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重反思想與唯物辯證法矛盾轉化范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23 12:57
矛盾轉化是實現(xiàn)矛盾統(tǒng)一體分解、促成事物質變的根本環(huán)節(jié),也是以新代舊的辯證否定過程。作為哲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個歷史悠久的重要范疇,矛盾轉化思想不僅在所有形態(tài)的辯證法中占據(jù)重心與要害的地位,它更是唯物辯證法得以完整建構的靈魂、宗旨與歸宿。本文以矛盾轉化范疇為研究對象,結合史料,運用邏輯與歷史統(tǒng)一、比較研究等方法對老子重反思想和唯物辯證法矛盾轉化范疇做了深入的解析,考察了“反”思想的起源及在老子哲學中的高度發(fā)展,梳理了矛盾轉化思想的歷史演進過程,總結了其在辯證法發(fā)展史中的地位,進而重點分析和揭示了老子重反思想的歷史局限及理論價值,提出要以老子重反思想為啟迪,確立并突出轉化范疇在唯物辯證法中的獨立地位,通過重新建構明確了轉化范疇內涵、條件、特點及形式的矛盾規(guī)律,試圖改善現(xiàn)行唯物辯證法理論體系中有關轉化范疇研究的混亂無序的基本現(xiàn)狀。本文的獨立視角和特色之處在于,通過探討老子重反思想的歷史高度與短長優(yōu)劣,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前唯物辯證法轉化范疇研究止步不前的理論現(xiàn)狀和困境,以老子重反思想作為切入點,闡明其對于唯物辯證法轉化范疇的借鑒作用和啟示價值。并指出老子的整個哲學思想體系因以其反思想為核心而獨具特色...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1.1 課題的提出
1.1.2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2.3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簡析
1.3 主要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內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反”思想的起源及在老子哲學中的發(fā)展
2.1 《周易》及其之前“反”思想的發(fā)軔
2.1.1 原始五行說中的反思想
2.1.2 史伯、晏嬰“尚和去同”的反思想
2.1.3 縱橫家“轉化陰陽而利導之”的反思想
2.1.4 《周易》“陰陽之道”的反思想
2.2 春秋戰(zhàn)國諸子學派“反”思想的演變
2.2.1 儒家重統(tǒng)一的反思想
2.2.2 道家貴陰柔的反思想
2.2.3 墨家尚同一的反思想
2.2.4 法家主斗爭的反思想
2.2.5 陰陽家從時空流變中把握世界的反思想
2.3 “反”思想在老子哲學中的高度發(fā)展
2.3.1 相反相成、對立統(tǒng)一的見反思想
2.3.2 相互轉化、運動變化的解反思想
2.3.3 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用反思想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矛盾轉化思想的歷史演進及在辯證法中的地位
3.1 古希臘哲學的矛盾轉化思想
3.1.1 畢達哥拉斯的矛盾轉化思想
3.1.2 赫拉克利特的矛盾轉化思想
3.1.3 古希臘后期哲學家的矛盾轉化思想
3.2 德國古典哲學的矛盾轉化思想
3.2.1 康德的矛盾轉化思想
3.2.2 費希特的矛盾轉化思想
3.2.3 黑格爾的矛盾轉化思想
3.3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矛盾轉化思想
3.3.1 馬克思的矛盾轉化思想
3.3.2 恩格斯的矛盾轉化思想
3.3.3 列寧的矛盾轉化思想
3.3.4 毛澤東的矛盾轉化思想
3.4 矛盾轉化思想在辯證法發(fā)展史中的地位
3.4.1 矛盾轉化思想是全部辯證法的重心和要害
3.4.2 矛盾轉化思想是貫穿始終的辯證法的最高表現(xiàn)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從老子重反思想看唯物辯證法矛盾轉化范疇
4.1 老子重反思想對唯物辯證法矛盾轉化范疇的啟示
4.1.1 老子重反思想的歷史局限
4.1.2 老子重反思想的理論價值
4.1.3 老子重反思想的當代啟示
4.2 唯物辯證法矛盾轉化范疇的理論困境及現(xiàn)狀分析
4.2.1 唯物辯證法矛盾轉化范疇的理論困境
4.2.2 唯物辯證法矛盾轉化范疇的現(xiàn)狀分析
4.3 矛盾轉化范疇與唯物辯證法理論體系的關系
4.3.1 矛盾轉化范疇與唯物辯證法總特征的關系
4.3.2 矛盾轉化范疇與唯物辯證法其他規(guī)律和范疇的關系
4.3.3 矛盾轉化范疇在唯物辯證法中的靈魂和旨歸地位
4.4 矛盾轉化范疇與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重建
4.4.1 矛盾轉化范疇的重新定義
4.4.2 矛盾轉化范疇的條件問題
4.4.3 矛盾轉化范疇的形式問題
4.4.4 矛盾轉化范疇的特點問題
4.4.5 確立矛盾轉化范疇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中的獨立存在
4.5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其它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老子》“道“”德“”無為”內在聯(lián)系論述[J]. 龍曉敏. 學理論. 2019(12)
[2]墨子“尚同”學說新探[J]. 劉海成. 棗莊學院學報. 2019(01)
[3]論黑格爾對康德辯證法的批判與繼承[J]. 陳志雄. 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07)
[4]重新?lián)泻诟駹栒軐W的遺產——論孫正聿教授的辯證法研究[J]. 吳曉明. 哲學分析. 2015(06)
[5]論矛盾轉化中量變積累的形式與條件[J]. 楊青山. 大連干部學刊. 2002(03)
[6]老莊思想辯證性辨析[J]. 楊涯人,盧美華. 理論探討. 2000(04)
[7]轉化性——矛盾的基本屬性[J]. 夏建國.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03)
[8]矛盾同一性必須包括互相轉化[J]. 鐘月明. 貴州社會科學. 1985(01)
[9]論矛盾轉化的中介[J]. 賴傳祥,榮開明. 河北學刊. 1984(06)
[10]論矛盾轉化的過程性[J]. 榮開明,賴傳祥. 云南社會科學. 1984(02)
本文編號:3548522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1.1 課題的提出
1.1.2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2.3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簡析
1.3 主要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內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反”思想的起源及在老子哲學中的發(fā)展
2.1 《周易》及其之前“反”思想的發(fā)軔
2.1.1 原始五行說中的反思想
2.1.2 史伯、晏嬰“尚和去同”的反思想
2.1.3 縱橫家“轉化陰陽而利導之”的反思想
2.1.4 《周易》“陰陽之道”的反思想
2.2 春秋戰(zhàn)國諸子學派“反”思想的演變
2.2.1 儒家重統(tǒng)一的反思想
2.2.2 道家貴陰柔的反思想
2.2.3 墨家尚同一的反思想
2.2.4 法家主斗爭的反思想
2.2.5 陰陽家從時空流變中把握世界的反思想
2.3 “反”思想在老子哲學中的高度發(fā)展
2.3.1 相反相成、對立統(tǒng)一的見反思想
2.3.2 相互轉化、運動變化的解反思想
2.3.3 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用反思想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矛盾轉化思想的歷史演進及在辯證法中的地位
3.1 古希臘哲學的矛盾轉化思想
3.1.1 畢達哥拉斯的矛盾轉化思想
3.1.2 赫拉克利特的矛盾轉化思想
3.1.3 古希臘后期哲學家的矛盾轉化思想
3.2 德國古典哲學的矛盾轉化思想
3.2.1 康德的矛盾轉化思想
3.2.2 費希特的矛盾轉化思想
3.2.3 黑格爾的矛盾轉化思想
3.3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矛盾轉化思想
3.3.1 馬克思的矛盾轉化思想
3.3.2 恩格斯的矛盾轉化思想
3.3.3 列寧的矛盾轉化思想
3.3.4 毛澤東的矛盾轉化思想
3.4 矛盾轉化思想在辯證法發(fā)展史中的地位
3.4.1 矛盾轉化思想是全部辯證法的重心和要害
3.4.2 矛盾轉化思想是貫穿始終的辯證法的最高表現(xiàn)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從老子重反思想看唯物辯證法矛盾轉化范疇
4.1 老子重反思想對唯物辯證法矛盾轉化范疇的啟示
4.1.1 老子重反思想的歷史局限
4.1.2 老子重反思想的理論價值
4.1.3 老子重反思想的當代啟示
4.2 唯物辯證法矛盾轉化范疇的理論困境及現(xiàn)狀分析
4.2.1 唯物辯證法矛盾轉化范疇的理論困境
4.2.2 唯物辯證法矛盾轉化范疇的現(xiàn)狀分析
4.3 矛盾轉化范疇與唯物辯證法理論體系的關系
4.3.1 矛盾轉化范疇與唯物辯證法總特征的關系
4.3.2 矛盾轉化范疇與唯物辯證法其他規(guī)律和范疇的關系
4.3.3 矛盾轉化范疇在唯物辯證法中的靈魂和旨歸地位
4.4 矛盾轉化范疇與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重建
4.4.1 矛盾轉化范疇的重新定義
4.4.2 矛盾轉化范疇的條件問題
4.4.3 矛盾轉化范疇的形式問題
4.4.4 矛盾轉化范疇的特點問題
4.4.5 確立矛盾轉化范疇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中的獨立存在
4.5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其它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老子》“道“”德“”無為”內在聯(lián)系論述[J]. 龍曉敏. 學理論. 2019(12)
[2]墨子“尚同”學說新探[J]. 劉海成. 棗莊學院學報. 2019(01)
[3]論黑格爾對康德辯證法的批判與繼承[J]. 陳志雄. 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07)
[4]重新?lián)泻诟駹栒軐W的遺產——論孫正聿教授的辯證法研究[J]. 吳曉明. 哲學分析. 2015(06)
[5]論矛盾轉化中量變積累的形式與條件[J]. 楊青山. 大連干部學刊. 2002(03)
[6]老莊思想辯證性辨析[J]. 楊涯人,盧美華. 理論探討. 2000(04)
[7]轉化性——矛盾的基本屬性[J]. 夏建國.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03)
[8]矛盾同一性必須包括互相轉化[J]. 鐘月明. 貴州社會科學. 1985(01)
[9]論矛盾轉化的中介[J]. 賴傳祥,榮開明. 河北學刊. 1984(06)
[10]論矛盾轉化的過程性[J]. 榮開明,賴傳祥. 云南社會科學. 1984(02)
本文編號:354852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5485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