(二)學生總體上運用理論評析時政意識不足
(三)多數(shù)學生難以用辯證歷史的觀點看待時政
(四)許多學生缺乏論證和探究意識
三、中學生時政評論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對時政評論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二)傳統(tǒng)時政教學以應試為目的
(三)教師對時政評論方法的總結指導不夠
第三章 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時政評論能力培養(yǎng)原則和策略
一、時政評論能力的培養(yǎng)原則
(一)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為主導
(二)學生主體原則
(三)循序漸進原則
(四)價值引導原則
二、時政評論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獲取和描述時政信息能力培養(yǎng)策略
1.引導學生關注熱點時事,培養(yǎng)政治敏銳感
2.培養(yǎng)每日時政視聽習慣,注重時政素材積累
3.堅持課前五分鐘時政述評,學習客觀準確描述熱點公共事件
4.強化情境教學,引導學習時政信息提取與整合
(二)調動和運用學科內容能力培養(yǎng)策略
1.設計爭議話題,提供評論機會
2.鼓勵議題探討,營造評論氛圍
3.明確評論要求,提高評論時效
4.指導評論方法,發(fā)展綜合調用知識進行評論的能力
(三)分析和闡釋公共事件能力培養(yǎng)策略
1.新聞1+1活動,運用學科術語闡釋熱點公共事件
2.開展時政沙龍,在相互啟發(fā)和借鑒中提高公共事件評析能力
3.關注社會公共議題,引導公共參與
4.鼓勵學生自主命題,培育獨立分析、解讀時政信息的能力
(四)提出和論證自我觀點能力培養(yǎng)策略
1.開發(fā)時政論壇,培養(yǎng)時評獨立見解的表達能力
2.熱點時事辯論,強化觀點的辨析和論證能力
3.加強時評專題引導,提高把握時評正確方向的能力
4.追問時政評論依據(jù),培養(yǎng)時政評論的科學精神
結語
附錄1:調查問卷
附錄2:訪談提綱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850452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三、文獻綜述
(一)國內研究成果綜述
1.國內新聞傳播學中的時政評論能力研究
2.國內學科教學中的時政評論能力研究
(二)國外研究成果綜述
1.國外新聞傳播學中的時政評論能力研究
2.國外母語教育中的時政評論能力研究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2.調查研究法
3.案例分析法
五、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時政評論能力的內涵及培養(yǎng)意義
一、時政評論能力的概念分析
(一)時政評論
(二)中學生時政評論能力
1.獲取和描述時政信息(發(fā)現(xiàn)資料、整理信息和用語準確)
2.調動和運用學科內容(建立聯(lián)系、綜合思考和解決問題)
3.分析和闡釋公共事件(分析判斷、表達流暢和邏輯清晰)
4.提出和論證自我觀點(獨立評論、舉一反三和價值判斷)
二、培養(yǎng)中學生時政評論能力的意義
(一)有利于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二)有利于培育現(xiàn)代公民,促進思想政治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三)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第二章 中學生時政評論能力的現(xiàn)狀分析
一、中學生時政評論能力培養(yǎng)已取得的成績
(一)大多數(shù)學生對時政評論活動的接受度較高
(二)部分優(yōu)秀學生能夠通過多種途徑獲取評論信息
(三)能夠對問題形成簡單認知和初步判斷
二、中學生時政評論能力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學生缺乏對時政信息的鑒別力
(二)學生總體上運用理論評析時政意識不足
(三)多數(shù)學生難以用辯證歷史的觀點看待時政
(四)許多學生缺乏論證和探究意識
三、中學生時政評論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對時政評論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二)傳統(tǒng)時政教學以應試為目的
(三)教師對時政評論方法的總結指導不夠
第三章 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時政評論能力培養(yǎng)原則和策略
一、時政評論能力的培養(yǎng)原則
(一)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為主導
(二)學生主體原則
(三)循序漸進原則
(四)價值引導原則
二、時政評論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獲取和描述時政信息能力培養(yǎng)策略
1.引導學生關注熱點時事,培養(yǎng)政治敏銳感
2.培養(yǎng)每日時政視聽習慣,注重時政素材積累
3.堅持課前五分鐘時政述評,學習客觀準確描述熱點公共事件
4.強化情境教學,引導學習時政信息提取與整合
(二)調動和運用學科內容能力培養(yǎng)策略
1.設計爭議話題,提供評論機會
2.鼓勵議題探討,營造評論氛圍
3.明確評論要求,提高評論時效
4.指導評論方法,發(fā)展綜合調用知識進行評論的能力
(三)分析和闡釋公共事件能力培養(yǎng)策略
1.新聞1+1活動,運用學科術語闡釋熱點公共事件
2.開展時政沙龍,在相互啟發(fā)和借鑒中提高公共事件評析能力
3.關注社會公共議題,引導公共參與
4.鼓勵學生自主命題,培育獨立分析、解讀時政信息的能力
(四)提出和論證自我觀點能力培養(yǎng)策略
1.開發(fā)時政論壇,培養(yǎng)時評獨立見解的表達能力
2.熱點時事辯論,強化觀點的辨析和論證能力
3.加強時評專題引導,提高把握時評正確方向的能力
4.追問時政評論依據(jù),培養(yǎng)時政評論的科學精神
結語
附錄1:調查問卷
附錄2:訪談提綱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85045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85045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